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统筹理念下的数控技术课程衔接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统筹理念下的数控技术课程衔接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统筹理念下的数控技术课程衔接实践

[摘要]通过对涉及中高职衔接的相关文件、概念、文献进行梳理,重点对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通过统筹制订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构建规范科学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编制与时俱进的中高职教材,避免课程内容重复等具体问题,最终破除中高职之间的壁垒,实现中高职之间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统筹;中高职;课程衔接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已经成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在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中,明确由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建设“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1]由此可见,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作为落脚点和切入口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概念界定

课程,是教育思想、观念集中体现的载体,是最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的依据,是实现最终教学培养目标的“蓝图”。中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提出:“如果实现不了课程的衔接,那么中高职衔接就会流于形式,中高职衔接的根本就是课程的衔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中高职衔接,本质上就是研究课程的衔接,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就是中高职教育在课程上实现有效衔接,这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有效实现课程的衔接,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统筹,就是通盘筹划的意思,有着极广泛的应用面,它强调事物之间内在的关联性、整体性,是一种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数控专业是制造业的核心产业,数控技术专业作为数控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数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中高职数控专业学生作为数控专业人才的后备军,其质量与我国制造业的良性发展息息相关。为此,本文把中高职数控专业课程衔接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中高职在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最后设计出一个衔接良好的课程方案,以期能够为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以便充分利用职教资源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

三、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学习文献,了解到已有的学者对课程衔接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培养目标界定不清不楚,重复的课程内容较多,课程结构方面也缺乏创新性,老套乏味的课程教材唤醒不了学生的兴趣[2];课程模式没有摆脱学科体系的束缚,对受教育主体的来源差异性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3]。关于对课程衔接存在问题的对策的研究主要有:构建统一的中高职课程标准、构建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编写创新性教材等对应措施,以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4]。综观国内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相关研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得较全面,但解决方案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

四、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现有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统筹兼顾,定位不清查询教育部门有关文件,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是职业教育,“高素质”与“高端技能”的内涵作何区分,教育部等归口行政管理部门没有给予明确的解释,于是从根本上造成了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在不确定的培养目标下诞生的课程谈何有效衔接?

(二)现有的中高职课程设置没有通盘考虑,不够规范课程的设置是学生搭建知识结构的“脚手架”,决定着学生的能力结构,是“纲举目张”的纲。职业院校课程的设置通常是先进行调研,召开企业专家座谈会,归纳整理出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进而总结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对应的行动领域,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建立相应的课程。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学校的课程设置“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有的是照抄照搬其他院校的课程,有的是参照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更有甚者“拍脑袋”开课,因人开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荡然无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通常有普高、对口、三二连读等生源,但一些高职院校无论什么生源,都用一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自然没有区分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忽视中职生动手能力强、专业基础强、文化基础弱的特点,忽视了对口生源学生的优势,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了人才的培养效率,更谈何因材施教?

(三)现有的中高职课程内容没有统筹兼顾,较多重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由于没有统筹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高职学校在选择教材时就没有明确的课程体系目标,选择教材的随意性不可避免。在对我院数控专业对口升入高职院校的93名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九门专业课程普遍存在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最严重的重复率在60%以上的有四门课程,分别是:《电工电子基础》76%,《普通机床操作》74%,《数控编程》63%,《机械图学与测量技术》66%。其他的五门也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率,平均重复率达51%。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不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的原因了,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这种低效率不仅违背了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经济学中效益最大化原则的严重违背,急需得到纠正。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不能解决,更谈何人才培养高效、高端?

五、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衔接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统筹兼顾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定位要清我国现阶段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是“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中职+2年高职学习)[5]。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中高职分别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壁垒,通过组织中职与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联合制订5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实现三方面的衔接:通过课程设置衔接、课程教学内容衔接最终实现培养目标的衔接。其二是“保持中高职的相对完整性,重新规划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6],也称为“对口模式”,重点是职业能力层面的衔接,即中职、高职院校各自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如中职数控专业根据“数控操作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中级工的培养目标制订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高职则根据“数控操作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对高级工的培养目标制订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实现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衔接。对比两种衔接模式,不难看出前者的课程设置连贯性好,而后者的可操作性更强一些。因此,可以考虑建立一种将二者合二为一的模式,即在“3+2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将“对口模式”以“数控相关1+X证书”的衔接方法引入其中,从而真正发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精确定位的指南针”的作用。[7]以笔者的观点,在促使中高职课程培养目标衔接中要始终贯穿基础素质体系、技术应用体系、国家职业标准三因素的交错、包容、提升。

(二)通盘考虑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确保规范1.规范明确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通过对数控技术相关岗位(群)职责、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围绕中高职人才培养建设目标的实现,分别将课程体系设置为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素质)和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两部分。其中基础素质以综合素质提升为主,涉及入学教育、公共基础课、拓展课、选修课、社团活动等基础素质模块和基础素质拓展模块两部分;专业素质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主,包括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顶岗实习模块,高职学生还包括毕业设计及答辩模块。各个学习模块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在中高职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将理论教学系统下的基础素质教育、隐形课程教育与实践教学系统下的专业素质教育、显性课程教育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系统的双系统融通,为中职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2.通盘考虑中高职课程设置在对中高职的课程体系统一构建后,我们要进一步统筹中高职的课程设置。首先通过开展企业走访及毕业生调研获得本专业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组织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归纳整理出本专业的岗位职责,不同的岗位职责对应不同的岗位任务,而完成任务又需要不同的职业能力,通过归纳整合职业能力最终形成基础、专项、综合三个不同层次的职业能力模块。参照生产管理流程由实践专家、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典型工作”群,使之与前面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职业能力模块相对应。接下来,依据开发出来的“典型工作”,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出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其中低层次的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中级工的要求相对应,中高层次的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工的要求相对应。最终形成融合职业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教做一体化的中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下面结合数控技术专业介绍具体的实施过程。首先,通过开展对有数控岗位的相关企业的走访,对近六年数控专业毕业生的调研,以及通过网络资源,我们得到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变化连续6年统计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数控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有:数控机床操作、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维修等。随着就业时间增长,数控机床操作岗位占比明显下降,机械工艺岗位占比明显上升。根据调研数据,我们在课程设置时要考虑的因素有:数控技术专业设置为数控操作及数控维修两个方向;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数控技术专业应该以数控操作方向为主;考虑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后的长远职业发展规划,数控操作方向的学习内容应该增加数控机床操作及工艺编制的学习内容。

(三)统筹兼顾中高职课程内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避免课程内容大量重复中高职数控专业课程衔接的关键是专业课程的衔接,衔接原则是中职已经学习过的课程高职不再开设,中职已经学习过的课程内容高职一般不再讲授或者是根据实际需求核减课时讲授。中职讲授内容侧重专业基础课程部分,高职侧重核心课程内容。以普通机床操作为例,确定中职讲授约70%的课程内容,剩下约30%的内容由高职阶段给予讲授,其他课程以此类推,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课程教授内容大量重复现象的发生,减少了高职授课学时,节约了教育成本,提升了教学效率。课程内容的衔接要点是实现教材内容的衔接。现有的数控技术类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不够紧密,缺乏足够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教材内容不能与现代技术实现与时俱进,教材形式过于单一而缺乏多样性。横向上,多门课程的教材之间没有关联,独成体系,缺乏系统性衔接;纵向上,中高职教材衔接不当、重复现象普遍存在,缺乏连贯性衔接。因此,组织数控技术中高职专业教师连同数控技术相关企业、行业专家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材,是实现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具体以数控车削加工课程为例:课程选择具有趣味性的项目为载体,将传统项目中的知识、技能、素质培养内容融入其中。在数控车削加工前导课程机械图学与测量技术应用、机械设计与应用、机械CAD/CAM软件应用中要将在数控车削加工中使用的相应的兴趣项目载体融入其中,增强课程之间内容及载体项目的关联型,明确地使学生脑海里构建起立体的数控技术专业学科体系框架图。

六、结语

总之,中高职教育类型相同,价值取向一致,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道德素养,培养合格的适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通过统筹制订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构建规范科学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编制与时俱进的中高职教材,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最终破除中高职之间的壁垒,实现中高职之间的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黄佳佳.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16-18.

[3]任平,陈文香.中高职课程和谐衔接的问题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56-58.

[4]杨显彪.对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6(5):39.

[5]范爱民,张晓雷,覃岭.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55.

[6]程欣.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6.

[7]李婷.职业教育“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管理机制研究:以上海市S学院会计专业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作者:李国伟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