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可操作性原则
计算机应用课程本身就具有着明显的实践性特点,而计算机应用教学成效的提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计算机应用学科的这一特点,因此,在计算机应用教学的任务设计工作开展中,教师需要重视任务本身的可操作性,即通过引导学生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水平与能力。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收水平来设计实践性任务,并通过学生的实践使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尊重学生特点
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任务驱动法中所设计的任务需要学生来完成,而如果任务难度太大,学生将难以完成任务并难以通过任务对其中所涉及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作出理解,而如果任务难度太小,学生则可以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轻易完成任务而难以对新的知识作出了解与应用。由此可见,任务难度的设置直接关系着任务驱动法所取得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质量。因此,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基础、技能基础以及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兴趣做出充分考虑,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出既能体现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另外,在任务的设计中,要避免任务太过琐碎,而应当着眼于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任务细节做出科学处理来突出任务所具有的完整性特点,从而确保学生知识体系与技能体系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并确保计算机应用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根据任务类型的差异选择具有差异的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做出掌握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任务的设计中,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任务大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以及所涵盖的知识点等。一般而言,封闭型的任务不应当涉及过多的知识点,从而避免因为重点与难点过多而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封闭型的任务有必要使用差异化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自主操作能力;具有开放性特点的任务则有必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讨与学习,在学生的交流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基础上推动学生计算机应用素养的提高。
二、计算机应用教学中驱动教学法的任务实施
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体环节,同时也是任务教学法发挥自身价值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开展有效适时的指导来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水平的提升。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主要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讲授新知,展示案例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并对任务中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作出理解,教师有必要在开展任务之前向学生讲授任务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但是在此过程中,过于偏重理论讲解难免会让学生感觉过于乏味与枯燥,因此,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与学生学习实际以及生活实际的联系,并有必要展示与知识点和任务相关联的成功案例,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以及任务内容作出充分地了解。
(二)对比案例,开展探讨
教师在完成知识讲授之后,有必要出示另外一个案例来与之前的案例作出比对,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之间的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作出探讨。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需要进行统一的讲解与说明,并提醒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要领。
(三)布置任务
在完成以上两个步骤之后,学生对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已经做出了深入地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所设计的任务具有的选题范围、时间安排、评价标准以及任务开展形式布置给学生。提前告知学生评价标准的意义在于可以让评价标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发挥指导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有依据地对任务作出探索。任务开展形式可以分为自主完成与合作完成,形式的确定需要以任务的类型以及任务开展目的为依据。
(四)开展任务
在学生对任务作出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指导,监督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思路以及课堂纪律等,指导则是针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指导。
(五)评价总结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与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尤其是要重视对学生进步的肯定与表扬,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评价过程要实现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从而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在量化评价标准中,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任务完成质量、任务完成所花费的时间等都是重要的内容。在评价方式方面,教师还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从而让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作出了解,并在教师以及同学的帮助下发现自身的不足与长处,并在此基础上为自身学习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从而实现自身反思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提高。
作者:高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