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图像处理弓滑板裂纹检测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图像处理弓滑板裂纹检测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图像处理弓滑板裂纹检测方法

摘要:为提高受电弓滑板裂纹检测效率和精度,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受电弓滑板裂纹检测方法。首先,运用图像滤波技术对待测图像进行预处理,降低噪声背景的干扰,然后,利用二代曲波变换实现对于受电弓滑板的识别和分解,通过裂纹特征分析,采用移动平行窗口方法,最终实现受电弓滑板裂纹的检测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裂纹识别准确率为90.4%,裂纹长度的检测精度在0.02~0.23mm,检测识别精度良好,能够为受电弓的运维提供重要支持,对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受电弓;裂纹检测;图像处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轨技术的不断进步,机车运行速度不断提升,运行车次不断增加,载客量不断加大,种种因素导致列车受电弓的磨耗加剧,从而导致受电弓系统频繁出现磨耗、裂纹等故障,因此,受电弓滑板的裂纹检测需要更加的准确、及时,将事故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受电弓的状况,需要采取高效、及时、精确、智能的检测方法对滑板裂纹故障进行识别。现有受电弓裂纹检测方法可归纳为三种方式:(1)人工检测方式,通过人工登顶手动检测的方法实现裂纹检测的目的,但这种检测方式检测效率较低,且容易受到检测人员技术水平不同的影响,不同检测技术人员的经验不同、熟练程度不同导致检测结果经常出现差异。(2)接触式检测方式,其设计原理简单,较为容易判断,效率较高,可以较为实时地检测出受电弓的状态,但其对检测装置的安装可靠性要求高,维修代价较大。检测结果过分依赖检测装置(传感器)的可靠性。(3)非接触式检测方式,利用超声波测距、图像处理等方法实现受电弓滑板的裂纹检测。文献[8]利用三组照相机与一组摄相机构建一套受电弓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的拍摄角度较多,通过对受电弓的多角度拍摄,实现了受电弓图像信息的清晰度与准确性,随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受电弓完成图像提取,以此为基础对提取得到的受电弓进行裂纹和烧坏故障的判别。但该方法对现场实现安装要求高,实际应用效果差,同时,在检测计算中未消除周围环境对图像质量的干扰,检测精度过低;对于受电弓滑板的上下边缘提取效果不理想,在现场实际应用效果有待提升。综上所述,为更准确地检测受电弓滑板裂纹情况,提高受电弓滑板裂纹检测效率及精度,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受电弓滑板裂纹检测方法。首先,运用图像滤波技术对图像进行预处理,降低噪声因素的干扰,然后,利用二代曲波变换实现对于受电弓滑板的识别和分解,通过裂纹特征分析,采用移动平行窗口方法,最终实现受电弓滑板裂纹的检测识别。

1受电弓系统简介

受电弓是列车受流的关键设备,通常安装于列车车顶上,列车运行所需的能量是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滑动摩擦获得。因此,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列车受流质量。受电弓的种类及结构类型较多,各个国家的受电弓有其独特的结构方式,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单臂和双臂。受电弓每一部分相互配合,保证能够可靠工作,受电弓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底架由绝缘子和安装座组成;传动系统由框架阻尼器和升弓装置组成;框架由拉杆、下臂杆、平衡杆及上框架组成;弓头由碳滑板和弓头支撑两部分组成。受电弓通过绝缘子与列车相连,并通过底架撑起整个受电弓,弓头与接触网相连,获得列车运行的能量。传动系统可以控制受电弓的高度,可以通过平衡杆调节受电弓的水平状态,由此构成了一个相对较复杂的受电弓系统。

2滑板裂纹检测算法设计

2.1算法流程设计

当受电弓滑板出现裂纹时,裂纹方向多为纵向裂纹,裂纹的长度、厚度也不同,当对受电弓滑板裂纹进行检测时,滑板的划痕、接缝等干扰因素也严重约束了检测精度。受电弓滑板裂纹检测需要在高效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并准确计算,本文采用二代曲波变换方法,分析识别滑板裂纹故障,并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2.2滑板裂纹特征分析

滑板长时间运行会出现各种故障,在出现裂纹的同时,也会出现划痕、接缝断裂等问题,拍摄过程中也会出现接触线、车顶杂物等伪故障图像。传统的形态处理在将滑板裂纹、接缝、划痕等特征区分时,区分效果不佳,经常出现误检的现象,曲波变换具备方向选择准确、辨识能力高的特性,同时,计算速度较快,在图像处理中实际案例应用较广。本文利用二代曲波变换对滑板进行分解,利用基于移动平行窗口的方法识别裂纹。在进行曲波变换处置前,需将滑板上表面图像中可能包含的特征元素进行信息收集,对接触线、划痕、接缝、裂缝等特征图像寻找图像的元素规律。接缝位置较为固定,且形状单一,出现在滑板左右两侧,同时,与滑板边缘存在45°与135°的角度规律;接触线与受电弓的位置为垂直分布,虽然接触线在安装、排布中呈“Z”型,但两者之间的角度变化范围可以划分到90°~135°;由于接触线与受电弓摩擦造成的划痕角度规律较为固定,变化范围在45°~135°,并且通过实际观察发现,划痕多为带状分布,规律性较强;滑板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很少出现裂纹故障,但当滑板发生机械碰撞时,剧烈的撞击不仅使得滑板形态发生改变,同时,使得滑板出现裂纹,由于滑板经受撞击的情况各不相同,导致滑板出现裂纹的位置、裂口形状千差万别,裂纹形状规律性较差,故此可以通过识别裂纹的其他规律进行识别。二代曲波变换是一种多尺度几何变换算法。该算法在图像矩阵处理过程中将图像在所有尺度中分解,通过分解得到系数矩阵,将矩阵中的高维信息进行映射,在二维分解角-定位点坐标平面,将图像的高维信息转变为图像的几何特征。二代曲波系数为:式中,j为尺度参数,l为方向参数,k为位移参数,f为信号的频域形式,r和θ为频域极坐标。经过二代曲波变换处理后,滑板图像得到一个含多方向的系数矩阵,根据图像中滑板接缝、划痕、接触线以及裂纹的特征与像素规律,将其对应的曲波分解系数对应至方向矩阵中,得到表1。通过表1可知,滑板背景的系数值分布规律较为简单,且与裂纹分布系数存在明显差异;划痕的方向角度较为集中,分布规律同样明显,因此,对滑板背景与划痕通过设定全局系数便可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两条接缝的系数分布与裂纹分布具有较多的重叠,系数值、系数个数重合较多;接触线在系数值、系数个数中同样与裂纹存在较为的重叠,因此,对于接缝与接触线需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去除。

2.3滑板裂纹提取

滑板图像经过滤波处理后,图像中的滑板背景与划痕已得到有效处理,针对裂纹、接缝、接触线,三者之间像素规律较高,与滑板边缘的方向也近似,但是,接缝、接触线数目固定,针对以上特点,本文采用基于移动平行窗口方法裂纹进行识别。假设滑板部件的图像尺寸为M×N,对其进行n层曲波分解,第n-1层包括l个方向矩阵,接缝与接触线对应lk方向,则接缝与接触线的表示矩阵为c。接缝与接触线具备线奇异特性,因此,在c中会有较大系数值的带状平行区域,同时距离相近;根据带状区倾斜角度与间隔相等的特性,通过移动平行窗口进行接缝特征提取。在移动平行窗口中,设定3个方向均为3π/4的平行四边形窗口,窗口高M,宽2p+1,窗口间距d。平行四边形窗口对应的矩阵元素值为Aij,经窗口过滤后的C:式中,i,j为元素所在的行列,k为方向号。经过窗口过滤处理后,带状区域外的元素值变为0,区域内对应曲波分解系数的绝对值。分析C中的系数值,C中存在3处系数值较大的带状区域,将接触线、接缝以及裂纹的形状特征与系数值数据特征进行类比分析,能够将三者进行有效区分。通过对接触线、接缝以及裂纹进行区分排除后,滑板图像对裂纹故障存在干扰的因素有效减小,此时,检测得到线状的奇异特征后,便可判定裂纹的存在。需对裂纹的形状、尺寸进一步确定,因此,采用形态细化方法对裂纹尺寸进行确定。形态细化方法是对检测得到的图像进行逐步筛减,选定裂纹图像边缘像素,对像素进行逐一删除直至剩余单一像素,计算删除像素数量,得到对应尺寸数据。在进行细化处理时,需设定:当前像素领域的8个方向的像素数据均需满足,当邻域内特定灰度值的像素数目少于8个时,将该像素点删除。当前像素领域像素个数大于1个时,将该像素点删除。对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裂纹骨架效果图。

3滑板裂纹检测实例

3.1实验设置为验证

本文所提出滑板裂纹识别算法的可行性,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首先,设定三组不同层次实验。首先,验证裂纹检测算法有效性,通过对某一存在裂纹的受电弓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与检测,获取实验结论与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与人工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判定算法真实有效;其次,验证裂纹检测算法的适用性,设定3组不同环境的裂纹图像,针对正常图像、过度曝光图像与补光不足图像进行检测,研究三种不同情况下,检测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准确率,判定算法广泛适用;最后,验证裂纹检测算法的检测精度与稳定性,分别检测5组裂纹故障,重复检测5次,通过与人工数据进行对比,计算检测误差,判定算法时候可靠准确。

3.2实验结果

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受电弓图像有效去除了滑板表面磨损严重、划痕较多、不同区域滑板亮度不同等因素的干扰,最后获取得到的滑板裂纹图像骨架图像如图3所示。将检测识别的裂纹结果与人工检测得到的裂纹数据进行对比,两组实验数据中裂纹位置相同,计算得到的裂纹长度为6.2mm,人工检测得到的裂纹长度为6mm,两组实验数据相差0.2mm,符合实际检测要求,证明本算法真实有效。选取实际现场采集得到的图像共60张,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分析,其中包括40张补光均匀的正常图像,10张补光不足的图像,10张过度曝光的图像,分别检测图像中裂纹的存在、位置与长度,并与人工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表2可知,原始60张图像中实际含有的裂纹条数为7条,检测得到的裂纹条数为10条,通过具体分析得到,40张正常图像中3根存在滑板裂纹在检测过程中均被准确识别,裂纹的位置与长度能够精确计算获取,未发生漏检现象,3条误检的裂纹究其原因为摄像机与滑板裂纹的高度差距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同时,车顶存在形状特征与裂纹较为相似的污痕,并且类似污痕在车顶中较为普遍,造成此类伪故障未能有效去除,从而造成出现误检的情况;10张过度曝光图像中1根存在滑板裂纹在检测过程中均被准确识别,裂纹的位置与长度能够精确计算获取,未发生漏检现象,出现一张误检的情况,10张补光不足图像中1根存在滑板裂纹在检测过程中均被准确识别,裂纹的位置与长度能够精确计算获取,未发生漏检现象,出现2张误检的情况,究其原因在图像处理过程中,补光不足或过度曝光图像中的细节丢失情况较为严重,在边缘位置出现较多的伪边缘,伪边缘与裂纹有较大的重合,造成误检。总体裂纹的识别准确率为90.7%,未出现漏检现象,检测精确有待提高。计算上述正确识别得到的裂纹长度,将5幅检测含裂纹的图像作为参考,计算裂纹长度与人工值作比较,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滑板裂纹检测实验中,分别验证了裂纹检测算法有效性、裂纹检测算法的适用性与验证裂纹检测算法的检测精度与稳定性,通过实验数据对比系统检测数据中,最大偏差为0.23mm,最小偏差为0.02mm,误差范围控制在±0.3mm范围内,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重复测量精度,适用性较强,满足现场检测要求。

4结语

为提高受电弓滑板裂纹的检测的准确性,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受电弓滑板裂纹检测方法。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受电弓滑板裂纹状态的识别以及裂纹长度的检测。通过受电弓滑板检测实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裂纹识别准确率高达90.7%,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在裂纹长度检测精度上,最大偏差为0.23mm,最小偏差为0.02mm,具有良好的重复测量精度,满足实际现场检测要求。

参考文献:

[1]黎亮.电气化铁路供电电源电压等级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2]何常红.弓网电弧模拟系统的研制和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3]魏福龙.地铁弓网联控设计与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10:81-82.

[4]仲伟广,梅桂明.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总平均抬升力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3,06:14-18.

[5]邓俊.京津城际铁路环境噪声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6]朱晓恒.受电弓典型故障图像检测算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7]刘寅秋.基于图像处理的接触网动态几何参数测量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

[8]韩振兴.地铁车辆用FB800.09单臂受电弓结构和维护口[J]..机车电传动,2012,03:68-69.

[9]唐湘越,张顺,张爱平.城轨车辆弓网匹配分析[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2,02:23-24.

[10]潘雪涛.图像处理在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测量中的原理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11]封力民,刘浩,王黎,高晓蓉.电力机车弓网离线监测系统机[J].机车电传动,2005,02:57-58.

作者:常通帅 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