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突出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体现“以能力为目标”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不同于普通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学,也不同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应该突出“应用”两字,应该以培养生产或服务一线的中初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应以专门性、实践性为教学的基本定位,应以工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教学的基本目标。
1.1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的熟练程度为目的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基础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了解原理、掌握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以项目实训、综合实践为重点,讲授和技能训练同相结合,将学生的学和做融为一体,提高了教与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了学生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职业素质。
1.2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掌握应服务于能力的建构
所谓工作能力,应当是一种对职业世界的理解和认同,对职业任务的认识和把握,对职业活动的控制与操作能力。要正确处理好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关系、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要让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
2、重视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目前,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有不同的需求和侧重点,所以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
2.1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
计算机技术发展快、更新快、淘汰快,这就要求课程反映的必须是目前流行的和主流的技术,课程还必须是实用的、实践性强的技术,内容必须是可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或操作来达到理解和熟练,内容还必须是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能够通过学习来掌握的。使学生学成后就业,能直接应用于工作岗位,学以致用,而不是学非所用。
2.2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
这里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弄清本地区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职学生能够就业的岗位群,由此弄清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由此作为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依据。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与岗位群的工作任务相匹配,以典型应用技术为主线(打破按学科边界设置课程的传统技术路径);围绕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技能来组织课程内容,不能教材写什么就教什么,要做到教师是教课程而不是教课本,以体现中职要培养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区域性、实用型、操作型技术人才的办学目标。
3、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现“以创新为宗旨”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程和每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比喻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实践法、综合实验法、案例教学法以及理论、实训教学一体化等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总之,教师应在有限的学时内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体现职业特色。
3.1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
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课室上课,教师自编课件;二是采用形象比喻法,比如讲到网络协议这个概念时,用大家熟知的交通规则来作比喻;讲到IP地址的概念时,用公民身份证来作比喻等;三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加深理解。如为了学好硬件课程,组织学生到电脑城实地参观,直接了解市场和新产品情况;为了学好网络课程,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网络中心和联网的计算机房,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2对技能和实践课的教学
一是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一项一项教学,并让学生以完成项目作业的形式来达到课程学习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二是采用演示法。老师现场演示一个项目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和实验方案来完成这个任务。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坚持以上的四个“体现”,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依据,变学科应试体系为技能应用体系,突出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大型作业、毕业设计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使中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与计算机行业应用人才选择标准做到无缝连接,全面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作者:顾红菊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