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计算机应用近场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计算机应用近场互动教学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计算机应用近场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并使之与课程有效整合,达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是高校实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是现代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递—接受模式相比较,以学生为中心,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但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1]。为此,我们在总结学习互动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尝试通过教学实践构建一种既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又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近场互动教学模式,并就《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近场互动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近场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近场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为基础,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创设相似于“近场”的教学环境,实现师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技术构建的近场互动教学环境可实现教师与单个学生及教师与群体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多种基于网络的工具让学生进行协商会话、资源搜索和自主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让教师监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保证有效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于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近年来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互动教学是指由教育者创造条件,让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学习个体或团体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在过程上相互作用,在效果上相互加强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学者认为互动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的教学模式即为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忽视学生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发现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易被忽视,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点与不足,互动式教学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

2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其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以培养学生学会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和工作为目标,突出其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逐步普及,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着差异。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一个相同的环境中一起学习,2010年,笔者所在学院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传统的讲授—演示-学生上机操作模式改为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下简称“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导学模式,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该课程要求学习到的所有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及练习测试,且具备自动改卷评测功能,学生按照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操作,并可即时获得成绩反馈;教师则通过学生测试结果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数据,以个别辅导为主,按需要进行集体讲授。在关于网络学习平台对课程学习的帮助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帮助很大的为24%,认为有一点帮助的为52%,可见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课堂调查和观察发现,网络学习平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效果不显著;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增加,班级人数较多时,教师无法实时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部分学生易出现偏离目标的学习,影响了学习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尝试在本课程教学中引入近场互动教学模式,将学习与问题挂钩,让学生在应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能通过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近场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近场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包括近场互动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实施两方面,首先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搭建好近场互动教学环境,然后参照PBL的基本要素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并在近场互动教学环境中开展教学实践探索。

3.1近场互动教学环境配置

近场互动教学环境配置就是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构成一个网络教学交互系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互动形式主要包括:

(1)师生互动:指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与群体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类似于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或聊天室等来实现。

(2)生生互动: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学生使用基于网络的多种沟通工具,通过协商会话等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3)教师与近场教学环境互动: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与网络通讯手段结合,并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实时监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确保有效学习。

(4)学生与近场教学环境互动:指学生利用该教学环境进行资源搜索和自主学习。学院计算机实验室配备有良好的网络环境、较高性能的教学电脑、多媒体同屏广播教学系统和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可将自己的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资料、文本、试题、作业等存放在资源服务器上,授课时将教学资料广播给各学生终端,学生也可随时查阅及下载保存;师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资源搜索,使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多种沟通工具(QQ、电子邮件等)进行互动交流,也可通过校园网访问网络学习平台或其它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基本可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为了更好地实现师生的近场互动,我们构建了PBL互动示范教室,它以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为基础,教学电脑均加装了耳麦和摄像头,配置了具有终端可视化功能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实现屏幕广播、监视、实时对讲、示范和插话等功能,实现可视化教学;另还配置了高清大液晶屏幕的交互智能平板作显示和操作平台,它集投影、电脑、网络传输、视频会议、电子白板、交互触摸等功能于一体,与教师机连接,通过相应的专用软件控制,即可将教师机、笔记本、展台等设备的媒体内容同步广播到学生电脑及高清大液晶屏幕上,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络环境下高质量的演示与交流环境。

3.2近场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尝试

在完成近场互动教学环境的配置后,参照PBL的基本要素进行教学思路设计,包括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展示成果、评价总结5个环节。因实施教学时采用的不是完全的PBL模式,所以实施过程与PBL有所不同。下面以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2013级实验班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PowerPoint应用”为例,介绍近场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本章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Windows、Word和Excel的操作应用及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我们尝试在本章采用近场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同时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知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所在,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考虑到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习过PowerPoint的操作使用,基本掌握简单操作,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问题。设计本章问题时我们主要是将Excel的函数统计、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等相关知识与PPT知识相结合。在本章教学开始的前一周要求学生进行素材搜集准备,就自己关注的某一问题进行相关资料数据收集,用Excel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并用图表显示结果,形成一份数据分析报告。在课堂上,通过屏幕广播,首先向学生提出“如何将数据分析报告制作成演示文稿”的问题,此类演示文稿除文字图片等素材外还需包含较多的数据、表格和图表等,由此引出如下一些问题:如何将数据图表置于幻灯片中?如何在幻灯片中突出显示重要的数据、图表、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如何合理布局幻灯片?如何在制作演示文稿中展示出自己的风格?这些是学生面临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但答案不是唯一的;然后通过高清大屏幕给学生展示一个教师自己制作的数据分析报告的PPT文件,让学生了解此类演示文稿的特点。为了使部分基础较好兴趣较高的学生的学习得到扩展,教师进一步提出了能否用其它方法制作演示文稿的问题。

作者:彭业开 谭定英 李学征 赵文光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