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将cdio模式作为教育的指导理念,将CDIO的教育思想融入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去,进行培养方案的改革,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进行探索,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作为专业特色。因此,从CDIO模式的概述与CDIO模式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策略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CDIO模式;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社会对IT行业的人才有更高的要求,社会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与进行项目开发的人才,在进入岗位后就能快速地进入工作。然而,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社会的需求具有不一致性,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新的教育改革成果包括CDIO模式,强调在“做中学”。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基于CDIO模式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二、CDIO模式的基本概述
CDIO模式是反映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模式,并以此作为目标制定详细、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目标时不仅强调对社会需求的满足,还强调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采用关联的方式进行课程设置,将学科之间的壁垒打破,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保证学生能够学到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CDIO模式的教学目标与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同,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出工程技术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基于CDIO模式进行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不只要求将学生的课程内容更换,更包括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全面改革。因此,在计算机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市场定位为基础,对CDIO教学理念进行充分借鉴,从而使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三、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一)对产业需求进行明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必须与计算机类产业的需求相一致。因此,学校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的需求,可以通过座谈会、走访的形式针对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才在素质、能力以及实践方面的要求,制定出更加合理而科学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四个层面为出发点,对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构建。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以学生的课程教学为基础。在数字图像、软件新技术模块中应用CDIO模式的教学方式,对每一个知识进行传授时,都与项目的实例、设计、实现运行相结合,让学生从实际的例子中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再与课堂实验以及课程设计等环节对知识进行强化,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分为软件与硬件两部分,按照课程的关联性进行课程内容的整理,增加数字资源建设。
(二)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先从各个层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对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环节进行加强。学校可以不断地建立实践基地,提供给学生实践场所和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加实战训练。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课题设计并组建团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主流的开发技术,使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着重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多加鼓励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完成综合性的实验课题。在课外的科技活动中,多让学生参加计算机专业的竞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并对经费方面给予相关的支持。
(三)建立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网络综合教学平台,提供相应的系统给学生与教师使用,让学生可以自主地选课,在网上提出疑问、网上进行毕业设计等。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网站上都有相关的教学笔记与视频,包括精讲的课后练习等,学生可以进行同步的知识训练、教师在线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开设考研专题等栏目。使学生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地补充,通过网上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以课程的特点为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内容的自主设计。对某些抽象算法类课程,可以通过全动画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加了解其内容,掌握图像处理的不同方法,从而进一步自行进行软件的开发工作。
四、结语
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与社会需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计算机人才培养是漫长的过程。CDIO是一种先进的理念,计算机人才培养时可以广泛地借鉴这一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宗礼.推进专业改革,提高办学水平[J].计算机教育,2015,19(7):96.
[2]孟繁兴.基于CDIO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4,78(3):89.
[3]孙浩军,孙梅,熊智.计算机专业基于课程群EIP-CDIO项目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5,78(8):98.
作者:吴丰 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