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是普及计算机应用,补充我国中等计算机应用人才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中等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中职生的培养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为原则,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专业能力、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探索,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实用人才。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教学模式;校本教材;就业指导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以中等性为基础、实用性为原则,以职业性为标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众多专业里,非计算机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统称“中职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是社会对中职生的基本要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社会对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中职生人才需求缺口较大,这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然而,计算机课程却普遍存在着知识陈旧、中职生能力弱、学习内容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学术的理论要求和技术要求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要对中等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与多数用人单位的需求靠拢,这是提升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

一、改革计算机教学培养目标的能力定位

中职生的个人能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前期的能力。开始工作时能力较强,会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但是基础知识结构稍有欠缺,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得不到提升,将来的后劲会大打折扣。第二类是后期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前期的能力是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基础知识扎实,以后的努力可以改善他的能力,并有明显的优势。如何选择培养类别,工作能力突出不需要进行培训(或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以胜任上级的工作安排是首选。例如,宾馆实习中职生很快就能用Word做出一份简洁明析的市场份额调查,旅行社的实习中职生很快就能用PPT做出一份美观实用的企业宣传等。因此,从实用性出发,后能力类的就业优势不如前能力类。从中职生的角度来看,毕业后能很快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随着企业人才流动的快速增长,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要求立刻体现出价值,即上岗后短时间内就要发挥出个人的能力;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人才在哪里进行服务,只要工作,都是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做贡献。满足社会需要,既符合国家利益,又符合被培养者的利益。

二、优化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编写校本教材根据能力培养的目标,将职业教育特点、社会需要、计算机课程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找出它们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性为原则,培养中职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校经过认真研讨、反复斟酌,并会同推荐就业处教师(收集企业用人要求),由骨干教师编写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校本教材。2.采用模块教学我们将四个学期必须学习的内容分为四个基本模块,如操作系统、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表格处理软件(Excel)和幻灯片制作软件(PPT)等,明确学期教学目标,从而教师教得清楚,中职生学得明白。3.优化授课方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非计算机专业中职生的计算机教学从多媒体教室全部移至网络教室,带领中职生边演示、边操作,为中职生提供了一个便于实践的教学环境。网络教室的使用,较好地解决了理论课与操作课之间课时数比例设置的矛盾。4.改进考核方法教师的教学内容最终都要转化为中职生的动手能力。为督促中职生重视上机操作,教师记录每一次上机操作的成绩,并作为评定期末成绩的重要依据。5.跟进前沿信息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将新理论充实到计算机教研组网站的资料库,集中在电子图书馆供教师参考,使教师及时了解计算机行业最新信息,做到每学年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校本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合理性和实效性,使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做到整体与个体兼顾,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目标测试和就业指导

中职生的就业指导,是目前企业与学校衔接链条上的一个断点。企业要考虑成本,在“快餐式”计算机培训的大环境里,企业认为不需要投入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为此,我们采取以下三种措施:(1)开设相关就业指导课程。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和实习就业处的配合下,多以实际工作案例,在中职生实习前开展各种就业指导和岗前培训活动。例如,模拟单位的各种工作环境,让中职生体验其中的某一岗位角色,制造各种不同的有关计算机应用等技能方面的突发事件,让中职生自己去处理,然后与中职生共同分析,让中职生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2)开展情境教学实践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带中职生参加社会实践,按照正式的工作人员来要求自己。(3)收集实习资料,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分析学校现有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按照学年及时调整,更新相关内容。总之,中等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模式,必须真诚地面对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伟,王宁.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19).

[2]万彩霞.关于中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载体思考[J].传媒论坛,2019(24).

作者:陈鹰 单位: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