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提出了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过程中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主要通过创新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探索双主体办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职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校科技服务能力。对转型发展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转型发展;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
0引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办人民满意大学”的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工作部署和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地方本科院校掀起转型发展的热潮,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确立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改革路径和建立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改革目标[1-3]。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适应时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既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区别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社会发展赋予高等教育的当然使命[4]。众所周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国家对高等教育中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的重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纷纷将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作为兴校、强校之本[5,6]。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应加强企业的互动和合作,引入企业的新技术、新理念,将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使学生深入到企业实践第一线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教师去企业一线进行锻炼,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7-9]。
1存在问题
商洛学院是陕西省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当前,商洛学院坚持“胸怀、视野、责任、卓越”的学校精神,建立“稳基、提质、增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规范化建设,深化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办学特色,坚持走内涵式发展和转型发展之路,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是一个必不可少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然而,商洛学院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实现转型发展困难不少。同时,由于学校地处秦岭腹地,产业环境较差,信息技术类企业少,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难度较大。为了有效地开展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提高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计算机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本文结合转型院校发展实际,以商洛学院为例,提出一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主要通过创新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探索双主体办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职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校科技服务能力,以此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校转型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1)创新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探索双主体办学模式随着学校进入国家应用型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的队列,学校一直在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应用型专业建设之路。一个比较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设立校企共建的应用型专业建设特区,成立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探索双主体办学机制。具体地讲,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按照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按照企业化管理机制进行教学方面的运行、评价和管理。创新学生选拨机制,拟计划在全校范围内选拨优秀生源,优先满足共建学院的招生需求。学生就业时优先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双方共同在课程体系构建上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和灵活度,除学校基础课程外,专业课完全按照行业和企业要求设置,按照企业和行业要求进行高度工程化教学和考核。充分引入企业的技术团队与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混编师资团队,共同承担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相关工作。同时,学校可出台相关文件及政策予以支持,引进企业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激发企业和学校热情,做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具体的讲,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大数据与智能信息处理专业群为依托,在全校范围内大一学生中选拨70人,组成2个教学班,即电子信息行业应用型专业特色班。按照合作建设方案,学校与企业深入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引入企业的研发团队与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混编团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课程教学实验大纲、共同编写行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教材、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共同承担教学实验任务。全面实施教学改革,探索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注重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高度工程化的专业实战训练和交互式模拟体验。强化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协调统一,弥补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鸿沟。(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职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联合企业专家重新定位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的原则,落实“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的要求,共同制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将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引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建立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认证课程等“双证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环节与行业、产业、企业、职业的有效对接。教学过程中,推行“MIMPS”教学法:(1)依据信息技术行业的岗位职责,以任务模块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2)实训知识模块分层次,由简到难,采用实践与理论交织在一起的方式开展实训课程教学;(3)以分组-布置任务-小组实施-完成任务-成果评价-自我评价的任务驱动的授课方式组织教学,注重组队合作的形式及互评自评意识的培养,推动学生快乐学习。构建“双领导制”下的校企“双证书”人才评价模式,建立严谨、操作性强的新型人才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业绩效,采用量化的方式评价;第二部分为基本素质,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第三部分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采用企业绩效考核方式评价。校企双方针对拟合作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开发课程资源,合作编写课程教学指导讲义和教材,利用双方优势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同时,企业安排工程师到学校授课,共同培养更贴近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和企业的对接。(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10]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其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在高速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充分重视教师的转型发展,亟需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够强、视野够宽、后劲够足的“双师”教师队伍。同时,师资队伍建设是该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会,通过“派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包括:1)积极引进研发能力强、具有工程背景的博士或高级工程师加盟学校教师队伍,引领并带动提升相关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水平;2)选派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每年选派5-10名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左右的岗位实训,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岗位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3)由企业每年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工程师,担任相关专业应用课程的教学,以及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4)鼓励教师将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相结合,积极开展基于项目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鼓励教师开展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并参加行业技术资质考证,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共同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力争三年内有20名教师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5)联合企业,积极申请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横向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在项目中锻炼教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6)鼓励企业派驻工程师与学校组成混编师资团队开展教学与科研;邀请企业优秀工程师以专题报告方式,给我校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增加教师的行业知识;每年选派相关骨干教师到企业进修和顶岗工作,使教师全面了解企业软硬件开发的流程及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掌握软硬件开发岗位所需的能力和技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一支不但理论知识强,而且实践能力强、具有IT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同时,为了有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校保证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待遇收入不低于在校工作。(4)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校科技服务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积极打造和共建相关专业校内外科技实践教学平台,促进相关专业实践性人才培养条件建设,拓宽相关专业应用技术方向,提升学校整体专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能力。1)通过合作,争取企业对学校的技术与设备的支持,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帮助学校改造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维护完善或搭建实验平台等,为学生实践教学提高平台。2)通过合作,共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承载全校各种类型的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给学生信息技术类等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服务器存储空间和终端测试平台。3)在校内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器”,建立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聘请有创业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让学生“真刀真枪”在具体项目中得到锻炼,为企业对口培养出贴近企业岗位需求,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每年组建学生创新团队进入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并与企业共设创业基金,为学生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科技孵化提供综合服务,重点培养企业创业者。4)利用校企合作创新基地,结合地方实际,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科技创新能力。应用技术类院校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应用技术类院校的重要职责。商洛市大力发展“新型材料、现代中药、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因此,学校应该依托校企合作基地,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积极开展面向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农业和智慧城市等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应用开发,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3方案分析
该方案结合高校转型发展实际、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可行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洛学院已列入陕西省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正在向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阔步迈进。开展校企合作是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必有之路,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2)符合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大纲明确要求加大实训力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提供一个良好平台。(3)符合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随着学校向着应用型技术类型院校进行转变,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4总结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提出一种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创新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探索双主体办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职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校科技服务能力,以加强校企合作。可将该方案应用到地方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在洲.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与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50-53.
[2]陈永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38-42.
[3]姚汝贤,孙利.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的教师转型发展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5:20-23.
[4]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5]何俊,钱敏.对新时期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6,2:46-48.
[6]侯长林,罗静,叶丹.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J].教育研究,2015(04):61-69.
[7]李聪.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学科产学研合作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4,9:94-97.
[8]魏小锐,李阳苹,赵维佺,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2:231-234.
[9]黎永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4(11):142-143.
[10]赵建华,张林.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J].微型电脑应用,2015,31(12):23-25.
作者:赵建华 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