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竞争力的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前提,但是部分学生片面地认识计算机专业的工科特性,忽视理论学习,导致理论基础不牢固。同时部分学校过分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放松对理论基础的教育。一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一方面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良好的结合。虽然大多数课程都是理论与实验相配套的,但是在实验中由于学生的态度不认真以及自主思考空间小,导致多数人在实验课中收获甚微。另一方面学校的理论教学及软硬件配置难以跟上IT行业的发展,导致学生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相脱节。
(二)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相关行业了解不足
现阶段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与企业接触较少,能够到企业中参加实习的机会有限。而企业在从事与行业相关的应用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中,除了需要学生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备与行业相关的应用背景知识。
(三)欠缺表达、沟通等能力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接触的主要是数理类的课程,在人文素质方面较为欠缺,加之一部分学生的交流对象几乎以电脑为主。所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表达、沟通、写作等能力较为欠缺。
(一)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奠定扎实专业基础
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包括数学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方法论。以上各学习模块,各个学校应开设具体而全面的课程。以数学为例,它作为基础学科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很有益处。不仅是指与其最相关的离散数学,还应该包括高等数学、近似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多领域的数学知识。同时要提高相应课程的学分,加大考核力度。
(二)开设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课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企业需要应聘者拥有一种技能组合,而非单一技能,且不同的岗位对应的技能组合也有差别。大部分学校在高年级都会开设较丰富的专业选修课,但是对学生技能组合的培养却没有很好的体现。这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明确自己未来的去向如何,须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对就业指导课进行改革,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从而激励学生创业意识,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自己未来就业方向及所需知识有大致了解,使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某种职业的一组技能来学习。同时专业选修课设置可以根据IT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现行的主流技术,与用人单位更好地接轨。以计算机语言为例,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出,C语言、C++一直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可以作为基础课程。Java、C#、PHP等应用性较强且热门的语言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
(三)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
IT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减少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为当务之急。如我校与企业联合实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类)“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行“1+2+1”培养模式。即“1”为第一学年,由本校教师承担学校全日制公共课程。“2”为第二、三学年,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一是请企业中具实战经验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中来,与学校教师一同教授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到企业需求。二是部分教师进入企业中,产学结合。教师可将前沿的科研成果带给企业,同时又能从企业中了解IT行业的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最新信息。“1”即第四学年,为企业全日制专业实习实践、创业创新训练教学。学生在企业中实习一方面可以体验实际项目开发的过程,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企业的运作环境,为快速融入企业打下基础。该计划实施双导师制,分别由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师担任导师,联合指导。共同实施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四)以行为引导为核心,内化非专业素质
非专业素质是指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应当具备的素质,如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科学素质等。根据调查得出,IT从业人员的心理特征与工作岗位和工作业绩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不同的心理特征与岗位的胜任度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能否胜任一项工作不仅取决于良好的专业技能,非技术素质也同等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计算机专业学生应注重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某一门课程可以完成的,而是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培养的。教育者将引导学生行为作为内化非专业素质的重要措施,应起到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提供相应的机会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热情。其次,培养学生文档写作的能力。调查中发现有26.20%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能够撰写技术文档、使用文档等。能够撰写合格的文档是IT从业人员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学校应该开设相应的写作课程,要求学生书写一些文档。再次,适当开设一些管理类课程。虽然计算机专业属于工科,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是与管理分不开的。一部分人未来可能从事纯技术类工作,但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必然会成为具备技术的管理者;另一部分人可能会从事技术与管理比例不等的工作。所以不论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的走向如何,学习一些管理类课程对其未来发展和现阶段的竞争力增强都有益处。最后要注重信息道德的培养。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的获取与传播越来越方便,然而问题也接踵而至。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保护好私人信息。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使其更有能力侵犯他人的信息,所以要加强学生的法律与道德意识。
(五)坚持创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强烈。①树立创新和创业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学生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展开,使培养的人才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视野开阔,认识新颖,实践能力强,敢于面对挑战,能够把握时机,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②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和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可通过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出国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活动强化其教育教学的国际化理念,使之具备国际化师资水平;或者利用多种渠道如聘请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与国外研究机构进行国际项目的合作研究,举办短期培训班,国际学术交流等提升师资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③加强与国际知名IT企业合作,在学校设立实验室,使学生提前接触最先进、最国际化的信息产品。
三、总结
总之,随着计算机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从而满足社会需求,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应从理论教育、课程设置、内化学生素质、校企联合等方面来培养拨尖创新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作者:李晓晖 梁敬东 屈卫群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