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专业新生晚自习管理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对高职院校晚自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然后提出了高职院校新生晚自习管理实践,包括建立健全晚自习管理制度、创新晚自习的模式、发挥优秀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三个方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晚自习管理。
一、高职院校晚自习调查
笔者编制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晚自习情况调查问卷”,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具体结果如下。第一,关于上晚自习的态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上晚自习的态度是比较认可的。我院非常喜欢上晚自习的学生占19.29%,比较喜欢上晚自习的学生占41.20%,不喜欢上晚自习的学生占28.28%,非常不喜欢上晚自习的学生占11.24%。第二,关于上晚自习的动机。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上晚夜自习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晚自习看专业书籍的学生占33.63%,晚自习玩手机的学生占18.18%,晚自习聊天的学生占10.92%,晚自习睡觉的学生占5.45%,晚自习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占31.82%。第三,关于晚自习的出勤情况。调查显示,每天都去上晚自习的学生占86.00%,经常去的占9.10%,偶尔去的占4.20%,几乎不去的占0.70%。第四,关于晚自习的作用。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反映,晚自习对个人学习发展是比较有帮助的,其中认为很有帮助的学生占到16.10%,有帮助的占28.65%,一般帮助的占43.07%,没有帮助的占12.17%。第五,影响晚自习的归因。调查显示,影响晚自习的因素中电子产品诱惑,占25.04%,自己不够静心占24.88%,教室吵闹占16.72%,缺乏有效管理占20.41%,其他因素占13.95%。第六,专业班主任对晚自习的影响。经调查研究显示,63.05%的学生认为专业班主任对于晚自习学习的效率是有明显帮助的,19.30%的学生不确定专业班主任对晚自习是否具有影响,17.65%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我院晚自习出勤率略低、晚自习学习效率低;晚自习规律差;晚自习认知出现偏差,因此笔者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晚自习管理制度
1.建立常态化的晚自习管理制度。我院制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晚自习管理制度》,并在大一晚自习中严格实施。同时设立严格的反馈奖惩制度,完善晚自习的管理监督机制,晚自习情况将作为班级考核的重要依据。新生班的晚自习检查结果将与学生的综合测评、助、贷、勤、减、免、补、入党推优等事项直接挂钩。2.加大辅导员、专业班主任晚自习管理的参与度。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辅导员、专业班主任的引领和指导[2]。我院辅导员、专业班主任不仅深入学生生活学习,而且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关注的理论问题及实际问题,并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新晚自习的模式,设立“主题式”晚自习
目前,我院以2018级计算机专业为试点,晚自习考勤采用了课堂派进行签到,改变了传统的学委点名考勤制度,提高了考勤的效率,目前推行课堂派考勤使用状况良好。同时我院设置了“主题式”的晚自习,丰富了晚自习的内容。目前,我院将大一的晚自习分为视频观看、机房实训、专题讲座、期末复习团四个模块。课题组成员联合学生干部一同在组织,并且全程参与指导四大模块的活动和学习。
(三)发挥优秀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学习小组
学生党员、干部是高校学生中最进步、思想觉悟最高的学生,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较大[3]。目前,我院已经安排了四名大二的优秀学生干部、党员与新生一起上晚自习,并且指导学生上机实训。目前四位新班助理学长能够以身作则、约束新生自觉上晚自习,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临近期末考试,各班级也在成立学习小组,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当前,我院开展新生晚自习管理与改革对大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有着重大而且深远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晚自习管理要真正发挥晚自习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及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大一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媛媛,李刚.大一新生晚自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3):40-43.
[2]邹磊.高职新生晚自习必要性问题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188.
[3]罗玉俊.浅析高职院校新生晚自习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373-374
作者:张文鲜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