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摘要: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分析石化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为例,基于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和行业标准,通过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化创新教学模式,实行知行合一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地方石油化工行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一体化;课程体系

2017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规划》指出,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惠州、湛江、茂名、揭阳四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广东省发改委的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170个,总投资5.93万亿元,这些项目中石化、化工项目十分抢眼。可见,在很长一段时期,高端化工产业仍然是广东省和国家的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技术技能型石化人才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客观需要。石化产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对安全生产要求高,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1]。化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化工企业生产效率,石油化工企业需要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队伍为化工设备正常运行保驾护航。我校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是为服务区域经济而开设的面向石油化工、城市燃气行业、化工装备制造、环保、检测等领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本校遵循“立品、为学、禀艺、砺身”的校训,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特点,对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1职业认同,激发学习热情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于工作者对工作的专注。石化行业的特点是工作环境绝大多数处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及腐蚀等状况,很多人对这个行业望而生畏。通过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参加化工企业开放日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走进石化企业、与化工生产装置近距离接触,了解化工行业的生产流程和各种安全规则,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学生在企业中,亲身体会本专业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行业的发展前景、对人才的要求;体会作为一名企业人应当具备的知识底蕴、团队精神等基本素养,增强职业道德感和组织纪律性[2];聘请企业专家、往届优秀毕业生召开讲座,培养学生认可石化行业、热爱本专业,树立职业理想信念,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

1.2校企融合,构建理实一体课程体系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化工类专业围绕着石油化工生产全过程设置,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是化工设备维护检修、生产调度、班组长管理、设备管理、化工设备生产与销售等。通过企业调研,在企业、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打破原有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结合工作岗位特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引进中国石化人才标准,构建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和行业标准为准绳,充分考虑石油化工企业人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需要,坚持专业技能与理论并重,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原则重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公共拓展课、专业拓展课,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分层递进。选取典型的化工设备,如压力容器、管道、机泵、压缩机等,以其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特点、常见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设备管理知识等作为核心课程,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机械通用知识与化工特有设备知识于一体、机电仪与生产操作跨专业拓展,具有石化行业HSSE(健康、安全、安保、环境)特色,拓展学生的就业面。

1.3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一体化教学内容

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探讨,开发以工学结合为特色,以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岗位要求,融理论实践于一体的核心课校本教材,把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学校建有钳工实训室、机泵运行实训室、机泵拆装实训室、化工设备拆装实训室、焊接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根据真实的工作任务设置实训项目,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职业素养。与企业合作建有六家以上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分阶段企业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融合于各项真实工作任务中的、具有综合性的化工设备维修知识和技能[3]。

1.4多措并举,实施知行合一培养

作为00后的高职学生,通过高考、自主招生、职业学校3+证书考试等多种途径入学。文化基础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他们认知的主体性意识较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自我约束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较差,很多同学没有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理,好胜心较强[4]。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课程大部分是手工作业,劳动强度高、工作任务多、技术内容分散。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点,采取了以下的学习措施:(1)采用仿真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机泵拆装与运行实训项目中,校内实训项目完成按照化工企业工作要求为任务,学生在实操训练中必须做到企业生产工作过程中对系统使用、维护、拆卸、安装和故障处理的要求,达到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目标。采用分组竞赛、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团队共同制定工作方案、查找检修规程、制定安全防护措施、质量保证措施、落实工机具、人员配置,完成工作任务。老师从旁引导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初步培养行业必须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优秀文化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达到“重安全、守规程、会操作、有发展”的育人目标。(2)第三学年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开展现代学徒制生产实践,根据实际工作案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与合作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定岗、定薪、定师傅,“学生-员工”一体,同时配备1名校内指导教师,形成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针对每个实习学生制定相应的实习规划和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并细化的实习指导,充分利用双方优势,丰富实践教学资源[5]。学生作为企业员工,受企业劳动纪律的约束,“在师傅和教师的双重影响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和师傅能够全方位的对学生指导和纠正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充分的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6]。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实现学校学习与岗位工作的对接。合作企业优先聘请优秀实习生,学生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校企联合精准培育专业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2建设德技双馨的师资团队

2.1训赛结合,培养双师素质专师团队

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不但要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还必须有良好的师德和职业素养,新颖的职业教学观念。校内教师参加师德教育培训、教学能力竞赛、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入校进行“四新”技术培训;赴国内外进行职业教育考察,拓展视野;每年赴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增强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补全理论知识有余、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达到“双师”素质要求。

2.2聘培齐抓,建设大师素质兼师团队

学校通过聘请石化企业高技术员工为兼职教师,定期开展兼任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能力,将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用工作实际案例吸引学生的兴趣、用大师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把企业员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中。并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课程开发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体系

建立适应人才培养发展相适应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和多方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每一个环节的考核,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信息。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全面审查,如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知识涵养、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述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客观的评价。我们主要从理论知识环节、专业技能环节、综合素质环节的考核三方面入手。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各方共同参与的合作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4结语

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通过以生为本、校企合作,融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于一体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广东石油化工产业输送了紧缺的有用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政策指导、行业企业的支持、师生配合,各方联动,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侯党社,王莹,蒋绪,等.“三层次、四模块”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东化工,2019,46(8):230-231.

[2]张鑫.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217-217.

[3]黄冬梅.《化工设备维护检修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21):197-198.

[4]王志电.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初探[J].河南教育,2019(11):8-9.

[5]王婕.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6,45(6):102-104.

[6]李国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8.

作者:黄冬梅 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