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探究

[摘要]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都离不开“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在专业人才的价值塑造层面是同向同行的。基于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工匠精神融合存在问题与现有基础进行充分分析,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对二者进行有效融合的对策,以期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工匠精神;融合

“工匠精神”连续在2016-2018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没有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就缺少超越的内在动力,中国精造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是社会发展的呼唤。2020年教育部教高〔2020〕3号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的理工科专业更是培养工匠人才的主战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严格依据《纲要》的精神,将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将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充分有效融合。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存在问题分析

充分分析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二者进行更有效的融合,笔者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当地及周边的多所理工科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及相近专业的师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了解所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做法,并结合笔者所在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课程思政建设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关系认识不清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师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不清,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层面,不清楚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更谈不上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有意识地融入促进新时代“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政元素。很多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同样存在认识不清的现象,对于人才的培养仍停留在知识教授与技能培养层面,没能更多地将价值塑造的精神层面的元素融入育人过程中,存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教师被动地根据院系要求,形式地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中加入所谓的课程思政要求,对于专业课中如何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如何有效地挖掘并融入促进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政元素等方面认识不清,相应的能力也很欠缺。根据对学生的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学生严重缺乏工匠精神,学习目标与动力不足,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源自找份好工作,缺乏较远大的爱国情怀与创新精益精神,这都侧面反映出课程思政教育实施不到位,专业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不明显,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的思政素养与思政教育能力有待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能力直接影响着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存在缺陷

根据对多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全面发动、分批建设、示范引领”的建设思路,具体做法是先从专业课程中挑选两门左右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由课程团队成员研讨决定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并参与学校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评选,对于立项的示范课程一般建设期限为一年及以上,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建设期满进行验收,以示范课程为引领,最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以达到全员、全课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这个建设的思路总体是好的,存在的缺陷主要在于未能从各门课程在人才价值塑造过程所起的作用入手,如理工科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循环渐进的过程,每个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没有经过一个顶层设计,所有课程合力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应该在考虑专业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分析专业中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在经过顶层设计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专业的育人目标,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应该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内涵,并进行适当拓展,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根据课程分类与特点,在兼顾全面价值培养的同时,明确不同课程价值塑造的重点,通过不同课程的合力培养,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价值锁链,合力完成专业的思政育人目标。而目前的状况,存在着思路方面的缺陷,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建设是独立的,没有互补的关系,每门课程团队单打独斗,在合力培养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势必影响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三)没有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人才培养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就目前而言,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思政还处于建设的初期,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基本沿用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统,加入的思政评价指标不能够很好地对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价,更不能起到促进与激励作用。有无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有无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符合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的思政元素,教学效果如何,在评价体系中得不到有效的评价。因此,对课程思政建设及育人效果的评价,要在后续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建立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促进思政育人质量的提升。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现有基础与保障

由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刚刚起步,与工匠精神的融合还处于摸索状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的现有基础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有效融合。

(一)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为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提供执行保障

基于学校采用课程思政示范引领的建设思路,在示范课程引领下,以点带面,后续所有类型课程均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因此,每门课程均要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且课程团队须有不同类型的教师组成,除了专业教师外,聘请深度合作企业工程师、思政教师参与。目前,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思政团队均已组建完成。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通过团队成员的自学、集中培训、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课程思政意识与素养,通过与深度合作企业工程师的合作,深层次的了解行业企业对工匠精神的各个层面的需求,有助于课程团队进行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

(二)计算机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经验,为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奠定技术基础

计算机专业开设多年,在专业人才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过去多年,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术技能培养轻价值塑造的现象,人才价值观主要由思政课程来塑造,在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现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体系与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经验,将会为后续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奠定技术基础。

(三)校级层面出台激励机制,为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提供政策保障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校级层面出台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在建设思路、方法上给予指导,同时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任务与考核指标,方案中明确相关的经费支持与激励机制,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这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为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工匠精神融合提供政策保障。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的对策

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需从顶层进行设计,基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现有基础,梳理整合计算机专业教育资源、克服当前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有效融合的对策研究。

(一)提升师生思政意识与能力,夯实育人基础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工匠精神的培育都离不开师生思政意识与素养的提升,这个过程从教育实施者教师出发,作用于受教者学生,总体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二者的思想政治意识与素养。从教师层面来看,目前,计算机专业各门课程已经组建好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为了提升教师的整体思政意识与素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让课程小组成员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培训提升思政理论,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提升思政意识与素养;其次,计算机专业各课程组之间定期交流研讨,定期开展各课程团队的课程思政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课程思政微课比赛等活动,促进教师深层次的钻研,在交流研讨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政意识与能力;第三方面,充分发挥团队中的思政教师与企业教师的指导作用,为专业教师的思政建设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从而提升教师的思政建设实践能力。从学生层面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人文素养与思政意识薄弱,只有提升学生素养,工匠精神才有可能有效融合。对于学生的培养同样也要从三个方面来开展。首先,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宣传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立足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的实践中,通过在学生中广泛宣扬工匠精神理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工匠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由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打基础。其次,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结合适当的考核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潜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增强原动力。第三方面,鼓励学生参加丰富的专业实践活动,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感受,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夯实学生的精神底蕴。

(二)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分类融合思政元素,合力实现育人目标

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围绕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专业团队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分类建设,在全面融合思政元素的前提下,根据课程分类,明确各门课程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的价值塑造重点,合力完成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根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职业岗位能力形成的作用不同,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综合实训课。以计算机专业前端开发岗位的人才培养为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图形图像处理基础,静态网页设计、Java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移动WEB前端开发、PHP、JavaWeb等,专业综合实训课主要包括动态网站项目开发、管理系统开发等。不同类型的课程在思政建设过程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于专业基础课,在课程思政元素与工匠精神融入的过程中,充分融入家国情怀、爱岗敬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等精神;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岗位技能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专业核心课程难度较大,要充分融入激发学生为推动科技进步而努力学习的元素,重点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专注精神;对于综合实训类的课程,在与企业工程师合作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培养学生根据不同需要,设计不同作品的创新精神,充分融入企业的文化、团队合作、岗位职责等元素,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团队合作、无私奉献等精神。通过各类课程分类融入思政元素,合力完成思政育人目标。

(三)逐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中加入思政元素的评价指标点,在课程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教案等重要教学文件的评价中,培加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实现度的思政指标。采用多主体参与到课程评价体系中,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定期组织课程团队成员、企业专家、校内外思政教师、学生对课程阶段性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设计科学的评价表,以便促进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思政元素融入策略与方法的调整,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提升。

四、结语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同向同行有效融合,能够不断地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匠人才,促进高职院校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博.基于协同育人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0,16(35):164-165.

[2]张志田,史小平,朱海.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3):41-44.

作者:丁海霞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