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工学结合已经成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通过应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出发,坚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本文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现阶段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上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也就降低了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率。因此,教师就要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结合好工学结合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解决教学问题。
1明确计算机专业的定位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好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中,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这样也就使得在校生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从实际上来说,确面临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对实际应用的技术并不熟悉,自身的现场操作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但是学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上却是相对较慢的,这样也就使得所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就业的需求。所以想要实现工学结合,就要先解决好适销对路的问题,如果学校不能掌握好企业中相关岗位与素质上的要求,那么也就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造成了学生就业上的问题。所以就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将教师与学生输送到企业中去,实现课程上的置换等,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1]。
2确立出项目课程的主体性
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来说,一些课程依然以本科教学为主,这样也就造成了教学问题不断。所以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知识与技能,就要从职业的实际需求上出发,实现对现有知识上的整合,构建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核心课程。且教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还可以从项目教学的方法上出发,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做好综合的分析与考量工作,帮助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做好项目的拆分工作,明确其中所涉及到了知识点。如对于信息管理程序来说,就可以将其进行科学的拆分,这样教师在讲述不同的课程时,也就可以结合好课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出科学模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与实践后,学生对这一知识也有了整体上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好学生的能力,第一,要培养好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第二,就要帮助学生学习好高效的编程算法与良好的编程习惯[2]。
3做好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上的改革
想要实现工学结合,就要坚持做好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其落脚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环节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说,实践有着理论教学难以替代的作用。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包含了实验、实训以及实习等几个层面。其中也就涉及到了大型的综合练习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现阶段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样也就直接说明了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了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以及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方面上。
3.1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品质上的结合
在高职院校中想要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就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且从实际上来说,高素质不仅展现出了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更重要的还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以及职业操守等方面。高职院校在制定工学结合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要包含职业技能上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满足岗位职业综合素质发展方面的内容。其次,是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去,以此来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品质的培养结合在一起,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可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3]。
3.2实现校内与校外实训上的结合
在校内实训上注重专业基本技能上的训练,校外实训则注重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所以实现校内与校外实训上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好实训建设上的成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中开展工学结合,想要提高结合的效果,就要做好教学目标以及内容等方面的完善工作,同时还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影响学生,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引用:
[1]张梅.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2]王巧巧.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3]伍德雁.陈胜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1.
作者:徐文峰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