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软件技术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建设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软件技术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建设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软件技术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建设路径

摘要:本文探索了高职扩招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群多元化协同育人体系建设,通过构建“三元四维五解”模式支撑下的协同育人平台,实践了“三元协同培养”“四维体系孵化”及“五解能力扩展”的层次化协同育人体系,实现群内各专业育人协作和联动。本文提出的专业群多元化协同育人体系建设路径,具有新形态、多元化、递进式的鲜明人才培养特色,并能够有效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很好地辐射信息类“新工匠”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关键词:高职扩招;软件技术专业群;协同育人;多元化

引言

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对高职扩招做出具体部署,自此高职院校迎来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机遇。扩招后,将会带来报考生源的多样化,学生管理复杂化,更为紧迫的是要确保扩招后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打折扣,并为扩招对象群体提供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建设是高职专业建设的新方向,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链及岗位群需求,促进群内各专业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及共建共享,从而全方位提升专业内涵,夯实育人平台基础。本文以某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群为研究对象,群内包括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及工业机器人技术四个专业,专业群融合了珠三角软件信息技术与智慧农业两大行业资源,结合当前“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教育教学新理念,以多元化协同培养“高技能工匠”为研究视角,创新性构建了软件技术专业群“三元四维五解”协同育人体系及实践路径,进一步探索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协调机制及高技能人才联动培养体系,从而服务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产业发展。

1专业群多元化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分析

针对高职扩招背景下的多元化录取形式,高职扩招对象包括了普通高考录取生、高中学考录取生、中职录取生,以及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不同群体,需要积极探索针对不同高职扩招对象的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机制,从而为后续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进行顶层育人框架设计。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下,高技能人才培养还面临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新兴岗位的出现,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与“软件+行业”的主流技术需求还不能准确及时对接,课程内容建设与企业职业能力需求还不能完全匹配。专业群多个相关课程之间的资源共享度不高,在加上校企合作企业容纳实训学生的规模有限,如何在项目化教学中体验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及角色扮演过程,如何产业链多门课程设置统一项目训练目标和进行联动项目实训手段还比较缺乏,并且缺乏各专业之间的人才联动培养方式。为了适应“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需求[1],初步提出了以模拟公司制教学、企业项目整周实训及软件工作室培养方式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法[2]。将模拟公司制分为初级模拟、中级模拟、高级模拟和完全模拟四个层次并进行了课程应用实践[3]。针对高职扩招背景下三类重点群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财经专业群为例,探析在人才培养中如何采用灵活的学制、授课形式及置换课程方式[4]。针对当前高校双创教育泛化、虚化、套化等不足,构建了“三递进、三融入、三护航”的软件专业群创融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创、用”有机结合[5]。提出了高职院校协同育人“五个”实现路径:即根据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专业布局、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开发、根据专业结构布局进行师资资源与学训资源的配套、根据“学习参与度”成效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发、根据重点专业(群)的建设需求进行校企协同创新。高职院校鼓励“产学研合作”“校所企协”共同办学、“顶岗实习与自主创业”相结合、“产教融合”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以上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把教学和职业技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密切结合,共赢互利。

2专业群“三元四维五解”多元化协同育人体系构建

本文构建了面向软件技术专业群的“三元四维五解”多元化协同育人实践体系,提出了新形态、多元化、递进式的人才培养路径,如图1所示,平台对应的人才培养路径具体建设路径如下文所述。

2.1构建“三元”协同培养模式

2.1.1构建双创融合的职业能力教学平台在专业群内,组织各专业的行企专家和骨干教师共同分析专业群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对工作岗位的过程进行深入剖析,颠覆以专业知识设置教学内容的学科本位,通过解析岗位对应的专业知识,分解岗位实践技能,分析岗位职业素质,在专业群内构建“模块通用,融合通岗”课程资源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评价体系。在专业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的IT项目开发技能;在社会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的项目分析、团队合作意识等创新意识;在方法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踏实勤奋、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2.1.2引入模拟公司制分级实训平台专业群内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都采用了项目化课程教学及实践模式,全面引入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四级分层递进式模拟公司制实训教学模式(包括初级、中级、高级、完全模拟公司项目实训),该模式能有效解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问题。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阶段性项目、期末课程设计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和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以小组团队开发为单位,模拟项目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施行项目团队的角色管理,并引入竞争机制、绩效机制和答辩机制,以“真实身份、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压力”实现模拟公司制项目实训与项目过程管理,实现培养高技能工匠的“五大能力”目标[2]。

2.1.3搭建互联网+信息化互动学习平台在专业群课程实施方案设计中,以产业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实施方案,定制专业群内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基础通用,模块组合、各具特色”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在专业群课程建设过程中,基于多元课程资源构建方法,广泛采用校企合作、贴近实战、资源优化法、整合改造、延伸拓展等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源重构,持续优化群内课程资源;通过搭建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及“云端课堂”,充分利用“线上混合式学习+线下模拟公司制仿真实训”相结合的专业群实践教学改革模式,让“碎片时间”学习和“翻转课堂”学习成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能够很好的组织和服务专业群内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2.2构建“四维”实践体系

2.2.1大学生赛学融通实践教学构建由大学生攀登计划、挑战杯科技竞赛、高职技能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为目标,校内外各类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挑战赛等为依托,多种形式、各类级别的竞赛融通教学创新体系,进一步让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既能通过竞赛提升创新创业的氛围和实践,将教学实践与创新项目实践相结合,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也能通过选拔优秀的项目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通过“赛学”融合提升学生的技术竞争力,让参与竞赛的学生达到能考取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证书或者能够考取多个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能力,从而示范并辐射到绝大多数的专业群内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以点带面提高专业群人才培养效果。

2.2.2工作室模式下的导师制人才培养在专业群各工作室模式下实行“导师制跟踪培养”,导师制包括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企业专家,群内各工作室从工作环境、团队组成、管理方式和开发方式上与真实企业完全一致,由指导教师或者管理能力突出的学生担任项目经理,利用专业优势和教学实践资源,开展企业的技术服务、教师科研项目和项目外包等活动,并利用“导师制”进行全程跟踪培养和效果评价,既能全面提升专业群精准对接社会的服务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互联网+中小微企业技术攻关服务中小微企业需要在营销、服务、生产等层面进行互联网改造和技术攻关服务,服务智慧农业更需要搭建智慧农业信息化及大数据应用研究平台、农业智慧物联技术协作服务平台、农业智能装备技术服务平台等,专业群在上述需求对接的岗位群上有着人才培养优势和技术攻关能力。专业群面向相关产业的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协助完成产品技术改进和方法创新,达到多方协作实现更多面向企业实际问题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推动新技术应用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更对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2.4校企合作产教一体协作平台整合多方力量、多种资源,多元化共建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让专业群教科研成果“走出去”,把行企项目需求“引进来”。打造以学院、产业、技术、社会服务等各要素为一体的高端产业学院,创新大型企业集团与学院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架构,促进群内各专业与企业构建新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多主体、多元化”的校企协作育人。产教一体平台兼顾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考证培训、科技下乡服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非学历教育培训等服务,从而推动平台更好的服务高职扩招背景下的多元化扩招对象的各类学习和培训需求。

2.3构建“五解”能力扩展

在“三元”及“四维”协同式、递进式的专业群人才培养实践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明确了“五种能力目标”,包括客户需求理解、开发设计理解、架构编程理解,项目管理理解、岗位职责理解五项能力目标,通过横向能力培养线和纵向多元化实践培养线的两维度联动培养路径,实现从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到全面提升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

3结语

本文探索并实施了“三元四维五解”模式支撑下的软件技术专业群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及人才培养路径实践,通过“三元协同培养”融通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课程教学,进一步实施“四维体系孵化”升级职业技能实践体系,明确了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目标”,最终在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建设、课程实训嵌入与建设、竞赛融通、企业实训、师资培养、科研提升等方面,通过“精准对接、资源共享”的全方位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实现“双主体、多元化”的专业群长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磊.互联网+导向下的软件专业课程实践与创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154-156.

[2]孙继红.基于模拟公司制的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16):155-157.

[3]夏冰.高职扩招背景下三类重点群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财经专业群为[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5):23-26.

[4]陈冀东,聂哲,穆燕.“三递进、三融入、三护航”的软件技术专业群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48-52.

[5]杨理连,邢清华.新时代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2019,(7):128-132.

作者:王磊 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信息与自动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