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思路

摘要:就湘南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就专业体系建设及人材培养目标提出了方案。根据中职学校办学环境的变化及国家对中职学校相关办学政策的要求,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建设提出全新要求,要求从办学模式、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确保计算机应用专业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

1需求论证

目前郴州市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维护与安装员、软件编程人员、多媒体设计开发人员、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人员等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数量短缺。郴州区域产业体系建设客观上要求计算机行业同步发展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郴州20大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8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0多家。这些企业在办公、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生产过程控制、电子商务等方面都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来完成,按照郴州市“十三五”经济发展规模测算,计算机应用技能人才年需求量在7000人左右。郴州市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还远不能适应郴州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对本专业进行重点建设能有效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2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

2.1建设目标

2.1.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有效推行“专业+工作室”“校企双主体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作任务行动导向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在专业课教学中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式;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实行以贡献为导向的专业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开发完成计算机应用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2.1.2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培养、考核评价、评聘、奖励、分配制度,建立教师队伍长效建设机制;打造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水平较高的“高、宽、长”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队伍。

2.1.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目标

将计算机(校内)实训基地按“专业+工作室”方式建成为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建立政府引导、行业指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和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2.2建设思路

按照“专业对接产业、专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教材对接技能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深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模式,形成特色;加快教学条件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运行机制、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办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省级特色专业,培养职业道德高、职业技能强、学习能力好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社会“顶用、实用、急用”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型人才。

3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内容

3.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3.1.1培养模式改革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以“专业+工作室”为平台,推行“专业+工作室”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平台,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推行“校企双主体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1.2课程体系改革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标准、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体系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成熟的先进技术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制定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

3.1.3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创新教学环境。将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向多功能的一体化教室转换;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做中教、做中学”、理论实践一体化,在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二是改革教学方式:实行“教、学、做合一”,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课教学中广泛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角色扮演、微课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改进教学手段:借助数字化校园平台,以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在专业课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教学技术,在文化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3.1.4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按照企业用人标准,以贡献为导向建立专业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核心建立学生评价模式,核心专业课程推行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平均“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0%。办好职业技能鉴定所,为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提供更好、更广的“软、硬件”基础。

3.2师资队伍建设

3.2.1创新教师管理制度

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以教师到企业实践,参加国、省、市培训为主要手段,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以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验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为重点,改革教师考核评价、评聘制度;以吸引人才、稳定队伍、激励成长为中心,创新教育教学奖励制度和人事分配制度。

3.2.2专业带头人培养

在校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基础上,培养市级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带头作用、指导作用、把关作用和示范作用。

3.2.3“双师型”教师培养

专业教师每两年安排两个月时间到企业(或校内实训基地)和生产一线实践一次,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积累实际工作经历。鼓励专业课教师报考与本专业相同或相近的非教师系列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高级以上职业资格,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

3.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3.3.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部、省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进行实验实训室建设。根据教学需要,对现有实验实训室进行改造、补充、增配,使计算机实训室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条件保持较高水准,将实训室建成为集教学、生产、科研于一体,产学结合的重点实训室。

3.3.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下,按互助互利的原则,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协议,以组建职教集团、设备资金合作、场地合作、技术合作、教师到企业实践、联合开发教材、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等方式,实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3.3.3“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学生人数达到在校生的30%以上,订单企业录用“订单培养”毕业生的比例在80%以上。

4结语

通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一方面推进中职教育“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面向社会、服务经济、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全力打造特色品牌,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谢俭.中职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0).

[2]张竹青.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的思考[J].山西冶金,2007(6).

作者:曹云 单位:湖南郴州工业交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