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评价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随着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普及,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由此也带动了计算机课程在中职学校中的开展。课堂评价是课程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在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进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直是中职学校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比较单一,只重视教师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未能将社会、企业的意见纳入教学评价中,因此,造成了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无法完全适应社会需求的局面。这就需要学校及教师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实现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一、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时,应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局面,应通过“教师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进行纠正,从而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课堂教学评价应结合不同的情境对评价主体进行相应调整,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应强调多元化的评价主体。1.学生自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需要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分析,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进步。因此,学生应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度和实际学习的状况,分别进行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的自我评价,并根据自我评价对下一步的学习进行科学安排和有效执行。2.小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快发现自身的问题,并通过对比找到差距,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应加强小组评价的力度,通过小组中优秀成员的带动作用,实现小组的整体学习状态向积极的方向转变。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占有绝对主导的作用,可以宏观地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和素质提高进行指导。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改革时,依然要保证教师评价在整个教学评价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协调,对学生进行公平、客观地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体系的重点工作,在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健全人格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根据中职学校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社会、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在对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要求中,专业知识占20%,专业技能占50%,职业素养占30%。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应大于对专业知识的教学。实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仅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还能平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在计算机领域中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多元化的具体表现。首先,要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其次,要实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同学的意愿,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进行反思等。最后,要对学生二次评价,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自身的改变和进步,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评价的改革和实践
(一)制定课堂纪律,规范课堂行为
通过制定科学的课堂纪律,用明确的规章对学生的迟到早退,在课堂上吐痰、吃东西、破坏教学设备等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进行严格限制,并将这些不良行为与学习成绩挂钩,如缺勤超过1/3的成绩减半,恶意破坏教学设备的成绩计零等。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获得知识并实现有效应用,离不开自身的积极思考和实践,因此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还要通过小组活动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并帮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使其增强团体信任度和荣誉感。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表现力,加强沟通交流能力的评价
新的教学评价应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践教学中动手能力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从而实现推动学生课堂表现力的提升。另外,计算机工作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因此,要将沟通交流能力的评价纳入教学评价中,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摆脱课本的束缚,进行创新发挥,可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在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的问题,此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作者:陈冬冬 单位: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