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习模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前,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需求。开展学习模式优化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是高职院校教育保证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和终身学习理念的结果;学习模式优化,是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和终身学习的教育发展理念的结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较低,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具有碎片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优化学习模式,将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对所学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利用。文章基于学习模式优化,从激发兴趣、情境导入、专业整合、模块主题、任务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并就评价的实施和优化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学习模式;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1高职院校中学习模式的现状
1.1教材内容落后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日益普及,其被用作衡量各行业员工是否符合求职标准的工具。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为学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高职院校需要下大力气保证所培养的人才适应当前的行业需求,在求职路上不落伍。尽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所有班级都使用相同的课程和方案,教学内容也都相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近三年来没有更新过教材,学生学习的知识脱离了当前行业标准,不能反映当前社会的实际问题。
1.2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不可替代的。当前,信息技术在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每个学科对计算机科学课程都有自己的要求。然而,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许多与计算机相关的学科几乎都是以计算机知识本身为重点,学科的实践学习和掌握与学生的主课关系不大。课程内容设置存在差异,这势必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难以适应行业需求,影响其社会竞争力。
1.3教学形式单薄
计算机应用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未来的社会中,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将成为学生的生存技能之一。高职院校要做好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但是,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更新,教学形式淡薄,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计算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差距[1]。
2学习模式优化的特征
根据信息加工和知识理解,可将学习分为浅层学习和学习模式优化。其中,浅层学习注重知识的重复和记忆,积累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孤立的,不利于知识的获取,也不利于学生长期理解、积累和保存知识。学习模式优化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深度处理信息,主动积累知识,包括高度的批判性思维、有效的知识传授和应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2.1专注于批判式理解
批判式理解的具体表现在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任何来源的信息都不轻易相信,而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新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深度。也就是说,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论证新知识,试图领会新知识的核心内容与本质意义。
2.2强调信息的整合
强调信息的整合指的是将多种渠道的知识涵盖在内并进行整合,同时与学习过的知识之间构建联系,一方面实现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使记忆更加久远深刻,同时强化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实现对曾经学习知识的温习。相比之下,浅度学习只是就事论事,并不能在知识之间构建有效的关联,最终也不能实现对新知识的长久记忆与灵活运用。
2.3形成有效的只是构建
学习模式优化需要学习者从广阔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知识,进行运用,最重要的是需要在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构建联系,形成一种有效的知识网络,并不断及时更新。
2.4更加注重迁移应用
学习模式优化要求学习者深刻理解其所处的学习环境,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重点,以实现在类似环境下学习的触类旁通,即便在相似度较低的学习环境下,也可以实现对环境异同点的分析,再将迁移应用运用到学习中。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者并不能有效将迁移应用转换到陌生的学习环境中,而依然在机械式学习,表明此时学习者仍然在进行浅度学习。
2.5实现终身学习
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成功进行学习模式优化,那么其将展现的是强度更高、积极性更高、主动性更高的学习状态;反之,则是消极的、强度较低的、抵触行为较为明显的学习态度,只是单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相比之下,学习模式优化可以让学习者更加积极地学习,最终真正实现终身学习。
3基于学习模式优化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构建
3.1教师构建学习氛围
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导入阶段的支持,表现为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学习策略提出建议。在评价阶段对教师的支持包括组织教师评价活动,促成教师自评、同行评议,并形成教师评价总结报告,能帮助学生在反思和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从而不断学习和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的师生互动有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面的情绪体验。它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性。情绪是一个人对如何完成任务或采取行为的判断和预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师的支持可以使学生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归属感,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效能感[2-3]。
3.2教学资源平台支撑
通过动态更新和分享,学生可以利用在线网络平台和移动平台,随时随地、在线或离线进行自主学习。在线平台具有实时互动功能,可以实时直观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对策,如采用网络平台自动评估。它呈现了学生的回答率、回答时间、回答摘要等分析材料,教师和学生的实时反馈,能帮助学生纠正认知偏差,逐步改变学习方式。
3.3教学过程的实际设计
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学习模式优化目标进行解构,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将课程目标从一个完整的综合项目分为单独的、相互关联的子项目。独立性是指子项目是独立的模块,可以与一些知识相结合。网络化是指各子项目之间可以相互联系和扩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多功能的项目,这也是几个知识点的交叉融合。在项目的设计上,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知识融入实际应用,使学生在学习模式优化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3.4教学完成的评价反思
学习模式优化成果包括对学习获得、问题解决、思维复杂性和项目工作的评估。学习评价采用自评和外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简单明了。自评量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也便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归纳和反思,从而更好地理解通过自我评价深化学习的过程,运用策略进行学习模式优化。反思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每个阶段都很重要。
4基于学习模式优化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
4.1学习体验成果
对使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学习模式优化的班级,其整体的满意度、人际关系和兴趣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该模式是积极的,对该模式的使用总体上是满意的,并表示希望推广该模式,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率。由于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需求不同,不同的学生对实施策略有不同的期望和想法,因此还需要改进学习模式,希望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2学习状态的成果
对实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学习模式优化的班级,对比分析学生的考前考后状态。结果表明,学习模式优化的班级,其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对学习的深度认识、学习与学习之间的深度互动更优,对提升学习效率、加强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
4.3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成果的表现方面,对比分析该班级的学期末成绩,发现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之前,说明学习模式优化既能实现记忆、理解等浅层认知目标,又能实现深层认知目标,包括应用、分析和评价等,表明该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复杂的思维结构[4]。
5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将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课程,不仅对学习效果有积极影响,而且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高职教育培训就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大胆改革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学习。学习模式优化的项目模式不仅关注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习过程的变化,其最终目标是培养有学习能力的学生,既重视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又重视方法、学习和教学,值得在教学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彭莉.公共专业课《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探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1):93-95.
[2]张贵红.新工科背景下“沟通与交流”课程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20,6(4):166-167.
[3]武献宇.高职院校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南方农机,2019,50(20):105.
[4]黄克,石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8(7):62-64.
作者:王一军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