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中都有开设,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灵活运用基础软件,为学生的本专业学习和后续计算机的使用打下基础。尽管这门课程的开设初衷完全是为了学生考虑,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逐渐进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这门课开设是否还有意义,能否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如何与时俱进的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些问题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1.1学生水平差异大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已经学习过相关的课程,对计算机应用有了基本的认识,还有一些学生则对于计算机应用理解较深,除了基本的操作外,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写程序,而落后地区的学生则对计算机的了解很浅,有的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种参差不齐的学生水平必然会给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带来较大难度,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效果,而当前的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差异,也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
1.2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这一门课程的讲授时主要依靠PPT,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大了课程的扩展空间,更加清晰直观。但单一的教学手段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学习过程中只能以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为了保证课程内容全部讲完,老师在课堂上会不自觉的加快教学进度,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跟上老师,再加上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课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1.3学生操作时间有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学生需要掌握的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直接的结果就是计算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增多,讲授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增加,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只能不断把知识填鸭式的教给学生,留给学生自己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十分有限。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学时安排在45~60个之间,教学内容的增加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学生无法及时的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操作能力。
1.4教学资金投入不足
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但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资源上的投入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存在大量的计算机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教学效果必然难以保证。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对策
2.1根据学生不同的起点,进行分层教学
在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可以采用调查问卷或者当面访谈的形式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初步的了解,之后按照教师掌握的情况将学生合理的分成不同的班级,根据班级中学生对于计算机掌握的水平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计算机课程上学有所得。当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掌握十分迅速时,也可以对学生的班级进行调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动态的分层策略,将会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单单是对学生,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促进作用,能够做到教学相长,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提高。
2.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是不适应当今的计算机教育的。根据高职的教育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必须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学得好,喜欢学,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专业的不同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3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
学校的计算机机房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要的实验场所,因此必须加强建设、维护和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重视机房的软硬件建设;不仅对机器设备要进行维护和维修,对计算机实验人员也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对他们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定期派出进修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维持机房的正常运转。
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学科对于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良好的教学手段和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也对学生走入社会后竞争力的提高有积极影响。目前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过快,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没能够及时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车江涛 潘珂 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