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非计算机专业网络技术课程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非计算机专业网络技术课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高校、各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普及。但是该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深奥、抽象,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故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各专业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大趋势。在课程教学中,拟对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等进行改革,并应用于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TCP/IP;协议;实践;三网融合

1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属于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加强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关注和趋势的期望,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并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网融合技术也逐步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计算机网络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作为三网融合技术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当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对于做为技术支撑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讲述的内容有所不同,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也不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侧重于网络基础知识的介绍;而对于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应该是侧重于实践应用的加强和前沿技术的延伸,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要相互兼顾。使学生从“会用”过渡到“怎么用”,进而达到能够自主分析并解决网络中出现的简单故障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按照网络的体系结构划分,比较典型的有七层的开放式系统参考模型和四层的传输控制协议及网络协议模型。前者是具体的理论模型,后者是事实模型。综合两类模型,理论授课采用从底层到顶层的顺序,按照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应用,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进行理论授课。理论知识经典、抽象,实践应用却日新月异,变化很大。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基本理论相对比较稳定,侧重点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应用当中。所以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具体的实践应用,并且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性。同时考虑,学生生源地不同,计算机水平也各有差异,所以在理论教学内容统一的前提下,尝试设置不同等级的实践环节。实践课程的安排既有基础性的网络的制作、底层通信协议的分析,也有面向用户应用层的路由的静态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配置、也有关于域名服务器的正反向设置等内容。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通过实验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加强,解答学生“为什么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以及“学完计算机网络课程能干什么”等疑问。结合当前广泛使用的WIFI通信,介绍当前研究比较热门的“5G”通信和单向实现的“LIFI”通信技术,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让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明确课程的前沿技术和广泛应用。

3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单方面讲课,学生坐在下面单方面听课,课堂上没有互动。老师讲的口干舌燥激情澎湃,学生一言不发玩手机漠不关心。这种模式直接导致学生的听课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设置一些互动的环节,比如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学生对家庭无线信号改进的措施,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在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应用,学生对智能控制的了解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通过师生的互动,从现象到理论的方式进行“启发式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板书教学已经不再适合日益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教育,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外加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板书侧重于每次课程的章节内容,多媒体侧重于案例分析,协议的演示等,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则以知识点的形式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进行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相关的课程内容,也可以实现在网络平台上与教师的沟通,实现一对一的答疑。在PPT中会增加图表、数据、案例和多媒体教学等素材,来辅助完成课堂的理论教学环节。例如介绍运输层的协议的时候,就结合具体网络通信中协议解析图、树状图来进行教学。直观地具体介绍三次的建立连接过程和四次的释放连接过程。针对于不同连接中的各条指令具体说明具体的协议类型,协议封装,协议的含义等理论知识点,可以强化课本上对于网络通信协议的格式内容了解。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中,尽可能的要求学生查找当前关于网络应用的一些软件及前沿知识,多强调知识的应用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4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以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现在采用“1+1+1”的考试形式,综合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更具有全面性。第一个“1”指的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出勤、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第二个“1”指的是阶段考试情况。拟采用以大作业的形式代替传统的考试方式。要求同学们根据实际的校园网的架设方案,设计一个小型的数字校园网案例。培养学生资助查阅资料,根据设计目标根据具体的教学楼方案进行方案论证、方案的分析、设备的选择、费用的预算等能力。能够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工程实践的能力。第三个“1”指的是最终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笔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根据工程要求计算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

5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转型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以适应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发展过程中教育背景变化的分析,针对课程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等方面教学方式入手,提出改革的方法,请进行探索,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笑研.“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58-259.

[2]马莹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改革研究[J].高等教育,2017,5:81-82.

[3]刘玲.基于实践创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学实践探索,2017,5:159.

[4]高斐.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0:141-142.

[5]邹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工程,2018,1:58-59.

作者:刘淑玉 赵永辉 于芳芳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