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路径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针对职业技能内容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未能凸显、职业技能培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融合不够、职业技能教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受重视等问题,应加强职业技能内涵的研究,制定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搭建科学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计算机相关领域所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校企合作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大批量的技能型人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技能型人才输出的重要手段。据统计,当前我国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不仅人才数量匮乏,人才质量也欠缺。因此,促进计算机专业的建设,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中职学校情况堪忧,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2013~2017年各类学校招生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职学校招生人数由674.8万人次逐年降低至582.4万人次。生源困境严重限制其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少的人选择中职学校、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导致中职学校越办越少[1]。研究影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因素,加强其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从“谋生存”走向“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职业技能的内涵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并提出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政策措施”。从心理学发展的角度研究职业技能内涵的发展,行为主义将职业技能界定为职业行为,即更加关心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可测量的、操作性的、明确的职业行为;认知主义将职业技能内涵界定为职业认知,应理解并掌握专业相关学科知识;人本主义将职业技能界定为行为表现,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就应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构主义对职业技能的理解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综合的心理表征,即情境性的综合能力。[2]职业技能的内涵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不是某种单一的能力。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特点,本文将职业技能界定为与计算机专业相关职位或工作角色联系在一起的、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所必须具备的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类型能力的综合。[2]
二、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意义
职业技能是学生未来就业必备的能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对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必须严格贯彻职业教育方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实践技能、社会技能、个性技能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最终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技能。因此,中职学校要宏观把握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重视职业技能教学的开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知识和能力并重,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技能型人才职业技能基于职业基础知识,需要通过职业实践课程的反复锻炼来不断积累。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技能内容在课程设置中未能凸显技能课程是职业技能最主要的载体。不少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虽然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程,但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都显示出“轻技能、重文化”的问题。如有的学校设置的技能课程只要求学生按规定的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技能操作内容,并不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习得和熟练程度,学生并没有从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甚至,有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没有确定职业技能指导用书,缺乏一套比较完善的、能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有利于学生顺利走上计算机专业相关行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得很多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程的实施流于形式。
(二)职业技能培养在校企合作中融合不够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为了使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能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在岗位上学习、在企业中锻炼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在职业技能培养上融合不够:第一,由于对产业情况缺乏了解,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专业课程内容繁杂,学生学了很多抽象的知识和技术,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第二,学校实践、实训设施陈旧,跟不上企业中计算机专业相关岗位发展的需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第三,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会面对一些实际困难,但企业师傅教学指导能力不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效率较低。
(三)职业技能教学在教师发展中不受重视中职计算机专业的部分教师比较欠缺企业实践经验,从而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有的中职学校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导致计算机专业教师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都与当前产业和企业的要求相去甚远。首先,由于缺乏系统的继续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论知识结构没有及时更新,实践技能较欠缺,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企业相关岗位要求脱节;其次,中职学校学生活动多、课程杂,教师一学期往往需要承担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精研一门课程,致使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最后,职业教育教研体系还不完善,各专业教指委及教研员队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地区缺乏有效的计算机专业教研活动,教师接受高水平培训的机会较少。
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路径分析
(一)制定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应充分结合计算机相关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工作岗位群的需求进行分析,对其职业技能课程进行科学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各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不同,计算机专业应当从有利于服务企业发展的角度选择职业技能的侧重点。结合德国的职业技能分类法,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课程可由专业能力课程、方法能力课程和社会能力课程三个层面组成:专业能力课程最具职业特殊性,与计算机专业工作岗位密切相关,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能力课程直接对应计算机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的需求,是形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重要能力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社会能力课程是根据计算机行业相关领域及学生就业方向的需求而设计的拓展型课程,是职业技能课程的深化,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3]
(二)搭建科学的校企合作平台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缺乏企业实践平台的支持,仅仅通过专业课程与岗前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校应该合理利用校企合作渠道,为学生提供平台。校企合作模式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得到升华。学校在校企合作中,需要及时归纳总结社会环境的变化、人才市场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发展。同时,学校还应该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实训室,聘请企业专家来指导学生的实训操作,通过实训的方式将企业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时,要协调好学校、企业双方的利益。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目的,主要是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从而有效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同时使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践基地的锻炼,提升其自身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心理和能力上为今后就业做好准备;而企业则想通过校企合作途径,利用较短的时间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储备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增加员工的危机感,让企业员工保持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想实现双赢,就需要同时考虑学校、企业的发展,协调双方利益,保证有效地实施校企合作方案。
(三)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得到良好的发展,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经验,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因此打造一支良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将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技能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积极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应树立知识和技能并重的教学理念。第二,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理念时,还需到企业锻炼,丰富实践经验,积累更多典型的企业案例。第三,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第四,以赛提技。通过各种途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经过比赛、观摩与反思,教师重新认识自我、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中职学校通过制定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发挥出职业技能提升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金铭.中职学校生源困境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
[2]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01):131-133+136.
[3]庄福鹏.对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新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9):84-85.
作者:刘玉 朱文忠 陈理宣 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教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