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途径

摘要: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现代职场必备技能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中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中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学生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滞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始终差强人意。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就业背景下如何进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改革展开积极探索,以实现该课程高效、高质开展,从而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就业背景;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

基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理论知识,提升计算机应用技能,满足其日后职业发展的需要,提升就业竞争力。但就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其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占比不足、与“就业导向”目标不符等问题。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势在必行。对此,笔者结合多年中职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实践的经验,对基于“就业导向”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创新策略做出尝试。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现状

(一)教学内容与“就业导向”的目标不符近年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但这些内容却难以体现职业院校的教育特点,无法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进行有效结合,体现“就业导向”这一理念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中职院校所选择的教材大多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这种统一性的教材内容难以与中职院校各个专业的教学需求相契合。在教学设计方面,全校所有专业共用同一套教学大纲,难以体现中职教育不同专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不同需求[1]。

(二)实践教学占比不足当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数课时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的,学生到企业参与计算机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样,学生难以掌握企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所需要的必备技能,课堂教学内容难以与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进行有效衔接。

(三)教学模式单一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为了引导学生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效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都是在机房授课完成的。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教师通常都是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往往由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并将演示画面投放到大屏幕上,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诚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其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长期采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难免会产生倦怠心理。这种倦怠心理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会影响后续的实践操作学习。

二、就业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策略

(一)以就业为导向,组织计算机教学内容突出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就业导向,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中职学校应改变以往统一教材的方式,给予不同专业教师教材选择的自主权。教师可结合专业教学需求以及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基于计算机教学内容,编写具有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就业及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学校还要组织任课教师到人才市场调研,实时了解人才市场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鼓励教师到对口企业顶岗挂职,吸取企业的经验与意见,并据此编写计算机教学讲义,突破教材编写存在滞后性的限制,实现计算机教学内容与企业技能要求有效衔接[2]。笔者所在的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多名教师利用暑假开发针对不同专业的教材,如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专业等。

(二)为学生创造计算机应用实践机会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教学比例不足的问题,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计算机应用实践的机会。学校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实施“请进来”战略,邀请企业具有资深经验的讲师到校为学校师生开展讲座、培训,促使学校师生及时了解企业一线专业技术发展动态。比如,阜阳科技工程学校与武汉新视野公司开展合作,定期安排专业教师教学。同时还可将对口企业的基础性工作带到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学校将具备相应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学生输送至对口企业,承担部分基础性工作,促使学生在实战演练中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又如,阜阳科技工程学校与界首广告公司、婚纱影楼,界首市电子商务创业园开展合作,派学生定期参与学习和交流。此外,学校方面还要积极组织、举办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取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资格证书,以提升整体就业竞争实力。再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中职1+X证书考试等。这既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又利于学生创新、就业。

(三)丰富教学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需要教师突破以往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实施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设计一些与计算机课程相关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以突出计算机教学重点,突破学生的思维局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3]。笔者学校利用下午放学时间和周六上午时间,开放机房,安排不同专业领域教师辅导,如有的教师负责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数据库开发,有的教师负责计算机平面设计等。

三、结束语

想要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满足职业发展需求,学校方面就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改革创新,实时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动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计算机实践机会,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高质、高效地开展。阜阳科技工程学校将不断实践,使中职生毕业向着更有利于升学、就业两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红.基于就业能力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4):241-242,245.

[2]于莉莉.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2):165.

[3]武月.中职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4):136-137.

作者:邹亮 单位:阜阳科技工程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