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它是新技术、新知识、新原理的创造与发现。创新来源于积极的创新精神、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2]。当前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中的现状为知识结构单一、重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在此现状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在国家鼓励各类人参与创新创业的政策激励下及互联网+概念盛行的当下,有必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一系列研究,首要任务就是对现有学生创新能力的状况进行调查及分析,研究数据隐藏的意义,为后续的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方法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1调查对象

2015年1月对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全体本科生进行了创新能力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98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31份,其中女生341人,男生590人。参与调查的学生年级分布为:大一学生294(31.51%),大二学生311人(33.33%),大三学生248人(26.69%),大四学生79人(8.47%)。大四学生参加调查人数较少的原因在于,调查时很多学生正在参与企业的实习或正忙于找工作,因此未能填写调查问卷。

2统计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真实情况,调查从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及实践环节设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职业规划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

2.1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

结合计算机学院学生接触计算机比其他学院学生早的现状,主要从学生学习习惯、求知能力、上网目的及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能在学习中经常主动发现问题的大一学生占12.9%、大二学生占19.0%、大三学生占16.2%、大四学生占10.1%;学生中遇到问题时能独立思考的占比分别为27.2%、23.2%、25.1%和7.6%,以上数据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还很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编码规模为2千-5千的学生四个年级学生所占比例为:36.4%、29.9%、42.5%和41.8%,说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缺乏大量编程练习,所以在各类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对作业、课程设计、实习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编程积极性和兴趣。

2.2教学及实践环节设置

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教学和实践环节,此部分的调查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内容及实践方式上。其中,对于教师能布置新颖独特的作业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占比分别为:大一34.7%、大二22.2%、大三40.1%、大四49.4%。反映了学生对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性能力作业的需求。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更倾向于利用假期或统一安排时间自行实践,其中大一学生25.9%、大二学生33.8%、大三学生30.0%、大四学生24.1%。。

2.3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

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是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此部分调查主要从获取信息渠道、参与竞赛级别、获奖等级、是否参与过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进行调查,其中学生获取相关学科竞赛信息的渠道中来源于辅导员通知的大一学生有58.8%、大二学生22.2%、大三学生56.7%、大四学生72.2%,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现状建立多方渠道,尤其要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合理的信息化公开及交流平台,将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等多源信息进行整合,才是有效提高学生获取竞赛信息的途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提供竞赛指导信息,以利于提高学生竞赛成绩,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统计显示,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最能提高个人技能的选项中,大一学生中有51.7%认为是教师的指导,而其余三个年级中认为项目组中高年级学长的指导最重要的分别占到43.1%、49.0%和53.2%。有必要建立合理的跨年级的沟通及联系渠道,便于低年级学生获得高年级学长的及时指导及经验共享。

2.4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方面,听说过但不了解企业的暑期实习生的学生,大一学生占比50.4%、大二学生38.6%、大三学生44.5%、大四学生59.5%。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提高实践能力的企业实习生计划了解不够,而通过往年的与毕业班学生座谈,获知参加过此类实习的学生在就业时普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也能获得较高的薪酬待遇。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最希望具备的能力中,选择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较快上手工作,有利于就业这一选项的大一学生占比36.1%、大二学生41.5%、大三学生32.8%、大四学生11.4%。毕业规划中,大一学生45.6%准备企业就业,选择准备考研深造的大二学生40.2%,大三学生39.3%、大四学生59.5%。可见超过半数的学生都愿意选择继续深造,提高学历,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精髓。贯穿本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其他调查问题具体结果。

3结论与建议

(1)注重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构建跨年级学生的沟通渠道。从大一入学开始就要给学生普及创新观念,建立跨年级沟通信息渠道或平台,让高年级的学长可以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并在各类比赛、科研项目中引入新生,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拓展专业能力。同时加强毕业后学生的联系机制,组织就业学生对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

(2)强调课堂及实践环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围绕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多样化课程资源,将书本、网络和实践活动中的内容融合在课堂的教学中。将传统的案例式、讲授式教学改为对话式教学,要留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提供相对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培养学生敢于讨论、勇于质疑的精神,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

(3)整合多渠道信息资源,构建学科竞赛信息化平台。以前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及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随配备富有经验的专职教师进行指导,但均通过选拔的方式从创新活动能力突出的学生中挑选出佼佼者,然后组团参赛,此途径下参与学生有限。因此为了广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发动辅导员及教师多收集相关学科竞赛信息,特别是高水平或有一定全国知名度的竞赛信息,构建学科竞赛信息化平台,让大多数学生能够第一时间获知相关比赛并进行准备,同时也可由有经验的老师在平台上进行资源共享,做到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

(4)重视提高教师本身创新能力。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会极大影响授课学生。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强调创新内容的引进,同时在教学方法、科研能力方面进行提升,以适应学生对创新知识的需求。同时可以引入导师制,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指定教师从大一入校就对小组学生进行指导,可从学生兴趣,教师科研,社会需求等多方面选取合适的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各类科技作品的制作,及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5)建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信息化平台。在当前信息化手段丰富的环境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信息化平台,引进企业孵化器等理念,为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案,鼓励他们完成科技作品,申报专利,特别鼓励教师参与到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中,将科研转化为能够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的项目。

作者:史晓楠 贾澎涛 罗晓霞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