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才培养下计算机专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才培养下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才培养下计算机专业论文

1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1.1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

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就是要注重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要,以最终学生能顺利就业为目标.对于本科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来说,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面向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第二注重对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2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是拿到实际问题以后能够对其进行整体把握以及系统分析;另外就是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用数学模型将其抽象出来,用数学模型准确地将实际问题表达出来进而求解.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尤其是能用本专业的软件工程方法将实际问题解决并开发出来.在该“2+1+1”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始终将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将课程建设贯穿其中,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尤其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的教学和实践内容要科学的设计和论证.

1.3以素质教育为重要方面

社会的发展迫切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所谓人才就是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对于企业来说,过硬的技术是员工必须首先要必须具备的,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团结精神也是作为不可或缺的.为了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学院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沟通技巧、职场礼仪、就业指导等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2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宗旨就是应用,所以能实际应用是其发展的动力和归宿,计算机本科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所要求的能力,即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的系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2.2知识、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

计算机专业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课程知识:离散数学、电子技术基础及设计、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素质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精神品质与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学生的素质较高,就可以使学生知识和能力更加积极的发挥作用,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知识和能力.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以企业软件项目设计为主,所以这就涉及在关键开发过程中与客户以及队员的沟通问题,因此与他人交流、协作、人际交往以及项目管理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3.1学制采用“3+2”的培养模式

“2+1+1”的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分三段式,两次分流.首个阶段是大学本科前两个学年,在这两年中主要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和各类选修课程为主,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二阶段是大三学年,通过第一个阶段的学习,然后实施第一次分流,指的就是专业分流,即分流以后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培养方法,对学生专业知识面进一步拓宽.最后一个阶段是大四学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在主修专业内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并进行二次分流,也即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分流,此时主要以专业方向课程为主,根据自己所选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层次培养.因为本科毕业时学生往往有两种出路,即考研和就业,相应的将培养方向分成理论研究型和工程技术型两类.

3.2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对目前课程体系结构做进一步优化,对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调整:通过对国内外不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结构的调研,并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关系,对目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不合理部分修改,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逐步建立模块化、层次化、方向化的课程理念.课程教学内容也不能一成不变,它同样根据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调整.根据最新人才培养模式[4],对课程体系重新规划,新课程体系结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如下原则,即:

(1)用发展的眼光设置课程体系.当前,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相关内容要及时引进到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设置课程体系,保证教学计划的先进性.

(2)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保证开放性.课程体系设置要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经验引入进来,不仅如此,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也要保证较高的开放性.

(3)理论教学和实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计算机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所以聘请企业界专家对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进行讨论与修订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发展的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

3.3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传统的应试教育区别较大,新模式采用三个阶段学习,即“理论+上机+在线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可以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掌握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新教学模式下每阶段的课程都按照“理论+上机+在线学习+指导学习”的方法,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实际技能去分析与解决问题.

(1)理论: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完成,主要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2)上机:通过上机课程将实践和理论知识统一起来,对理论做进一步理解.

(3)在线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自学、自问等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种种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进一步提高.

3.4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改革重点,是理论应用实际关键一步.实践教学主要有基本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课程实践、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实践教学环节是决定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模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制定完备的实践教学工作计划.不仅主干课程,而且专业基础课程都要合适的制定课程设计,在假期期间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实施项目研究,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4.1全项目实战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新培养模式提倡为学生提供若干个有意义的针对学生的开发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出自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是某企业的实际项目.尤其是专业课程,都可以使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实施教学,在理论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抛出教学内容,在上机实践课则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类似项目,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环节要注意各自角色的转变,教师可以转化为项目经理,教材里的习题可以使实际应用项目,课堂就变成学生在完成项目.

3.4.2加强实习实训一边要加强校内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和校外实习基地建立良好的计划切实将实习实训落到实处,要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与应用技巧,搭建校企平台,实现双赢.目前我院已在北京科瑞尔斯有限公司、南京达内、上海杰普、科大讯飞、苏州风云等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另一方面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积极意义,而且也为学生的就业铺平了道路.

3.4.3增设综合课程实践内容可以通过增加综合课程实践内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升.综合课程实践可以安排在大二和大三下学期,时间可以在一至两周时间内,并且实践课程内容最好与本学期教学内容相关,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指导老师往往是本学期专业课程的主讲老师.设计题目要考虑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差异性,难度和内容要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课程往往在大二下学期就已经结束,这时可开展软件开发的综合项目.计算机网络、JAVA、WEB一般在大三时结束,此时可开展网络设计的项目,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在Internet环境下的编程与数据库应用.

3.4.4学生创新实验创新意识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最重要目标,很多高校也都对自己的大学生创新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还是要从第二课堂开始,通过不断的创新实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思.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大赛”等比赛,学生应大力提倡,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较好的创新实践氛围.5结束语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等环节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实践,学院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走访,绝大部分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可以说“2+1+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王峰 王浩 牛磊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