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内容。双创的背景和要求,也给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明确双创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状态进行研究,并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最终提出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以期为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以最终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的一种教育理念。在这个教育背景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符合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创新性的培养要求。另外,创新创业培养。从其应用的目的和功能的角度来说,是从职业规划的角度,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工作和生活而进行的一种自主创业方法教学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良好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前景更是其学校教育阶段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性的教育理念,一方面,符合职业院校促进学生就业前景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和就业环境的发展现状下,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就业渠道的重要教育内容。另外,从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开展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可见,这门课程的教学,实际上是从思想层面到实际能力层面的锻炼和培养[1]。因此,在课程结构上,既应包含一部分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则是结合专业类别所进行的实践课程教学。只有在理论支持的前提下培养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才可以视为真正实现了其教育价值。

二、现阶段计算机专业面临的社会发展现状

1.计算机专业的普及性越来越高

这一点主要是从计算机课程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普遍性角度分析提出的。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逐步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领域在我国也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从宏观的战略环境角度分析,以来确立的“建设网络强国”目标,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回到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角度,这种计算机专业普及性越来越高的现状,也意味着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已经逐步从一种先进的个性化课程教学内容,走向常规性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行列。这种教育阶段的普及性,延伸到就业领域中,则意味着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市场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大,这也是本文探讨这一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必要性的一个典型体现,只有认清此专业普遍性的发展趋势,努力探寻科学的创新创业途径,才能在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中获得平衡,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2]。

2.“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在运行过程中是以计算机为终端建立起来的网络平台,尽管在现今的发展阶段,计算机不再是单一的网络创博载体和终端渠道,但计算机技术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也是同步在发展和变化的[3]。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意味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层面,都将与互联网络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并且以其为依托。作为支持互联网发展的一项基础的专业,这也意味着计算机专业的学习需要结合现阶段的网络技术发展状态和整体环境,在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更新和发展。从而适应现实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需求。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分析,网络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变化的技术,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十分讲求创新意识和精神,这也是此专业在一定程度上适宜于开展创新创业的一项有利条件。这也就意味着创新创业背景下开展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育,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两者在性质和特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这主要是指,从高职院校的学校性质上分析可知,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为了给各专业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前景。而基于计算机专业的普及性和专业人才需求量高的特性[4]。以此专业的学习为核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向社会输送更加有应用价值且具备较好专业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不仅可以优化其教育教学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率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从计算机专业本身的角度来说,其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持续性[5]。而从取得学习效果的角度来看,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的思维和能力,才能适应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不断深入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和不断丰富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可见,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但是提升本专业学习质量的要求,更是计算机专业学习能力提升和学习范围拓展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的特征

1.总体文化层次较低,文化背景差异较大

这与高职院校本身的综合性和职业性有一定关系,因为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相对而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并不太高。且从入学门槛来讲,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不同文化背景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进入到高职院校中进行专业学习,这是高职院校所具有的一个显著的特点[6]。从本文探讨的计算机专业来讲,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专业性知识和技术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感,这也是计算机专业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一个挑战。

2.教学设备先进性不足,不利于实践学习的开展

这一点主要是从高职院校的建设力度和经费条件角度来讲的。高职院校由于院校的级别层次相对较低,课程体系的结构也比较简单。因此,往往得不到来自政府和教育部门及时的经费和资源支持,或者说得到的经费和资源支持具有较强的有限性。这种情况导致了高职院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资源有限性较强的特点。这对学生实践课程的教学开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作用。对本文探讨的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而言,为了使学生具备过硬的计算机操作和系统应用的技术和能力,必要的实践课程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本文探讨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讲,实践教育不仅应当在形式上得到丰富,在实践范围和先进性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但高职院校的上述特征,必然会影响到计算机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3.教师队伍思想意识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这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对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专业性和层次的限制。使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和教育教学方法上也存在落后的现象。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注重在教学方式上积极进行创新和开拓。另一方面,从教师队伍本身教学质量水平的角度来说,其在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上就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这不仅仅体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身上,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均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

四、计算机专业双创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及教学资源环境整体情况的了解和阐述,可知高职院校在整体环境上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冲突,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这就意味着,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中必然会存在许多具体问题。下文从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探寻现阶段这一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校方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认识,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这一点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概念和内涵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部分教师认为,创新方面的思维和能力可以在学校教育阶段进行培养和提升,但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并不大[7]。在教师的传统认知中,创业属于个人色彩非常鲜明的一种职业选择,正是由于这种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才使教师认为创业过程作为一种不可预知的职业发展模式,一方面,主要依托个人的潜能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则带有过于强烈的未知性和灵活性,与学校教育这种相对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存在很高的匹配度。正是由于高职院校和教师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存在这种片面的认知,才进一步导致了其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开展,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开展的状态来看,部分学校并未开设以创新创业为背景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一部分学校虽然建立了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或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但在实际的时间训练效果上,却往往达不到切实的目的。只是在浅层次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实践学习平台。

2.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脱节

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其需要教师在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实践中,结合具体的主体教育教学课程,将创新创业的内涵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融合起来。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本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但从创新创业教育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两者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中,虽然计算机专业课程及各个分科目已经列入到课堂教学的范围内,但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没有同步纳入整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中,对部分在课程体系中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高职院校,其也多是以一门选修课的形式,作为独立课程开展教学。这就会造成部分学生不会主动选取此门课程进行学习的情况,进一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得不到普及和全面开展。这种情况实际上只在形式上达到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并没有切实发挥出创新创业课程的作用。

五、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从人才需求的角度分析,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在先进的社会发展阶段具有很高的需求量。尤其是在网络和信息技术不断发达并占据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主导地位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更是具有迫切的市场需求。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更符合新时代这方面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向,也符合计算机专业本身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特征。

1.制定科学的“双创”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双创教育的质量和教育过程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角度分析,其是一种具有自身特征和人才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以上特征,可知有必要结合不同院校和专业的实际需求,构建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本文探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来讲,其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首先,应当保证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和理论资源。这方面主要是指,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校方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应当结合计算机专业本身的课程特点和理论课程体系的内容。并在理念上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理念制定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为了提高方案本身的科学性,在制定过程中还需要适当征询一部分在专业教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并同时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或专家,从宏观上为方案内容的科学性做出保障。而关于课程内容的层次设置,为了提高其综合性,可适当地将一部分交叉型的课程内容融合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其次,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分析,可在课程评价的维度上,在关注学生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学习内容外,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可设立独立的课程内容,并将其纳入到学生学分评价的范围内。从实体课程体系的角度,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融合。再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层次和背景上的差异,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方面,适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在培养目标上进行科学的分层制定。例如,协同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就可以从综合性的角度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重视实践课程教育教学的开展,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而言,除了全面过硬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外,实践课程的开展是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平台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实践课程的开展中,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逐步展开实践教育教学[8]。第一,针对实践课程的内容,适当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以便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打好一定的基础。第二,从实践角度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教育。在这个教育阶段中,可以采取以教师的讲解和实践操作为指导,引领参与到实践课程学习中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第三,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创新创业实践空间。在学校方面,通过建立模拟课题项目,或者专业技术能力竞赛等方式,从学校的角度建立起为计算机专业专门设立的实践教育基地。第四,通过校企联合、任务驱动等方式,将课程教学的范围拓展到社会层面上,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教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具有真实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在校企联合的模式下,校方应当注重与企业管理者和辅助实施教育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方面,充分掌握学生在企业内部实习或者开展拓展教育的过程中,其计算机技术和专业应用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也能从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中,更加准确地把握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从而结合实际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教育和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完善和优化。

3.科学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评价

这主要是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而提出的。由于灵活性的提升,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在相关的受教育形式上就产生了差异,且学生对专业技术能力的掌握中,还包括了一部分创业遇到困难时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但在培养过程上具有长期性,在培养效果的观察上,也由于其抽象性较强而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想做好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就需要充分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环节。从评价方法上,应当注重其综合性,即根据实践教学开展的具体进程,综合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成绩,并综合融入考虑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在评价维度上维持多样性。另外,在评价中,还需要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结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所指定的“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展,为学生制定关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自我观察目标进度计划。从而为切实取得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打下一定的基础。

4.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水平

这主要是从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角度分析的。虽然到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阶段,学生的教学工作开展中讲求自主性和开放性,尤其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其本身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形式。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对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从计算机专业本身的特点上来看,此专业的教育教学存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特点,因此,对教师来讲,也应当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关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知识储备。从具有切实提升效果的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学校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理论学习培训,并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面向教师进行宣讲和教育,从而确保教师在理论能力水平和知识储备方面达到相当的层次。另外,也能促进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内涵有一个更加准确和清晰的认识,从而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教学点提供帮助。最后,教师还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模拟实践能力。这一点主要是从提高教师在应用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的个人实践模拟教学能力方面来谈的。从具体的培养路径和方法上,校方可以通过针对教师开展拓展训练,为其提供外出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从而在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达到其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步提升的效果。

5.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稳定教育机制

主要是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常规教育内容和范畴中,为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提供保障。具体来讲,即通过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初步做一个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规划。同时与实践教学中的各个机构和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机制打下基础。在具体机制构建的实践角度,学校方面应当从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教学模式的更新及教育教学开展中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为高职院校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投资,或者在校企联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交流获得企业的认可和青睐,引进一部分能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第二,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找到一条能够适应现阶段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实践教学方法路径,以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与针对性为目的,以资源配备情况为背景,从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角度入手,按照不同的实践教学需求,构建相应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第三,建立一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主要是指,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学校方面应以强化教育教学开展的专业性为目的,按照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实现相关教育资源的集中利用,从而达到以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保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性的目的。

六、结语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性和丰富性特点与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一致性。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双创”教育具有较高必要性的重要原因,针对高职院校而言,应积极响应专业教育领域开展“双创”教育的要求,以解决问题、优化双创教育的效果为目标,力争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宁,廖慧惠.计算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软件,2017,38(3).

[2]巩萃萃.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7(18).

[3]马君,等.“双创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西北民族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8).

[4]梁毅娟.岗位引领的计算机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7(27).

作者:宋蓓蓓 单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