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子金融会计发展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子金融会计发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子金融会计发展分析

一、电子金融会计发展概述

电子金融会计是金融与网络技术全面结合的产物,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具体的金融业务。电子金融会计作为当代最新的金融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早在1996年4月,美国第一家提供电子金融业务的银行———MarkTwain银行成立,并在不久获得了10000个电子金融客户。相对国外,我国电子金融会计的发展起步较晚,服务开展较少,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大致分为手工业务时代(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电子化萌芽时代(上世纪90年代初期-90年代中期)、通存通兑时代(上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数据大集中时代(2000年-2005年)、多业务整合时代(2005年以后)。电子金融会计打破了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从银行交易、数据处理、资金转账、信息传递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加强了金融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渗透力和控制力,并对金融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计的推动作用,提高了金融市场效率,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协助金融机构建立了科学管理系统,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了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促进了金融产品多样化;促使各国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促进了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二、电子金融会计对传统结算方式的影响

(一)传统结算方式

传统的结算方式有物物交换的支付结算方式、货币支付的结算方式和银行转账支付结算方式三种类型。其中银行转账支付结算是目前最常用的结算方式,主要包括银行支付结算、资金汇兑、支票支付结算、自动清算所支付和电子资金转账等方式。

(二)电子金融会计支付方式

按电子金融会计的实体性质分类,电子支付方式可以分为B2C型网络支付方式、B2B型网络支付方式两类;按电子金融会计的支付数据流的内容性质分类,电子支付方式可以分为指令传递型网络支付方式、电子现金传递网络支付方式两类;按电子金融会计的网络支付金额的规模分类,电子支付方式可以分为微支付、消费者级网络支付、商业级网络支付三类。

(三)电子金融会计支付对传统结算方式的影响

一是改变了传统支付模式,提高了结算效率。尽管人们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主要在银行柜台办理支付结算业务,但是随着电子金融会计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结算效率更高的特性作用下,传统支付模式必将改变。二是降低了结算的成本。与传统银行相比,电子金融的发展使得单笔结算成本大为降低。不仅如此,结算成本在银行经营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幅降低。三是促进结算的全球连通。传统银行会计结算方式受限条件比较多,强调使用原始凭证,连通性比较弱。电子金融的发展,把银行会计结算带入了一个无纸作业的时代,大幅提高了操作速度和操作水平。电子银行突破了地域与时间限制,将服务网络延伸到境外。更重要的是,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电子金融会计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电子金融会计迅捷、方便、安全的特性极大增加了结算的全球连通性,网络汇兑瞬间完成,有效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三、我国电子金融会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电子金融会计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毕竟尚处于初始阶段,进一步发展面临很多问题。

(一)信息产业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各大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服务器以及配套的电子设备等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距离电子金融会计发展的要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电子金融会计业务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目前现有的金融和科技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网络化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和留住人才是电子金融会计发展所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有待

进一步完善传统的银行会计结算受到客户结算量、结算方式、地理位置、结算类别以及分行和营业网点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对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要求与电子金融会计下的银行结算差异比较大。电子金融会计的发展,要求银行应该致力于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为客户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就对银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金融会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前提下,银行业不能被动等待,而需要不断更新管理模式,完善运行机制,紧密结合最新科技成果,致力于金融产品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

(三)电子金融会计的行业规范和安全保障工作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的电子金融会计的行业规范工作正在制订中,电子金融会计体系的标准化尚未形成。个别商业银行开展的电子金融服务业务还是停留在以往的粗放型经营上,缺乏标准化的行业规范。另外由于目前我国电子金融会计尚处在一个发展期,难以完全避免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使得电子金融会计的网络安全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多方关注。电子金融会计的行业规范和安全保障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加强这方面工作的时候有必要通盘考虑,整体解决,尽量确保两者的有效协调和相互促进。

四、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对人才、技术和硬件设施的投入

在人才方面,要特别重视同时具备网络知识和金融知识的人才培养。电子金融会计业务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完备的金融知识,更需要具备充分的网络知识。对银行员工加强网络知识的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新经济时展要求的高素质队伍。在技术方面,要促进电子金融会计的发展,我国银行业必须重视技术的开发。针对我国网络发展水平较低、网络意识差等特点,银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有步骤、适当地向客户和社会加大网络宣传,从而增强公众的网络意识,同时,也树立了自身在客户中的良好形象。在硬件设施方面,需要不断提升和改进服务器,使其功能更强大。积极引进有指纹鉴定功能的自动柜员机、可擦写的智能钱夹等先进设备以及智能卡识别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众多电子金融会计操作系统,并加以集成。

(二)电子金融会计风险的相应对策

1.操作风险的防范。操作风险主要来自银行内部,应完善电子金融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操作规范,严格内部制约机制,将不相容职务如管理员与经办员分离、程序员与操作员分离、制作者与执行者分离,对主管和操作员实行IC卡身份鉴别,并同时加密口令,任何进入系统的操作必须有日志记载。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中心,对员工进行防范操作风险的技术培训,监督各项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电子金融会计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2.信用风险的防范。建议各级商业银行将电子金融业务的用户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并根据所划分的信用等级和电子金融会计实际情况,建立全国性的用户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在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运作和银行监管系统的允许下,强化与其他金融机构在客户合法信息方面的合作,及时防范信用风险的发生。

3.政策法律风险的防范。应充分利用和执行《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电子金融会计的法律法规,拟订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业务发展的电子金融会计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规定,为可能的纠纷或诉讼过程做好证据准备。对已有法律法规进行充实、修改。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电子金融网上犯罪活动的预防、制止和侦查工作。

总之,电子金融会计是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成果,应该高度重视电子金融会计的发展趋势。我国要不断探索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和服务渠道的创新,从而多层次地满足公众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金融需要。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并且措施得当、管理到位,电子金融会计的发展才能取得更加令人关注的进步,从而更加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