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对化工技术类专业发展环境和福建省化工专业分布展开调研,进一步阐述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得出该专业设置具有必要性了结论,并确定的专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发展;调研分析

石油与化学工业由于产业关联度高,经济占比大,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70207),属于化工技术类(代码:5702)专业。主要面向石油化工等行业输送具备工业分析能力、质量检测与管理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工业生产中起到“眼睛”的作用。本文就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就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以期为该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1专业发展调研

1.1化工技术类专业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为石油与化学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城镇化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消费与投资,随着建材、家电、食品等生活日用品的需求增加,拉动了石油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因此,石油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围绕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电子、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力争都超过1万亿元。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经信委关于印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2018—2020年)》中,到2020年,力争培育和发展20个以上产值超千亿的重大产业群。其中包括石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以湄洲湾、古雷石化基地和福清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为依托,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加快延伸产业链,加强石化产业与关联产业对接,实现基地化布局和全产业链发展。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指示,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产业重大项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推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走高端化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福能集团(江阴)化学园,充分发挥“光气点”的特殊布局优势,打造形成江阴化工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依托天辰耀隆己内酰胺、中石化巴陵己内酰胺、申远新材料1Mt/a聚酰胺一体化项目,打造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石化行业人才定位为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应加大培养开发力度。到2020年,石化行业人才发展目标要达到80000人。目前的石化行业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石化行业人才自2009年起至今,每年均被列入《福建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中,可见,石化行业技术人才极度紧缺。综上,化工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福建政策导向明显。化工类专业人才紧缺,人才培养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1.2化工技术类专业分布调研

表1看出,参与化工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不多,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现阶段福建石化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院校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地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是福州市唯一一所开设化工技术类专业的高职院校。

1.3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培养[1]面向化工、医药、食品、石油、纺织化纤和环保等行业(见表2),能进行样品的质量检测与分析,熟悉国家质量认证规范,具备实验室组合与管理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1.4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下称本校)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下属于化学与生物工程系,2016年创办,目前本专业在校学生215人。2017年8月申报福建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为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着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仪器分析、食品分析两门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教学活动。2018年,本专业学生“天然皂制作”项目获得福建省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与福建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福建省“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采取“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主导联合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送教下企业,以“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实行校企双师带徒。采用集中与分时授课、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员。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促进专业发展,营造学技能、用技能、赛技能的浓厚竞赛氛围。2019年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学生参赛项目有工业分析检验、化工生产技术、农产品检测三项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药品检测技术、食品营养与安全监测两项全国行业赛,取得一定的成绩。综上,本校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虽然创办时间较短,但是注重探索践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推行“校企合作、二元制”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调研结果分析

2.1化工技术类专业人才紧缺,就业前景好,现有专业(工业分析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调研,了解到各化工企业对化工技术类的人才求贤若渴,每年都需要从外省引进中高级化工应用型人才,福建省高职院校的化工类人才就业前景好,人才输送远远满足不了企业要求。现有的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人才就业面广,职业岗位选择多样,职业晋升空间大,优势明显。

2.2确定专业定位: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保障毕业生就业,形成良好的社会评价

坚持每年下企业调研,召开1-2次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座谈会,收集用人单位对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及时了解毕业生发展情况。形成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毕业要求,形成质量监测管理体系,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社会评价育人模式。立足福建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围绕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这条主线,适度扩大专业规模,革新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构建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用3~5a的时间,把专业打造成为师资队伍优良、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校企合作深化、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福建省有一定影响力和特色的工业分析技术专业。

2.3应切合生产岗位人才需求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并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通过调研,大多数企业都希望化工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具备化工生产的基本安全常识和操作技能,能依据工艺规程独立操作,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工艺指标,分析和解决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另外,要求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够吃苦,愿意下基层工作。对于人才培养,多数企业认为,应加强学生化工专业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目标和教学体系设置时,应拓展化工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为企业培养输送对口优秀满意的人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竞赛融入课程标准,模拟大赛参赛项目,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活动,鼓励项目化教学。可开展技能训练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教,利用技能大赛促进专业发展;以赛促学,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以赛促建,促进专业实训室建设。

3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开设化工技术类专业在福建省分布数量不多,与化工类专业人才紧缺这一现实形成鲜明矛盾。我校设置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立足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毕业生就业面广,职业岗位选择性好,职业晋升空间大。

参考文献

[1]郭鑫.高校计算机“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广厦学院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8(40),139-141.

作者:林珍红 林斌 郭剑恩 单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