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实训考核方法改革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实训考核方法改革方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实训考核方法改革方案

摘要:分析计算机实训课程考核的现状,通过引入美国项目管理指南中的“绩效管理”和“里程碑 管理”理念,提出一套客观、公正和准确地评价每个学生的考核改革办法,从实训的评分方法、评价 体系和评分标准三方面具体介绍该方法,并说明实施过程和效果。

关键词:实训;考核方法;实践教学改革

0 引 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强调 “工学结合”,即学中做,做中学。实践教学自然 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直接反映其最 终教学成果的好坏,这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特 色所在 [1] 。 国家强调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直接面 向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使高职教育转变思 路,依据企业具体岗位的配置和能力需求,重新 开发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目标在于 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开展各类实训课程 就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体现 [2] 。

1 实训课程的考核

 1.1实训课程考核的现状

实训课程的考核应该包括考核指标体系、考 核内容和考核的方法三大部件。在传统的实训课 程评价方法中,教师为了减少工作量,简化考评 的复杂度,通常采用如下类似的公式进行评测。 最终成绩=考勤10%+作业10%+最终成果 80% 该方法的特点是容易操作、有一定的评价依 据;但是,该方法致命的缺点是无法反映实训过程中的形成性,容易造成评价失真,最终增加了 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的信任缺失。 在文献[3]中,探索了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 的教学模式,谈到了过程考核和成果评价以及量 化评分,但是没有具体的考核方法。在文献[4] 中,陈述了实训的整体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实训 考核部分,开始注意增加考核的内容和环节,但 是仍然过于简单,没有形成完备的考核方法。在 文献[5-6]中,已经开始探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的实训教学考评模式,并且提出建立考核体系、 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的方案,但是该方法仍然缺 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没有深入的理论方法论证, 并且各种指标量化程度还不够具体,再者该文只 是举例说明其方案如何应用,没有具体实施方法 和实践效果分析,所以该方法虽然有很大进步, 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论证。 此外,以上考核方式中都没有积极利用各种 现代化信息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 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程序等。尤其在考核方法复 杂时,无疑给教师添加了大量的繁琐工作,最终 可能导致有考核体系但难以执行的结果。

 1.2实训课程考核的改革理念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强调以对应岗位为参 考对象,以其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课程设计。当然实训课程设计和考核也 需要反应岗位能力,所以我们认为课程的考核体 系和考核内容需要建立在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基础 之上,但是考核方法仍需要进一步创新,需要更 加具体更加准确、客观的评价方法,并需要一定 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证明。 我们提出的实训考核方法引入美国项目管理 指南( PMP )中的“绩效管理”和“里程碑管理” 的理念 [7] ,并将其思想应用到实训管理和考核中, 增加基本考核、阶段性考核、成果考核、附加贡 献等因素,并按比例折算到个人项目完成评价 中,最终达到形成性整体效果评价。该方法既可 以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也可以从项目全过程中 反应学生的工作贡献,并且与反应岗位能力的要 求不谋而合,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程评价方法。 定义1“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 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 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 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 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定义2“里程碑管理”就是按其重要程度将 项目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在每个阶段安排 提交重要的成果或任务的检查。 此外,综合其他因素按比例形成学生最 终成绩,不仅可以反映其工作贡献和工作能 力,而且可以反映学生的其他综合素质,如 团队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素质,所 以该方法也是一种可以比较彻底全面反映岗 位素质的标准参考评价方法。

 2 考核方法改革方案

 2.1实训评分方法

所建立的评价机制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是要 突出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二是能客观评价项目 实施的效果;三是能公平、公正的量化学生的工 作效果。 首先,通过参与项目训练过程,建立学生 互评机制。在项目实战中,首先由小组进行互 评,然后进行组内学生的互评,实现工作的互相 认可。在团队合作的开发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会对 项目的某些环节产生意见上的分歧和遇到技术难 题,从而展开讨论,最终权衡利弊达成协商一 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及思辨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对于学生无法把 握的问题教师必须给予恰当的建议、启发和指 导,甚至解决问题。 其次,通过全程跟踪项目训练过程,建立 教师评学机制。教师要事先建立计划,然后全 程跟踪项目训练过程,做好指导工作。在项目实 训中,首先由专业老师针对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评 价(如文档的撰写能力、编码的效率和质量、书 写风格和操作规范、设计文档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等);其次由项目实训教师针对开发工具与开发 技巧综合应用能力、项目进程控制把握能力、工 程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最后,通过制定评价标准,量化学生工作 效果。教师根据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制定 评价标准,以分数的形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 力。该方法也模拟了现实工作任务的绩效管理考 评工作,实现了“项目团队”对“员工”的绩效 考核和激励作用。

2.2实训评价体系

 ( 1 )教 师 评 分=个 人 项 目 完 成 评 价 分 × 50%+考勤分 × 30%+课堂表现分 × 20% 。 ( 2 )小组得分=答辩分 × 70%+小组互评价 分 × 30% 。 ( 3 )成员贡献分=教师评分 × 50%+组内成 员互评分的平均数 × 50%。 ( 4 )学生最终得分=小组得分 × 50%+成员 贡献分 × 50%。 教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以上评价 标准、计算方法就可以公平、公正地量化学生的工作能力。

 2.3实训评分标准

 ( 1 )考勤分。 评分公式:考勤分= (实际次数/采集次数) × 100% 。 ( 2 )课堂表现。由教师主观评价学生的课堂 表现,包括纪律、课堂回答问题表现、作业情况。 评分公式:课堂表现分=纪律 × 50%+课堂 回答问题表现 × 20%+作业完成情况 × 30% 。 ( 3 )个人项目完成评价。系统划分为基本模 块数量和扩展模块。加分,为特殊成员贡献,如 扩展模块完成情况、增加额外系统功能、有创意 的设计、答辩表现出色等。 评分公式: 项目完成评价分=学生分配模块数量/系 统 基 本 划 分 模 块 数 量 × 50%+阶 段 评 价 得 分 × 30%+附加分 × 20% 。 ( 4 )小组互评价。通过小组互评价可分为A 、 B 、 C 、 D 、 E 5类,分别对应( 90分、 80分、 70 分、 60分、 0~59分)。 评分公式:小组互评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 后的平均分。 ( 5 )组内成员互评分。通过组内成员互评价 可分为A 、 B 、 C 、 D 、 E 5类,分别对应( 90分、 80分、 70分、 60分、 0~59分)。 评分公式:组内成员互评分=去掉最高和最 低分后的平均分。 ( 6 )答辩分。答辩分主要衡量小组项目完成 情况、 PPT制作与讲解、系统演示与运行。 评分公式:答辩分=小组项目完成模块数 量/系统基本模块数量 × 50%+PPT制作与讲解 × 30%+系统演示与运行 × 20% 。

 3 实施与效果分析

本考核方法公式较多,在实施过程中可能给 考核教师带来工作量的加大,但是我们通过充分 利用计算机信息辅助技术,制作各种程序,包括 考勤统计小程序、电子表格设计、教务系统对接 程序等,大大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工作量,教师只 需在实训的各个阶段中采集数据即可自动完成最 终成绩的计算,即实训完成时成绩也就自动实时 得出。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量只是计划和布置任 务,并在各个阶段采集数据,使用软件工具而已。 同时,由于该考核方法可以兼顾各种细节, 包括每堂课的考勤、每个学生的民主评价等,并 且减少了教师主观评价因素,实现了每分成绩都 有其合理依据,最终得出的成绩比较客观合理。 该方法在日常教学项目实战中得到师生好 评,减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评价缺乏客观 依据的矛盾。因为该方法中考虑到了附加分的计 算,可以拉开分值档次,大大地激励了能力强的 学生的发挥,以及作品的进一步创新。 总之,在计算机综合实训课程中该考核办法 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研究其应用特征有一定的 普遍性,相信该考核方案可以进一步推广至各类 工科项目实训课程中,甚至其他类型的实训课程 中,对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具有革新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锋 .实训教学设计与考评模式研究 :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 [J].山西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1(38): 221-222.

[2] 张广贤 .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实现路径探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4(34): 26-27.

 [3] 曾鸿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J].煤炭技术 , 2012(31): 274-275.

 [4] 孟祥霓 ,白霄丽 ,张强 .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J].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1(28): 129-150.

 [5] 王敏杰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训教学考评模式探讨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09(345): 33-34.

 [6] 杨琼 ,刘晓明 .高职学生校外实训绩效考核方案初探 [J].职教论坛 , 2009(3): 51-53.

[7]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PMBOK 指南) [M].许江林 ,译 . 5 版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3 年.

作者:王小洁 王玉洁 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