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应用教育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应用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应用教育思考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1.职校学生的基础薄弱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职校学生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职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不但文化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很多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甚至连怎样开机也不知道。学生厌学情绪重、自我约束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多学生不了解计算机应用领域,以为学计算机就是上上网、聊聊天、玩游戏等。

2.教学硬件配备不足

由于职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没有足够的计算机机房和电脑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而且部分机房的电脑还是很旧的P3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环境,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在日常授课中,学校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硬件,以致操作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变成了理论课,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

3.教材内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广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地更新,而大多数职校的计算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却普遍过于缓慢,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及时出现在教材上,培养出来的职校毕业生与社会应用人才相脱节,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性,不适应社会发展。

4.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安排不当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有的学校由于受到教师、教学设备缺乏等因素影响,安排的实践教学课时较少,有的甚至两人共一台电脑上课,学生不能人手一台电脑,每周上机次数又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厌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达不到教学效果。

5.教学手段呆板落后

旧有的教学大纲模式很难打破,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应用性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造成职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顾此失彼、教学效果差。目前职校普遍采用理论和上机课程分离的教学方式,仍然延续教师讲授理论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只注重原理和理论知识的讲解,案例教学也只停留在较简单的问题层面,且有的职校期末计算机应用考试多为笔试的形式,没有考查到学生的实操能力。

二、应对措施

1.改进教学模式,对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选用优质统编教材,在教材、辅导书、教学大纲、学时安排等方面统一协调,精心安排,保证教学效果。计算机教研室坚持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总结、试验、摸索,立足自身,加强培训,顺应教改信息网络化方向,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强化训练措施。提高教学一线教师教学上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教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自我增值,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上机操作技能,注重考核评价过程

足够的实践练习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应占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二左右。教师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特点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如在讲授文稿编辑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应做好一篇样稿,拿着样稿所用的每一步操作步骤详细地操作演示给学生看,接着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握好进度,分层次推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进度较慢的学生要鼓励,千万别在学生操作较差时对他们进行数落,要知道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较薄弱,要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计算机理论教学往往很枯燥,如果只是传统的讲授,学生会毫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不时地提问,课堂上形成互动,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教学互动效果。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强的特点。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同时熟悉、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