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针对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大部分程序设计能力不强的问题,分析了地方高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思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实施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持续性教学改革方案,并通过改革实践证明,让学生程序设计训练贯彻大学四年,能较大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程序设计;持续性;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软件产业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尽管中国的软件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中人才是关键因素。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急需的软件人才是高校计算机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课程[1]。计算机专业由于是工科,学习的难度偏大。而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这样就导致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上不主动。如果我们从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加以改革,一方面从外部牵引学生去学,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软件开发能力强的学生总体来说不多,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编程能力较差。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时,编程能力始终是用人单位重点考察的一项基本的技能和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程序设计课程只注重本门课程的教学,数理基础薄弱、课程层次不够分明、相关课程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学生基础不牢固、知识点重复、能力提升达不到要求的高度[2]。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关联、递进性,主要体现在C、C++和JAVA三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上,这三门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也是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转变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三门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安排往往缺少整体规划,授课教师之间缺少沟通,内容衔接性差,影响教学效果[3]。为了强化学生的编程技术,提升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有必要对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不能单纯限制在这一门课程,还要与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相联系,以保证程序设计教学的持续性和递进性。
二持续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为了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根据IT人才市场的需求,程序设计语言可以调整为三个阶段(约三个学期的时间),具体如下:第一阶段,主要针对没有程序设计经验的初学者,重点讲授程序设计基本知识和C语言的入门知识。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避免从语法细节入手进行知识传授,而是引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结合具体的程序实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第二阶段,开设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理解类、对象、继承等相关概念。并在VC++编程环境下,进行程序设计训练。第三阶段,开设JAVA语言,涉及移动开发应用。针对目前移动设备,可以进行基于移动端的的应用程序开发教学(基于Android),这是目前用户量比较大的应用开发类型。(二)教学方式改革(1)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教学。学生入学时的“零起点”以及社会上对IT从业人员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在开展算法类程序设计教学中需要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多所高校在不同学科进行了积极的尝试[4-6]。简单地可大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层,是指学习成绩和能力一般的学生。第二个层次是精英层,这是指学习兴趣浓、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第一层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上机实践等环节就可完成学习目标。第二层的学生可以采用专业工作室培养模式,由水平较高的专业老师指导,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课外的提升训练。同时,可以安排企业工程师指导,进行远程教学加短期面授完成。第一层次的学生想要提升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岗前培训的形式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2)大力实施项目化教学。实验教学环节是构成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几个综合性实验项目,以便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要求学生完成每一个实验目时,都要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来完成设计、编码、调试、测试等环节,并形成实验报告。(3)注重后续专业课程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有不少专业课都涉及到编程,增加这些课程的实践课时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编写程序代码。为做到统一协调,对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作出如下要求:①专业课中凡有算法需要实现的要求老师一定调试运行代码,理论课时不足就在上机课中调试讲解,并要分析代码。②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由学院统一组织老师建立参考选题库,这样有利于老师对内容和要求的把握,上语言课程的老师也可以从选题库中挑选案例教学,加强各课程的连贯性。③加强各课程任课老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要求相关专业老师之间必须相互听课,并了解相互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课程的教学。④要求教师对后续教学课程全面了解上程序设计语言课的教师,必须了解后续专业课对程序设计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编程基础。(三)考试方式改革改变一直以来的老师出试卷进行考试的方式。总评成绩组成可以分为程序设计理论基础与程序设计实践两部分,按平时成绩20%,实践30%,理论基础50%计算课程成绩。(四)教学改革实施措施(1)可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把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不断线思想融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2)积极与企业合作,引进优质师资,开展项目实训工作。(3)与学工系统紧密配合,采用项目式、任务式管理办法,从大二开始,每期要求计算机专业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一个软件作品。(4)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相关实践学分要求。如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活动,都可获得相应的课外实践学分。(5)加强指导教师的配备与管理,给指导老师适当的课时或补助。
三教学资源建设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做好学习服务,有必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此,可以建设一个专门的程序设计学习网站,安排专门的老师及学生负责,提供学习资料查询下载等功能。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师生的交流畅通。为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四结语我院在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方面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和专业认知度有了较大提高。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热情有了较大提高,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另一方面,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有了较大提升。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提高了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的就业率也有了较大提升,就业形势较好。地方高校相对于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师资力量、学生水平都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在基础不太好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程序应用开发能力,保证学生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为取得更好的效果,还必须不断深化改革。通过采取加强师资、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将会得到更大提高,为我国信息技术行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顺利,李卫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5):137.
[2]孙素华.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6):146-147.
[3]张俊三,郑秋梅,吴春雷.论“卓越计划”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2015,(10):137-138.
[4]陈湘骥,徐东风,方凤美等.算法类程序设计课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320-322.
[5]孙岩,刁鸣,江凌.研究型大学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16-118.
[6]刘永平,李涛,吴爱梅等.机械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5):86-87.
作者:郑光勇 焦铬 梁小满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