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金融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根据《高等教育》法规相关规定,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高级专门人才,这些人不但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同时还应该具有实践能力,从而助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掌握《金融会计》学科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金融会计》课程教学方法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2]。因此本文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尝试提出《金融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一、《金融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量分配不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针对金融专业学生而安排的“会计类”课程学时明显不够。原因被简单地认为是,高校金融专业学生需要将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金融专业课程,或者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计算机操作、管理学等相关课程。根据调研得知,将“会计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的高职院校,一般每周安排3个课时会计课程,那么每学期总共安排48个课时;但是部分将“会计类”课程作为选修课的高职院校,每周仅安排2个课时会计课程,因而每学期只有32个课时,这明显是不够的。与此同时,会计课程本来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做到真正掌握会计这门学科,但是我们发现,由于课时分配不够,很多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学生仅仅将会计课程作为普通的获取学分的科目。
2.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对《金融会计》课程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有些学生对会计科目在不同行业的性质不熟悉,容易混淆。例如,存款对于银行来说是负债,对于普通的企业来说就是企业的资产;第二,有些学生对会计学基本原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金融行业也不甚了解,学习《金融会计》课程就感觉特别吃力。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对于会计教学还是采用旧有的教学方法,导致大部分学生只知道做一些非常浅显的《金融会计》试题,而难以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金融会计问题;并且在《金融会计》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对电算化操作存在兴趣,而对金融会计理论知识毫不重视,导致学生对金融会计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就慢慢失去了学习金融会计的积极性。
3.教材内容编排枯燥
金融专业目前使用的会计教材和其它专业没有太大的差别,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学生会觉得教材枯燥无味,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如果高职院校老师仍按照普通的会计教材来授课,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毫无会计基础可言的高职学生,他们很难理解会计学基础术语,也难以理解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内容。即便他们能当场记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法则,但是一转眼就会被金融专业的知识淹没,学生短时间内就会将会计学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因此,金融会计这本教材应该结合金融专业的现实案例,把两个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具体的金融业务讲解会计处理实务,那么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金融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得出高职院校《金融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措施。
1.整合授课内容
整合授课内容,先要对《金融会计》课程重新进行定位,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机融合[3]。目前,《金融会计》教材主要是以会计核算内容为主,重点仍旧是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没有结合金融专业的特性[4]。因此,整合授课内容尤为重要,这是学生学习入门过程中重要的引领。笔者根据自身教学体会,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划分模块,专题讲解。将《金融会计》内容分为几个部分,会计基础复习、银行业会计处理、证券业会计处理等。其中会计基础复习要对会计基础理论和记账方法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巩固,唤醒他们的会计学思维;银行业会计处理主要讲解银行业中的会计记账方法,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国内汇款业务;证券业的会计核算业务相对比较简单,讲解证券业务的类别和性质,介绍不同业务的特点。专业搭配,融会贯通。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于会计学知识十分熟练,所以应该着重讲解金融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把会计与金融进行有效地结合。但是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业务比较熟悉而不清楚处理办法,我们更应该把会计实务融入金融业务,两者同时讲授,融会贯通。
2.调整教学思维
首先,教师应该把本节课的结构罗列出来,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其次,必须讲解概念和理论基础,让学生便于理解;最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和问题来验证所学知识,把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才是真正的理解。以往老师上课就是生搬硬套,把知识强行灌入学生脑中,学生学后就忘,教学效果极差。老师在讲台上热情洋溢,学生在底下昏昏欲睡,这种灌入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但是忽视了对青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适应我国当下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教学现状,培养更多的自主创新型人才,调整教学思维迫在眉睫。根据日常经验总结,笔者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即“大班上课”和“小班讨论”相结合,这种方式能弥补过去教学方法的缺陷。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要求任课老师尽量多用一些时间来讲授课程的知识点,同时多进行一些课堂提问,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采取“小班讨论”的方式,要求任课老师将传授的课堂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统一起来,进而促进教与学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从我们生活中选取一些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并加以课程化处理,用来解释硬邦邦的课本理论,使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高涨,从而达到既扩充学生社会认知面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6]。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引导学生采取归纳的方式对该课程加以认识,还能够引导学生采取演绎的方式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使得教学效果达到理想。案例教学虽越来越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老师却仅仅将案例教学理解为列举事实,并且更多的是依靠任课老师单方面的讲解,完全没有让学生产生共鸣。事实上,采用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学案例的选择[7]。通常来说,用于教学的案例应当具备以下几点特性:首先具有典型性,必须根据实际生活列举,在社会上适用且通俗易懂;其次具有创新性,所引入的案例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通过实践开拓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最后应该具有时效性,选取的案例应该反映最新的、具有不同见解的、可供争辩的社会现象。
4.创新实践环节
《金融会计》所涉及的内容多,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和业务流程。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枯燥的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会计核算与经济现象融合成一个仿真工作环境,把抽象难懂的课本知识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因此实践课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5]。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就按照这种模式开展教学,手工实训和电算实训交替进行,锻炼学生的业务能力,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进行了部分改革。一是在手工实训过程中全面模拟企业业务,分阶段进行展示操作,学生能循序渐进的了解核算过程,有利于掌握和理解;二是有目标的选择实验内容,只需要着重于金融行业的会计实务核算,侧重岗位需求较大的业务类型;三是提高学生电算业务能力,现在的企事业单位都采用电算软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所以核算知识和软件技能都是必备的技巧。实践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果存在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向老师请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创新可以更好地巩固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时,实践课程把实际与理论良好的结合,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提前实习,为学生适应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娟 单位:湖南软件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