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主要是带领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为下一步系统研发、网络维护等教学内容做铺垫。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这门课程教学中,要实施多元化教学,对计算机主板、CPU、显卡、机箱等硬件设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硬件设备的性能和组装技巧。教师还要融入软件系统的讲解,例如常见Windows系统安装、常见电脑系统故障维修、防火墙设置等,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通过听、摸、看等手段检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中存在的问题,独立解决计算机组装和维护问题,这也是企业对计算机人才最基本的就业要求。笔者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这门课程教学中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例如利用微视频展示计算机组装流程,方便学生自主装机练习和课下复习;积极开展任务教学法,鼓励学生自由结组,尝试不同机型、不同配置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本校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和学生水平,编写校本教材,优化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教学内容;积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优化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一、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教学和就业脱节很多中职学校选用的教材内容比较老旧,例如教材中还在讲解Windows7系统,现在很多计算机已经升级到Windows10系统,这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很难运用在工作实践中,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主板、CPU、显卡等硬件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但是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教材还在讲述3~5年之前的计算机零部件性能和组装技术,这明显和就业脱节,这些都是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化,学生缺乏主动性计算机组装和维护需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显卡、CPU、机箱等的组装顺序和技巧,结合客户需求安装系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进行组装和调试,对系统和软件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故障的能力。但是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设备比较老化,例如还在采用老式机箱、第五代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等,这些陈旧的实训设备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很多教师只是告知学生一些基本故障和相应的解决办法,缺少了引导学生自主查找故障、维修故障的环节,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教师教学模式僵化,课堂缺乏活力中职学生追求个性化和创新,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时,更多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例如概念讲解、零部件展示、PPT播放等教学模式,学生对不同配置、性能电脑零件的理解比较浅薄。教师在实训教学中还是采用示范为主、学生独立操作为辅的形式,教师先进行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演示,学生需要重复教师的步骤,这种实训教学模式属于单向灌输,忽略了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很多学生依然不具备独立组装和维护系统的能力。

(四)校企合作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学生岗位胜任力薄弱虽然很多中职学校都实施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新型育人模式,但是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中职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关系不稳定,很多企业对于中职学生并不满意,提供给学校的实践岗位比较单一,甚至很多都是和专业无关的岗位。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学生需要的是和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技术相关的岗位,企业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积累一定工作经验,提前适应岗位工作职责,但是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还没有满足这一点。

二、开展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可以说是计算机专业的“敲门砖”,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CPU、显卡、主板、机箱等性能以后,有利于下一步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维护教学的开展。这门课程改革关系着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首要环节,熟悉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零部件的性能、组装技巧,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提升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有利于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岗位胜任能力随着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电脑可以说是家家户户的必备电器,这给计算机专业学生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是最基础的工作技能,关系着学生的就业质量。“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尽快熟悉电脑零部件的性能、配置,各个零部件的组装和连接方式。学生在组装计算机、调试和维护系统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当下计算机配置和就业需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岗位实践能力。

(三)有利于促进中职职业教育改革随着“职教二十条”的颁布和实施,培养实践型、创新型职业人才成为职业院校的共识。中职学校在师资力量、办学设备、校企合作上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结合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全新育人理念,推动了中职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中职学校可以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改革作为试点课程,从实训教学、校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等角度入手,推动本校职业教育改革。

三、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策略

(一)积极实施信息化教学,打造智慧课堂信息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灵魂,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改革中要积极使用信息技术,例如微视频、翻转课堂等教学素材,优化计算机组装和系统维护过程,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主板、CPU、显卡配置和性能时,可以录制微视频展示当下最常使用的零部件,展示这些计算机配件的外形、技术参数、组装位置等,这样可以节约资金,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计算机配件信息,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组装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前录制自己组装计算机、调试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步骤,从最基本的主机组装、连接数码外设和网络、硬盘分区等开始演示,教师在组装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各个零部件连接方式、正负极的连接。例如教师在组装硬盘时,可以结合主机进行讲解,讲解硬盘内存大小区分、Sata接口和IDE接口的连接方式,让学生准确安装硬盘。教师可以详细讲解系统安装和调试,例如最常用的Windows10系统、WindowsXP系统等,基本的视频、音乐、办公软件的安装与调试。信息技术为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为学生打开了新的大门,学生可以通过微视频不断复习,还可以自主搜索一些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

(二)深入开展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中职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任务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平台。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配置的计算机零部件、组装要求,学生自由结组完成小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任务。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组装与调试”相关知识时,布置了小组组装任务和故障调试任务,每一个小组进行组装和故障检修实训。例如小组在计算机组装任务就要选择正确的配件,例如CPU、显卡、主板等配件,各个配件性能要互相匹配,学生可以合力完成计算机组装,例如两人负责主机的组装;两人负责主板和焊接点、硬盘的安装与分区、显示器、主机、键盘等硬件的组装等。小组完成组装以后要进行调试,测试计算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例如显示器是否正常、计算机是否存在噪声、开机是否异常等,确认无误以后,再进行系统和软件的安装与测试,教师要提醒学生按照“由外到内、由简到繁、先软后硬”的维修原则进行调试。例如利用手部触摸测试主机温度是否过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等,每一个小组要记录下本小组组装和维修记录,可以拍摄相关操作视频,做好实训数据的记录,培养学生计算机组装和系统维护能力。

(三)立足本校办学和就业实际,编写特色校本教材每一个学校在办学水准、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生源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该立足于自身实际,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就业前景,根据本校教学需求、学生就业需求编写校本教材。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师要积极了解就业市场,结合学生在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编写教材。例如学校要组织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进行调研,结合当前教材分析、企业评价、学生实训表现等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可以包括书面教材和视频教材,融入理论结合编写理念。例如教师要对当前计算机市场上的热门机型进行了解,精心挑选计算机组装案例,组织骨干教师录制计算机组装视频,提升实训教学有效性。校本教材要设立专门的实训板块,例如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系统安装与调试、计算机故障检测与维修,提升这门课程教学实效性。

(四)优化校企合作方式,提升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不能局限于岗位实践,还应该拓展到联合教学、校本教材编写、实训教学中,这样可以让中职学校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也可以把企业先进计算机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学和就业的无缝衔接。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校本教材编写,融入一下企业先进的计算机组装和维修技术,让校本教材更加接近企业用人要求,这是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最直接的途径。此外,中职学校要改变现有实训教学模式,打破“2+1”模式,改革为每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岗位实践,定期参与企业计算机岗位实训,例如计算机维修、网络维护、网站建构与运营等岗位,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相关岗位,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真正提升中职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1-2]。

四、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要结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特点,结合信息化教学理念,对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进行创新;让任务教学法点亮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双手和大脑协调运转;结合中职育人目标,优化当前校企合作方式,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编写校本教材,让就业导向融入教学中,全面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伶.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脑与电信,2019(12):65-67.

[2]史志红.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再探索[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4):43-44+47.

作者:汤荣 单位:岳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