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研究(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职高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职高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高;计算机基础;模式;改革
职高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教学内容上已基本取得共识,趋于定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基础等。内容实用,反映了当前职高计算机基础应用的主流和社会的需求。但目前职业技术学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起点不一。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现在,许多来自于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已经进入职高学校就读。而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经济条件有着天壤之别。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从小就有自己的计算机,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一部分学生则因为家庭条件较差,在入学前对计算机一知半解。但很多学生对于真正的计算机知识也是一窍不通,他们多半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聊天。由于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难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
2.课堂兴趣缺乏。职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远远不够。主要原因有:第一,职高生的总体素质较普高生来说差距较大,他们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兴趣远不如普高生;第二,职高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认识不够,多半以为计算机课就是给他们上网、玩游戏的;第三,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很多课程都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学习计算机这门学科时,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会受到影响;第四,对于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内容一知半解,上课的时候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对这门课程没有太多的兴趣。
3.教学模式陈旧。多年来,教育部门一直提倡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为此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出现了诸如任务驱动法教学、游戏式教学等所谓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满堂灌”地接受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4.学习主动性不强。前面讲到了学习起点不一、课堂兴趣不高、教学模式陈旧,是约束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外因。他们会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拒绝”学习。把学习当成老师的事情,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甚至有一种被压制的感受。综合分析以上原因,再结合职高生的发展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改革中的一些想法
1.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带动他们的成就感。可以使用一些简单可行的教学模式。如:小老师引导、游戏式带动、小组竞赛、擂台赛等。下面以小组PK法为例:采用学生分组竞争PK法,把上课的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下达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同样的任务,这就要求本小组的所有成员积极主动地来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自己不会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利用小组间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PK,完成较好的小组会体现出优越感,更加努力学习;完成得不够好的小组也会激发出学习的动力,学生会争取在下一次的PK当中超过对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手段的改革。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对于计算机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可我们的教师依然对照书本讲大道理,却忽略了我们现在已有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网上搜索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它们的使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体验现代化教学的有趣性、必要性、先进性,也能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如在讲微机安装课程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生动、丰富的画面以动画的方式把微机组装的过程显现出来,再配以形象生动的解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现场组装电脑,并奖励组装速度最快的学生,以此来烘托学习气氛。如现在提倡的微课、微博教学等教学模式,把一些难点、重点做成易懂易学的小课件放在学校网站、班级QQ群等学生方便察看的地方。通过远程的自学形式,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点的掌握。
3.考核方式的改革。将学生的考试与考取资格证书相融合,利用学生考取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B证书来替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试成绩,同时把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作为毕业资格的一项必备的条件;也可以在学校内部举行一系列的等级证书考核,如打字员证书、排版员证书、数据处理员证书考核;或者举行一系列的技能比赛,以赛带学;或者布置课外作业———以趣味性为主,以拓展他们的认知面并端正其对网络使用的正确态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旧的技术很快被淘汰。计算机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秀,安颖莲,姚瑞霞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王移芝,罗四维.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杨振山,龚沛曾.计算机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徐永亮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四明职业高级中学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微课程应用
摘要:计算机应用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运用微课程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现实中,许多教师对微课程教学运用不足,制定出的教学方案不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今后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升。本文首先对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分析微课程的教学特点,最后探讨微课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找到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程;计算机应用;教学方法;教学特点
微课程在教学应用中比较灵活,其教学时间也比较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该种教学方式的魅力,逐渐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性较强,如果教师单纯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会降低学生学习主动性,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水平。教师通过微课程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状况来调整学习计划,制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案,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面对不同学生,计算机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特点,制定出更有效的微课程教学内容,既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达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1.1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够重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生参与计算机学习的重要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计算机,从而提升他们的应用水平。我校学生虽然有条件参与计算机操作,但是由于对该门课程不够重视,导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足,最终影响到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科学,没有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来进行实践操作,也会降低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学习质量。
1.2学生基本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差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比较喜欢玩游戏,课堂上不能约束自身行为,使得计算机基础应用操作水平低下,一些基本办公软件不会操作,这样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工作。此外,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许多大城市的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早,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而偏远地区学生的基础水平较差,学习比较吃力,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下降。
1.3学生的课程情感不足
调查中许多学生表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业负担比较重,由于自身计算机应用知识基础薄弱,在学习上有较多困难,增加他们对该门课程的恐惧度,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质量。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对课程有一种心理上的排斥,也会降低他们对该课程的情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4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足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需要教师制定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逐渐找到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但是现实中由于教师负责的学生数量较多,课堂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照顾好每一个学生。还有一些教师课堂上过于强调理论讲解,没有让学生去消化和理解这些知识,学生自己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不利于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
2微课程的教学特点
2.1课程时间短
微课程时间一般控制在八分钟到十分钟之间,它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有效时间内掌握相应知识,并加深对该知识点的认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传统教学课程在四十五分钟左右,如果教师讲解内容过多,学生无法全面掌握,讲解过少,则又会影响到教学进度。但是微课程教学时间较短,包含内容有限,教师可以随意安排学习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课程内容单一
受到教学时间短的影响,微课程中包含的内容也相对单一,学生在学习时更有针对性,教师也可以集中时间来讲解与该内容,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该知识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单一的内容下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能帮助他们找到科学的计算机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2.3制作相对简单
与传统课程课件相比,微课程课件制作简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来挑选精准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从自身状况灵活学习相关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4评价及时
教师在安排微课程后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学生也能够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找到自身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按照教师要求来调整学习状态,以提升学习水平。微课程也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这主要是因为它相对短小,是对传统课程的片段化,相互性较强,便于学生的下载与分享。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学习,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
3微课程在计算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以“论文排版”微课程设计为例来进行介绍,让更多人了解该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提高教师微课程设计质量。
第一,微课程设计要从内容入手。这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段视频的展现,更多是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点的融合,学生在这样的视频中可以学习到有关应用技巧。比如在论文写作时,就要做好教学调查,了解学生当前Word软件的应用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微课程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掌握Word写作基本操作,运用该软件来设计论文格式。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表示他们虽然学习过Word软件,但是对于论文格式设置操作不熟悉甚至不了解,从而给他们的写作带来较大困难。像页眉页脚的插入、目录的生成、分页符的设置等,都难倒了不少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制作与这些内容相关的微课程,用视频向他们展示操作流程,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以达到课程教学设计目的。
第二,微课程设计要注重形式的选择。不同教学形式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微课程同样如此。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和任务式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论文排版流程,让学生对Word软件有基本认识,找到每一个工具所在地方,然后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操作,逐渐提高学生对该软件的熟悉度,掌握论文排版技巧。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学生很难发挥主观能定性,微课程则可以将大量时间还给学生,帮助他们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例如在讲解论文目录生成操作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下列步骤:(1)生成目录时首先要确定文章共有几个章节,标题共有几级。(2)确定目录级别后然后点击Word页面底部大纲视图按钮,选中标题并确定标题级别。如本文中选中“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然后点击“1级”,即把改标题设置为一级标题,选择“2级”则定位二级标题,指导将文章全部标题确定完毕。(3)在确定各个标题的级别后,将光标停留在要目录要插入的地方,点击“引用”中的“插入目录”按钮,软件将按照级别自动生成目录。如果需要更新目录时,则可以点击“更新目录”按钮。(4)最后按照论文排版格式要求对目录的字体、行间距进行设置,疑达到目录美观的要求。通过上述的引导操作,学生可以掌握生成目录的相关内容,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除此之外,在该种操作步骤中学生还能够融会贯通,与其他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增强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达到微课程教学目标。
第三,微课程设计形式要多样化。比如在进行目录生成造操作讲解时,可以采用PPT课件视频形式,也可以采用桌面操作视频形式,让内容更加简单明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微课程录制要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必要时可以对视频进行剪辑,这样既能保证内容质量,又可以控制视频时间。
第四,微课程设计的分类化。计算机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只有掌握不同的应用技巧,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占据优势。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需求不同,比如对于理工类、经管类学生来说,他们在论文写作时一般需要进行数据分析,这就需要公式编辑以及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可以从学生角度考量,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程所要讲解知识,像理工类、经管类学生则可以偏重于数据处理应用的讲解,艺术类则偏重于图片以及其它与艺术相关的应用。教师只有将学生分类,制定出的微课程才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能够增强他们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第五,做好微课程教学总结工作。教师在开展微课程教学后,需要做好总结工作,找到课程设计上的不足,结合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来调整设计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讲解“页眉页脚”的设置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分隔符在转换不同页眉页脚的作用,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反应在下一节课堂上进行详细演示,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该知识点,并为他们布置相关作业,用分隔符来设置不同的页眉页脚,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操作水平。
4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要做好科学的设计工作,利用微课程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程的设计需要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选择更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以达到计算机应用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好内容的选定工作,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为他们今后计算机应用提供帮助。微课件设计时还要丰富其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应用技巧。除此之外,课程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讲解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给学生充分的学习适应时间,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颖.微课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14(12):70-72.
[2]刘丽红.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Word文档制作”为例[J].电子制作,2014(24):92.
[3]李晓,项露芬.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以浙江树人大学《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2):239-240.
[4]孙慧霞.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5):118-119.
[5]尹静.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2):187.
作者:赵明 单位: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第三篇: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考
摘要:中职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诸方面实施变革。
关键词:教学思考;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性;教学改革
从20世纪末开始,人类世界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因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技能,中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必须的基础课,融理论、技能、实训于一体,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熟练掌握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应用能力,为以后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成长为新一代的“学习型”的技术工人。因此,如何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更好、更快地融会贯通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是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本文讲述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些教学的思考,谈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为纯理论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工作原理和等。这个部分教师使用教学课件讲授为主,教学场所为教室。第二方面为计算机应用,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内容,实用性、操作性很强,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实训室,教师使用教学软件采取互动式、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边学边做。
二、学情分析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开学初我对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借此分析教学对象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何时开始接触计算机?(2)家中有没有计算机?(3)会使用哪些计算机软件?(4)平时利用计算机主要干什么?通过调查得知,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会了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当他们进入中专以后,虽然学的知识更深入,但是表面看来学的软件是一样的,所以这部分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没有意思;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门课程,因此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就必须从最基础的讲起。
三、教学方法
1分层次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特长
中职学生是一个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都相差非常大的一个群体,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刀切、一锅端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后进生消化得了的同时,也要使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为了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我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法,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成立学习小组,每组都包括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基础较弱的同学,并选出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其次教学过程中按难、中、易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级任务作为学习的起点,完成该级别的任务就算达到了学习目标,当学生完成自己的目标后,鼓励同学们在完成较易任务的基础上应继续研究较高级别的学习目标,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在学习中都觉得有收获。在任务的驱动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能动作用,互帮互学,相互促进,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当然,学习成绩的评定也不再实行一刀切,同学们只要完成了与自己基础相当级别的任务就能得满分,完成较高级别的任务还有适当的鼓励分;高层次的同学若能积极地帮助其他同学也有适当的加分;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所创新的同学更是大大奖励,这样有效地制止了那些不听讲、玩游戏、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使得同学们大都激情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兴趣教学。职校学生素质普遍偏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内驱力弱,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兴趣驱动”的策略,使学生愿学、乐学,带着兴趣学、伴着快乐学。如,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渲染教学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案例教学。在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时,经常要列举一些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例子,用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之产生求知欲望,并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将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地讲解。这样,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在案例中变得相互联系而易于掌握。
(3)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在教学中应该从具体到抽象,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可以先把以前学生做的优秀作品演示给大家看,并提出问题,比如怎样插入图片,设置动画效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4)启发式教学。根据知识的相通性和连贯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学能力。
(5)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以教师讲课为主,并辅以学生上台讲解的方式;在实验教学中,发动学生互相辅导,师生共同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去讲,从而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强调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的不再是知识型人才,而是更具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正是现在国家教委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现代教育的科学观念,具备改革和创新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让学生能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具有积极挑战、锲而不舍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良好品质。教学中,针对中职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特点,我在布置学习任务时突出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发挥空间,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例如,在学习FrontPage网页制作课程时,由于先前已经有了文字处理的基础,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了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了超级链接、动态字幕、悬停按钮、框架、表单等概念,然后让学生进行个人网页设计,网页结构、样式、内容自定,重点要突出个性。每组所有人设计的个人网页要进行评比,并链接在一起制作成班级网页,并组织制作得较好的几名同学共同开发出班级主页。因为此前大多同学都已接触过Internet,对上网很感兴趣,五花八门的各式网页也看了不少,所以一接到这个任务,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他们忙着收集资料,请教老师、上网浏览、下载……,忙得不亦乐乎。等素材准备齐后,就开始着手版面设计,包括录入文字、编辑排版、插入图片、背景、动画、音乐、设置链接等,学生不仅巩固了以前的知识,还涉猎了许多课外知识,这时的学习已经完全被兴趣所主宰,合作、探究成为学习的主旋律。由于任务明确、驱动性强,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制作网页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很好地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修改,一幅幅精美的网页出炉了,同学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五、教学标准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素质的高低对学校的声誉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经过调查研究,立足企业实际需要,围绕教学大纲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落实教学目标,目的是与社会需要接轨,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语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以上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的几点思考,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旧的技术很快被淘汰。计算机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邓民瑞.《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2]康英健龚戈淬.《职教计算机专业与课程设置初探》.
[3]刘永忠.《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思路》.
[4]埃金等著.《课堂教学策略》王维诚等.
作者:司永琪 单位:丹东职业中专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衔接
摘要: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个传统的、某种意义上比较陈旧了的信息技术专业名称,随着“五年一贯制”专业设置成4.5+0.5时代的到来,9个学期的课程如何设置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公共课的开设以及理论、实训课时的合理安排就成了必须要合理安排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时,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的思路、理念和做法就成了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方向;创新;实践;示范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我校的一个长线专业,自1994年建立以来一直开设至今,从2004年开始,在本专业开设了五年一贯制班级,每年招收两个班,一直延续至今,从而形成了该专业三年、五年以及中专、大专两个层次并存的局面,尤其是从2006年开始,引入了软件工程师培训课程项目以后,更是形成了两个层次多个方向的局面,在其中的2007、2008年,更是形成了两个层次(中专、大专)四个方向(计算机应用中专、动漫制作中专、平面设计方向大专、软件工程师方向大专)的复杂局面。目前,该专业仍旧是两个层次三个方向:中专和大专学历层次,动漫制作、平面设计、软件工程三个方向。形成这一局面的宗旨是为了努力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口就业,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我市的工业企业多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信息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IT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企业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层次偏低,再加上计算机课程目前形成的工具课程特点,从而造成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普遍不高,如果我们不加区分地对中专、大专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方向、选择相应课程的话,那么我们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就更加低了,尤其是在我市这样一个IT产业并不发达的情势下,对口就业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了。为此,我们在深入企业进行用工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作出了比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对课程设置,特别在专业课程的开设及衔接方面,我们更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具体而言,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考虑了以下几点:
1.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文化基础比校弱,尤其是中专生相对比五年一贯制的学生要更弱一点,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要更差一点。
2.就业的定位方向:中专生的定位为动漫制作员、计算机操作员、多媒体作品绘制员;而对大专生的定位为:平面设计员、程序录入员,并为他们成为高级平面设计员、平面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打下基础,也为他们中间的部分同学进入本科深造打下基础。
3.企业的具体需求: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计划更具可操作性,我们还充分发挥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听取了企业对中专生和大专生的需求,充分把企业的需求结合、反映进我们的教学计划,比如在最近修订的中专(动漫)教学计划中,我们就把有关企业认为他们的员工应该掌握的三门基础课程(动画原理、原画原理、动画软件应用)结合进了我们最后的完成稿中。
而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还在充分考虑了以上几点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了这几个方面的考虑:
1.夯实专业基础
不管是中专班还是五年一贯制班,我们开设了一些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信息技术》《PS》《FLASH动画》《造型》《网页制作》等,而且对这些课程都要求熟练掌握,在二年级时安排参加中级工考工,只有通过的学生才能拿到毕业证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
2.提升专业能力
在前两年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我们从三年级开始,针对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三年级要成为高级工,所以我们在课程上选择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实际又确实有较大需求的课程:《C程序设计》《Sql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及维修》《3Dmax室内、室外环境艺术》等课程,在第二学期完成高级工考工。
3.培养综合能力
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在四年级的课程中开设了《典型企业网站设计》《office高级应用》《影视后期制作》这样综合性的实际应用性的课程,并通过结合毕业设计,帮助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校企合作
在第五、九学期,也就是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结合张家港经济的特点以及我市IT企业的现状,分别提供多个专门化方向供学生选择:软件开发、网络营销、动漫制作(高级技术人员)、平面设计等,由相应的企业提供知识培训、工业案例、顶岗实习岗位,为学生顺利踏上社会就业创造最佳途径。也许专业人士一下就看出来了,在我校计算机应用开设的课程中,比如物联网、移动互联的相关课程好像涉及得不多,这倒不是我们不想引入新课程,而是我们基于学校的实训条件以及当地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作出的一个取舍,也就是说只在计划中开出了网络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对相关课程及内容有个了解,为以后进一步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以求能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从最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我们的专业坚持这样做了以后,确实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也吸引了好几家企业来主动和我们对接,通过课程置换,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口就业的能力,也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这一点可以从专业最近几年的招生情况中明显感觉得到。目前,本专业已经成为了省示范专业、省品牌专业,2011年开始创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专业,并于2013年7月通过了省级国家验收。技术在不断进步,专业在不断发展,本地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在不断的进行中,相应地也就要求我们的专业也要能不断地在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实训设备升级等各方面加大力度,以确保我们能培养出更多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实训型信息技术人才。
作者:何斌 单位: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理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理财、学习、娱乐、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办公自动化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它的依赖越来越高。对于初人社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各高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都非常重视,不光在课时上给与充分保证,在师资培训方面、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也都投人很大,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得以蓬勃发展。但同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与学中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
一、改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紧跟人才市场需求。我们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就业后的需求出发,从学生专业不同、基础不同的角度出发,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不是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而是要他们将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熟练使用计算机。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学会利用这个工具解决问题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与学习要重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取,先实际后理论,先具体后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散到系统的教学理念。合理取舍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案例。否则没有准确的定位与合理的教材内容,学生将会很难产生学习兴趣。
二、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先提出问题,明确目标,然后解决问题。精选课堂实例,所选实例要有代表性,要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授课内容要结合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讲,对于操作性的内容要以多练为主。课外可以通过举办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讲座、成立计算机课余学习兴趣小组、开设计算机辅修班、举行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计算机知识抢答赛等等形式来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切实地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三、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网站去自主学习
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内容建立网站后,就可以使学生在时间上、空间上得以解脱,因为网络上的内容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学生在网上可以搜索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学到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在线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改革传统考核方式,提出“以证代考”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笔试方式不能完全考核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分笔试和上机测试两部分,笔试和上机测试都通过的学生可以获得CCT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就是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提出的,其中MS-Oiffce柳PSOiffce分别有一级和二级考试。对于学生来说考取这样的证书,同样达到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就业的竞争力。对老师来说,教学目标更明确,考核也方便。
五、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与学生将来工作需要接轨,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兴趣为着重点,在教学手段上要从时间、空间、地点三位一体着手,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最终使得学生能在将来的工作中熟练应用计算机。
参考文献
[1]张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2)
[2]李冬冬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索田无线互联科技,2013(7)
[3]谢丽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探索[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21(5)
[4]张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2)
[5]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情景教学川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6
作者:贺争汉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第六篇:世界大学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空间课程教学分析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革命浪潮下,基于云平台的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在湖南省高职院校全面启动,空间教学给湖南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革。针对该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探讨以世界大学城为平台,利用网络空间教学优势,有效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各行业信息化办公水平普遍很高。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无疑成为各行业用人单位录用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培养的高职学生不仅要具备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应该能运用网络环境自主探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各高职院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面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基础课程,希望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结合本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岗位上与计算机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自主探索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从我院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探索在基于云平台的世界大学城搭建《计算机应用基础》空间课程,组织教学,以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
1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院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常用工具软件、中文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文Excel电子表格软件、中文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等[1]。周课时2节,开设一年,第二学期要求参加湖南省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或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近年来,我院校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课时从周4课时缩减至周2课时,取消期末考试、采用以证代考,探索对接专业的教学等,但本门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老师教学模式单一,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多数老师还在沿用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教学模式,很多学生课堂操作完成很好,但遇到实际问题就不会了,缺乏学习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只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差,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使得高职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反感心理,处于浑浑噩噩度日的状态。
2)学生学习态度浮躁,影响教学效果
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普遍存在这样的特点:简单问题不屑学习,复杂问题不愿学习。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一些,所以课堂上老师讲授课程时一知半解,认为简单,自己已经会了,对老师的讲解不以为是,而真正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手忙脚乱,毫无办法,影响了课堂授课效果。
3)学生生源多样化,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信息技术教育在各地区的发展不相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少数自职业中专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第二少数来自市区高中的学生,在入学前仅限于文档的简单编辑,但仍未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第三还有大多数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由于教学条件较差,计算机教育落后,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甚至接近于零。而我院计算机应用课程是按专业分班授课,同一个班有以上三类学生,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差异较大,老师在授课时一人讲,全体学生一起听,师生进度相同,难以保证每位同学学有所获,授课效果一般,甚至打击的一部分掌握得较好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一部分同学跟不上老师的讲解步骤,也放弃了,慢慢地学习氛围越来越淡,甚至出现逃课现象。
4)重视等级考试,忽视应用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学院对等级考试通过率要求较高,为了保证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大部分老师教学中主要强调对等级考试涉及的知识点的掌握,做大量的等级考试模拟试题,而忽视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和将来工作上的应用,忽视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目标也主要是拿等级证。这样学生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但却不能熟练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5)考核评价方式不能体现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
现在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采取以证代考的终结性考核方式,而等级考试成绩主要检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了并不表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很强,甚至可以说没有很大的关联,所以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并不能体现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
2基于云计算的世界大学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空间教学实践
2.1云计算的世界大学城空间课程简介
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发展来的,它构建于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数以万计的电脑和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云,用户通过互联网连入云,使用云提供的各种服务[2]。它是网络资源共享、交换和使用的一种模式,通过互联网使用户可以按需获取所需要的软、硬件和各种应用以及平台服务。世界大学城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校园卡标准研究所、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奖办公室及北京禾田雨橡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开发。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为每个机构用户提供一个云端账户——云平台,为每个个人用户提供一个账号——学习空间,通过云平台和学习空间开展教学活动。湖南省职业教育系统依托“世界大学城”建立了“职教新干线”网站,搭建了一个全省的职业教育学习平台网站,“职教新干线”为师生在互联网上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展示交流的空间,教师通过空间课程组织教学,将课程知识进行积累、重构、提升,整合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空间课程自主学习。在世界大学城建立空间课程,运用空间课程组织教学,将课堂从有限的课堂45分钟和教室延伸到课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2.2《计算机应用基础》空间课程介绍
笔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空间课程结合实际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组织了分模块项目化的教学资源,共分为六个模块27个项目,图一为笔者建立的空间课程部分导航界面,学生要学习本门课程,先登录此界面,点击“学习注册”,注册完毕就可以进入学习。每个项目分为“签到”、“听课”、“学案”、“实践”、“讨论”、“作业”六个环节。1)签到:学生登录自己的账号后,每个项目开始学习前先签到,类似课堂教学的考勤,有效防止学生逃课。2)听课:听课环节是本堂课主要内容的微课视频,学生可自主按需点击学习,反复观看。3)学案:是本项目的学习指导,包括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难点重点、及项目操作要点描述等。4)实践:是重点设计版块,老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及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实践操作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及兴趣自主选择实践项目练习,操作完成后上传操作结果,老师给出相应的评价反馈。5)讨论:讨论区由老师或学生自己提出讨论的问题,问题主要与本项目相关的问题或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老师和学生都可自由发言、交流,是一个很好的交流计算机知识的平台,通过此平台,师生间共同探讨,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分享网络学习经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6)作业:本环节是该项目的实践检测环节,课余完成。主要检测学生对本项目覆盖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完成后提交给老师登记与检查,老师及时给予点评,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每个模块完成后还有综合实训与拓展资源共享,提供给掌握较好又有兴趣的同学的学习,体现分层教学的需求。以上六个环节中“签到”、“实践”、“作业”为必须完成的环节,其他三个环节学生可以按需自主选择学习。
2.3空间教学实施过程举例
前面介绍了《计算机应用》空间课程的模块与结构,下面以模块三《word的应用》中“word高级应用”项目中邮件合并知识的空间教学过程。第一步:登录个人空间账号,进入老师的空间课程导向界面,并点击“签到”。第二步:空间课程中对该项目创设工作情景,将要学习的知识蕴含到情境中,导入学习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学院准备举办举行2015年元旦文艺汇演,现要邀请6位上级领导、6位院级领导、22位中层正职共34位领导参晚会。假设你是学工处负责该项工作的小王,你能否快速打印出“邀请函”,完成任务?已提供“出席领导的名单.doc”(展示)。你打算怎么做?一张一张的制作吗?还是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邮件合并。第三步:学生4-6人小组(老师分配)为单位,通过空间课程中的“听课”或“学案”讨论学习邮件合并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学习邮件合并的功能与操作步骤,教师通过空间教学资源与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与处理等职业能力。第四步:学生在“实践”环节下载实践操作素材,实践练习,掌握邮件合并的操作步骤,如有问题可向小组成员或老师请教,完成操作后上传操作结果至自己空间,并将链接地址发给老师,老师通过链接地址下载学生的操作结果,组织同学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评比的内容包括:邀请函模板的设计(文档页面的布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版面的美化),邮件合并的结果等,评出优秀作品,给予加分。第五步:“讨论”环节老师提出讨论问题:一、邮件合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适用范围,基本的合并过程。二、带照片的邮件合操作并如何实现?供学生讨论,回答优秀的同学老师给予表扬、加分等鼓励。第六步:“作业”环节老师提供练习素材或问题供学生课余完成,作业布置体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例如掌握较好的同学要求完成批量“带照片的证件制作”,掌握一般的同学只要完成与实践环节同等难度的练习即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参与知识点的总结,进一步明确邮件合并的应用范围和操作步骤。“邮件合并”在现代办公自动化方面用处很大,公司企业、学校、政府办公,经常要发大量通知,商品邮寄广告,录取通知书,成绩单,会议邀请函等,使用Word中“邮件合并”功能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学生能够分小组学习、讨论问题,操作熟练的同学也能够去指导有问题的同学,培养了学生的组内协作精神,而评选优秀活动小组又使得组与组之间产生了竞争,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得到培养。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完成任务,觉得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自我探究的能力。
2.4空间教学的优点
1)学习时空外延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生大都不满足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被动接受,而且课堂45分钟的学习时间有限,老师很难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导致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空间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没掌握或没完成的任务可以在课余、在有网络的地方反复练习掌握,还能根据老师空间课程的微课视频、学案、精心设计的实训项目、补充的教学资源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制订相应的激励方式:团队排行榜、优秀作品展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与成就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习过程自主化,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岗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为了能使高职学生适应未来不同的岗位需要,就必须得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随时学习新知识,学会自己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笔者的《计算机应用》空间课程设计美观、个性化的界面,搭建便捷的交流互动学习平台,提供微课视频、设计基于典型职业岗位的实训案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空间教学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创造者,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3]。
3)团队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空间课程采分模块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创设工作情境,每个模块设计一些与学生专业或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际项目,以项目为主导,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学习方式,选一名表现良好的学生任小组长,负责项目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分配等协调工作。小组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完成项目。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项目协作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
4)考核评价过程化,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空间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完成的实践项目及作业实时上传到个人空间,将链接地址发给老师或直接将作业传给老师,作业将永久保存在云平台,云平台完整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通过空间课程的记录,对每位学生学习的学习效果给予评价,这种基于学习过程的学习评价与等级考试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真实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业水平。
3结语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空间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指导学生运用空间自主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精神与协作、探索和实践创新、信息检索与处理等职业能力。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终身受益,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为社会、为用人单位服务。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下,我们应积极探索、改进空间课程的教学模式、充实教学空间资源,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久红.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效率[J].教师,2013(9):112-113
[2]LakshmiJ,VadhiyarSS.CloudComputing:ABird’sEyeView[J].
[3]刘晓.从“传统教学”到“空间教学”:回归教育原点的自然选择[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4.
作者:刘久红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导学效果对比
摘要:分析如何改变现有的网上教学设计,应用微课程方式教学,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上教学设计创新。通过分析不同的网上教学设计和微课程系列系统在教学上的推广,把电大网上导学和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进行结合,以提高导学的效果,为新形势的网络学习形式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设计;移动学习;导学
现在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上导学是网上视频、网上答疑、网上论坛等形式,因为网上的视频课件每讲时间都在40分钟以上,没有以重点常考题型为出发点,缺少精讲解题方法及过程及进行重点考点归纳的内容,因此学生很少有时间坐下来静心观看;又因面授课学生的到课率非常低,导致这门课的及格率不高,大大影响学校的毕业率。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能满足社会所需求的有用人才,这就对电大网络环境的应用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何改变网上教学设计,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导学中的效果,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1微课程提出及现状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OneMinute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我国微课程的相关研究从2011年开始,2012年、2013年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所得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可知,最早发表的与微课程相关的文章是2011年关中客的《微课程》,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微课程”概念的起源。此后微课程逐渐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大家开始对微课程进行解读,研究其概念、含义、特征等。电大系统多所电大近两年开展了微课程比赛,国家开放大学将建设数千讲微课程。所以如何尽快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系列系统;如何把微课程引入到网上教学设计,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导学中的效果,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紧迫课题。
2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系列系统的必要性
对网络现状而言,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12.35亿(2014年1月),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达68亿(2014年1月),在移动设备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大网上导学现状已经逐渐不能完全满足个人学习的需要,未来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纸质的学习材料和固定的网络学习终端,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试想不久的将来课堂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独自或和世界上任何兴趣一致的电大学子组成微学习型组织,通过微课程对一个或几个微型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样势必会让电大教育、学习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学生而言,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电大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调查发现,网络课堂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10min内,而网络课堂通常都是40min左右,学生很难集中精力,通常是打开视频几分钟就关掉了。然而通过微课程视频的播放,学生能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识点别人有着怎样的观点和思考,从而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了电大教师传统网上导学模式,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研究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教师从微课程中可以受到启发,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对“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网上导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根据电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程的时长一般为5min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min。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min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程更能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在移动设备迅猛发展的今天,一部手机就是一台移动电脑,如何利用好移动手机的特点和人们已经依赖移动手机上网的现状,服务于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如何把电大网上导学和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进行充分结合。介于电大学生是边工作边学习的特点,正好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正好弥补了学生没有大量时间集中学习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程的问题集中,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通过微课自主学习。
4主要思路和方法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现首先要解决的是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程,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微课程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并做到课程短小精悍,一个实验,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非常适合学生移动自学,也方便教师的网上导学。在上述工作完成后,重新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网上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师在课程导学中的效果。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5效果及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系列系统的完成和运行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使用效果。如:发帖数量由2014年下半学期的156篇,提高到2015年上半学期的578篇;视屏点击量由2014年下半学期的76次,提高到2015年上半学期的945次;课程累计教学时间由2014年下半学期的36小时,提高到2015年上半学期的432小时。
作者:武昇 单位: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
第八篇: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Prezi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相比利用传统的Powerpoint课件授课,Prezi在展示授课内容时是采用一张无限大的“画布”作为展示界面,可以嵌入文本、图像、视频等内容对象,利用缩放、平移和旋转的功效来创造良好的教学内容演示效果,并且其在呈现授课内容信息量大以及非连续性授课内容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
关键词:Prezi;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1前言
21世纪是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将Prezi软件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让枯燥乏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耳目一新,并利用Prezi制成微课进行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Prezi软件简介及优势
近几年,Prezi越来越多的被教育者熟知,它不同于传统的幻灯片的演示方式,而是采用缩放技术,只用一张无限大的“画布”作为展示的界面[1]。文本、图片、视频和其它一般的演示对象均可以嵌入到这张“画布”中。Prezi可以通过平移、聚焦、放大和旋转等功能来实现非线性演示。这意味着,仅用一张幻灯片,即可实现海量授课内容。相对于传统的幻灯片Powerpoint工具,Prezi的技术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缩放式技术
Prezi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显示界面可任意缩放,类似电影镜头一样推近拉远,放大可以纵观全部教学内容,缩小则可以详讲具体教学内容。相比传统PPT直线式的思维,Prezi能够让教师在展示授课内容时更具逻辑性,并根据自己和学生的思路随时变化。
2)旋转技术
在授课内容展示形式方面,Prezi提供了很炫的内容展示的切换效果,通过平移或者旋转等技术展示授课内容的平滑切,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我们利用旋转技术可以让学习者感受画面的跳跃感,使授课内容展示的形式多样化,让学生仿佛观看电影一样,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3)无边界技术
针对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页面局限性而言的,Prezi展示了它的独特魅力,它只用一张无限大的“画布”作为展示的界面,在其制作中可以达到在一个页面内容容纳更多的元素,不论元素多大都可以使观赏者一览元素的清晰整体[2]。所以在制作授课内容的时候,再也不必担心授课内容会超出界面边框。
4)简单易用,支持多种媒体格式
相对于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rezi更加简单、界面更友好,制作可以通过菜单直接插入图片、视频、PDF文档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内容,利用缩放、平移和旋转等功效来创造各种各样的动态效果,吸引学生眼球,使其在获得丰富、生动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得到全新的视觉享受。
3Prezi软件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及变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课堂的教学以讲授为中心,重视理论的灌输,为了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我们尽量将上课的教学内容展示的生动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制作课件的时候利用新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普及,利用Prezi制作工具开发教育教学课件成为可能。
3.1基于Prezi的教学内容课件设计
Prezi在进行下面授课内容设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授课内容具有明显的时间逻辑顺序Prezi对于呈现具有明显的时间逻辑顺序的内容非常有优势,我们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模板,无论要讲述的时间线有多长,空间有多大,Prezi都可以通过一张“画布”轻而易举地实现。这一点在计算机基础课中“计算机的发展史”一节中有很好的体验。这里的时间线就像教学中搭建的支架一样,为学习者建构了理解的框架。虽然PowerPoint演示工具也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呈现内容,但是当显示尺寸过大时,由于篇幅所限,不得不把一条完整的线索分割到不同的页面讲述,在割裂线索的同时,学习者对知识的加工也提出了挑战,因为学生必须还要完成在大脑中重新合成的过程。而Prezi的出现,大大弥补了这些工具的不足[3]。
2)授课内容存在整体与局部关系当教学内容具有整体与局部关系时,我们采用整体与局部关系的模板,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整体介绍然后再随机先讲解其中的某一部分,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电脑主板介绍”讲解中有很好的运用。
3)授课内容存在并列逻辑关系同样,Prezi在展示并列关系特点时候也非常有优势。当教学内容是并列关系时,我们采用并列关系模板,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随机先讲解其中的某一部分,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这一节的讲解中,可以把几种主要的网络类型放在一个大画布上,先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使其对所学有一个完整的初步认识,然后根据授课思路,想讲到哪种网络类型就将界面切换到该界面内容详细讲解。
4)授课内容支持各种多媒体信息Prezi支持多种多媒体信息,可以放置图片、视频、PDF文档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内容,利用缩放、平移和旋转等功效来创造优美的动态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视频信息画面展示流畅以及支持播放路径的自定义,讲授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自定义讲课内容播放顺序。在计算机发展历史的知识讲解中可以融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提供充足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的来说,相对传统的PowerPoint幻灯片是按照教学内容不得不设计成先后顺序,难免会有所束缚,影响了教学魅力的产生,而Prezi的出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任意布局,按照自己设定的顺序随时调整讲解内容并随时可以回到自己设定的界面。
3.2Prezi在微课程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翻转课程、微课教学、MOOC的出现颠覆着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微课程一般是时间控制在10min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Prezi软件在制作微课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其界面友好、美观,镜头感强,画面流畅,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制作好微课后,可以将其分享到网络或者Prezi的云端(Prezi通过将Prezi网站的注册账户和装载PreziDesktop的离线终端互动融合实现共享云端资源),让学生不局限传统课堂教学,可以随时随地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利用Prezi制作“计算机发展史”微课程教学课件,将授课的多媒体元素插入到Prezi画布中,运用步序框设计Prezi课件演示路径,合理利用Prezi中的平移、变焦、旋转、淡入等效果依次展示教学内容。在Prezi课件制作完毕以后,可以配合“喀秋莎”(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录制微课程。喀秋莎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录屏工具,并可以录入讲课语音、字幕等,并可以进行教学视频后期编辑处理,当微视频制作完成后可以上传世界大学城或者分享到Prezi的云端供学生在线学习。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鞭策着我们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不能总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进行传统的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我们大胆将Prezi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授课形式新颖,讲授界面播放流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并且Prezi在微课中的应用,也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生不在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他们可以不限时点地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更好的学习。整体来说,学生的学习满意率得到很大提高。随着Prezi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完善,我们值得进一步探索,将其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思维可视化工具Prezi在微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10):512-515.
[2]基于PREZI的演示文稿设计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4(8):202-203.
[3]新型演示软件Prezi介绍及其教学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3):124-128.
[4]Prezi中国BBS社区.Prezi入门教程[EB/OL].study.prezicn.com/forum-200-2.html,2013-09-28.
[5]一种可供物理教学使用的新软件——Prezi[J].物理通报,2015(5):82-84.
[6]基于Prezi的云存储构建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探索——以《基础口译》课件设计和制作为例[J].2014.
作者:贺晶晶 傅凌云 单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