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校计算机英语教学革新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校计算机英语教学革新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校计算机英语教学革新思路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

作为高职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既与通用英语教学存在很大的连续性,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在整个高职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对职高学生而言,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已经成为未来求职的关键。然而由于计算机技术涉及的领域广泛,且更新迅速,其相关资料及应用软件多通过英语语言记录和传播,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遇到的操作命令、程序编译、甚至屏幕提示也多为全英文的,可以说,专业英语在计算机的学习和应用中无处不在。与通用英语不同的是,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具有着极强的特殊性,除大量复杂、晦涩的专业词汇外,一些诸如bus(总线)、memory(内存)、plugandplay(即插即用)等转义词汇也常使学生面对熟悉的单词却不知所云,因此要学好高职阶段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必须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重视计算机与英语的相互渗透。

2、当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仍多沿用“词汇语法讲解”加“翻译”的传统通用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对专业词语的记忆,但缺乏针对计算机专业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交流的能力,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低等问题,造成其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之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教材编选内容缺乏针对性等客观情况,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均不甚理想,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应认识到响应教学改革要求、切实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出发,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3、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原则与实践探索

现阶段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应贯彻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学生的能力目标,遵循实用性、实践性、高效性的原则,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并重视教学评价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实行以下几项具体改革措施:

3.1、教学目标的明确

应突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能力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让全体学生都了解到课程有别于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严格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学生使用英语解决今后工作需求的能力训练,要求学生实现下列能力目标:(1)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和习惯表达方式;(2)了解计算机专业英语科技文献的体裁和风格,能够通过熟练阅读英文科技资料获取新的知识;(3)能进行汉英科技翻译和简单写作。

3.2、教材的编选

教材应由各高职高专院校根据各自所设专业、生源情况以及课时数自编或联编,在考虑教学大纲、授课时数要求的同时,还应实现内容新颖,技术前卫,覆盖计算机专业涉及范围的目标;在难易程度上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各方面的技术理论、常见的专用术语的含义、本学科领域的文献题材和风格形成基本认识。

3.3、教学手段的丰富

应以交互式、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为中心,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首先,应以互动式教学法代替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如安排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针对当前计算机领域内某一热点话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其主动参与课堂上的教与学,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其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紧扣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施。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时候,可以把教学安排在机房,让学生亲自使用英文版的编译软件,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计算机的专业词汇,培养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再次,在学生正式接触计算机专业英语之前,应先给学生介绍专业词汇的构词法分析、专业资料的阅读及常用语法等相关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学中应重视英语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学习中的相互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能联系到专业知识,学专业的时候又能联想到英语,不但强化了专业知识,而且能提高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充分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以调动其学习热情。

3.4、重视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

应采用教学过程考察、作业及期末考试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合理灵活的学生考核方式,避免传统笔试方式单纯体现学生知识考核的弊端。此外,还应采取督导听课、学生问卷等多种形式,从不同维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使教师可以通过响应学生反馈不断总结经验。

4、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计算机专业英语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应认识到这一趋势,明确专业英语的教学能力目标,采用多元化、互动式的高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应从学生与教师这两个维度上对教学进行考核与评价,为职业人才的培养探索更加科学、适用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