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双导师制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在计算机专业实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遍运用,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而且对应用实践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践经验和岗位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具体体现在:
1.学校的人才培养状况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脱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结合来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实践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计算机专业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但大部分学校没有进行充分的教学改革,还是按照老的人才培养方案,尽管教师努力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学生难免会缺乏实践经验和岗位适应性,导致人才培养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脱轨。
2.市场上对计算机技能人才的需求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存在矛盾
市场上对计算机技能人才有很大需求,而目前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做到专而精,缺乏发展方向和实践技能,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尽管这几年我院计算机专业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但由于没有搭建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平台,建立学生实习、就业的长效互动机制,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时还是无法适应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环境,不能一出去就能就业。
3.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毕业生适应期过长成为困扰企业单位的一大问题。企业需要通过提前培养人才以缩短适应期,减少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找寻真正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上述三个方面决定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得到改变,而在我院开展“双导师制”培养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计算机专业“双导师制”的内涵
计算机专业“双导师制”是指学校为学生配备校内导师,由校内导师负责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指导,还从企事业单位、校企合作等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在一线工作的业务骨干作为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带队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综合研发和管理能力,以及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协调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得到迅速提高。
三、计算机专业“双导师制”的具体研究内容
1.专业建设
校企导师共同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了解专业培养内容和评价标准。校企导师共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科研题目,毕业设计等,指导学生实践方面的学习。校企导师共同编写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业界,贴近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2.“双导师制”的管理
“双导师制”导师队伍的构建方案。“双导师制”导师的职责。“双导师制”的考核机制。
四、计算机专业“双导师制”的特色与创新
1.特色
通过实施“双导师制”,体现了“注重实践,亲近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育人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拉进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促使人才培养与社会接轨。
2.创新点
通过实施“双导师制”,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导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特长、性格、气质等不同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在计算机专业实施“双导师制”的意义
1.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建立“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形成”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通过实施“双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
4.通过实施“双导师制”,有利于企业节约员工培训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5.通过实施“双导师制”,有利于学院培养造就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六、计算机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技能型人才强调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强调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双导师制”正好可实现两者之间的双向互补,使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知识在实习、实践中得到升华。
1.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选聘
校内导师要求从学校专任教师中选拔,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标准,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娴熟,具有下企业一线锻炼的经验。目前,学院计算机系建立了导师队伍8人,职称结构合理,各位导师专业特长突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有6人“,双师型”素质导师8人。企业导师必须在专业技术、项目开发管理上具有很强的经验,能与行业同步,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我院已和江西凯天动漫公司、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安博(昆山)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上海睿亚训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超赢信息科技公司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并从中聘请企业导师12名。
2.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职能
校内导师的职能主要是负责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指导,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等。企业导师的职能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管理能力,以及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协调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3“.双导师制”的实施
学院根据学生专业发展方向为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校内导师主要是负责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指导,企业导师根据专业方向进行集中指导,或在企业进行1年的集中培训,由企业导师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带队训练,时间与方式由校企合作协议约定。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我院计算机系成立了移动互联网开发室、室内设计工作室、软件开发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基地等,丰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大学生创业基地得到校内导师对校实训项目等指导,营造学生在校创业的环境和氛围,企业导师可带领学生实现商业项目的孵化,优秀学生可提早实现自主创业。在此基础上,校企导师还一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更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共同编写教材。三年来,我院计算机专业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校企合作共开发项目十多项,导师团队共编写教材九部,开发了两个省级精品课程,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省、市级各类竞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在参与企业网站开发和企业网站建设时,学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技能素养。
七、关于计算机专业“双导师制”的一些思考
学院计算机专业“双导师制”的实施有着良好的保障机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不断完善:
1.校企合作的长期性、企业导师的稳定性不够好
目前,校企合作的良性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校企合作不能够长期合作,合作深度不够,有些只能进行一两年,从而导致企业导师不够稳定,对学生的指导不连续。
2.还需加强激励机制
学院目前虽然对导师的工作量有一定的课时补贴,但缺乏激励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双导师制”师生绩效评定内容和评定方式,从而提高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加强“双导师”培训力度
校内导师不能保持与市场和行业的同步,也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定期选派校内导师进行师资培训或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并安排企业导师培训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使导师和学生之间能更好地进行沟通。在计算机专业推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校内企业导师的合作指导,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对培养适应市场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金强 胡晓敏 单位: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