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水平城乡智慧建造技术专业群建设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水平城乡智慧建造技术专业群建设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水平城乡智慧建造技术专业群建设路径

[摘要]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提出,“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高水平专业群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关键所在,与学校改革发展定位密切相关,关系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立足现代建筑行业产业链,推广建筑产业化,发展绿色建筑、智慧建筑,服务城乡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对接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工程监理、建筑装饰设计、道路桥梁施工、工程造价咨询、BIM信息技术等岗位群,探究服务打造美丽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的城乡智慧建造技术专业建设路径

[关键词]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岗位群;产业链

1产业链需求与组群逻辑分析

1.1产业链(岗位群)需求分析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60号)等文件为吉林省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大力发展城乡智慧建造技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农房及农业建筑建造技术及农村危房改造技术,推进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管廊工程建设,加快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及BIM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发展,服务新时代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建筑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立足美丽城乡建设,面向建筑行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造价、监理、质量验收等工程建设全过程,构建城乡智慧建造技术专业群。

1.2群内专业逻辑性

满足建筑产业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工程管理为骨干,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支撑,工程造价专业为特色,构建以服务新时代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城乡智慧建造技术专业群。本专业群内各专业具有共同的行业背景和服务领域,专业基础相通,专业核心互补,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彰显本专业群聚集效应和服务功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

2.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党建统领专业群建设。建成“双师协同育人•双证融合贯通•分岗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依托真实项目•贯通1+X证书•实践演练成才”课程体系。聘请企业高精尖人才作为专家,重新组建本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群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分析、自身SWOT分析、标杆院校分析,重新修订本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生源类型实行分类培养,根据不同职业岗位,提炼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共建教学资源,将教学过程与工程建设过程对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将BIM建筑信息化1+X证书制度、1+X建筑识图技能等级证书、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以及建筑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贯通,强化职业岗位能力,。依据专业群对应的岗位群,分析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关键技术应用能力,开发技能训练模块,选取典型教学案例,在实施中,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构建“项目实战演练—职业分岗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建设项目实操—岗位能力创新”五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岗位实践能力,传承与培育工匠精神,促进实践演练成才。

2.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打造理实虚立体化教学资源库。融合建筑业前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等产业先进元素,开发涵盖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全部教学过程的资源。融合建筑业前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等产业先进元素,开发涵盖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全部教学过程的资源。新建覆盖专业群知识和技能的微课、视频、音频、动画、文本、图片、PPT等多样化优质“颗粒化”教学资源。与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校共建共享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库,打造一系列高质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3教材与教法改革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教材。校企合作编写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项目化教材,将各职业岗位培养方向的最新建筑职业标准、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建筑规范纳入教学标准与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工作为主线设计教材内容,编写校企特色教材。推进分岗位模块化教学,培养学生实战技能。面向建筑业典型工程项目,依托综合实训基地,打破学科、课程限制,融合职业发展需求,根据不同岗位方向,选取基于知识点、技能点的层级模块,实施师生探究式、专兼教师协同式教学,推进教师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协作意识及工匠精神。

2.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通过校内外“大师+名师”共同引领,打造一支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在大师与名师引领下,校企双导师培养教坛新秀,持续提高教学技艺和科研水平。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实践技能大赛等,实现以赛促教、以赛强研、课赛融合。积极鼓励骨干教师考取建筑行业国家级执业资格证书,提升职业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引进高学历、有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充实本专业群教师队伍,优化提升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畅通“新手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成长路径。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教师讲课大赛,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提高。

2.5实践教学基地

整合现有专业实验实训室、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共建建筑工程技术类“岗课证赛训服”六位一体综合性产教融合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满足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进行岗位实训、考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承办职业技能大赛、进行各类技能培训、开展社会服务的需要。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双方就产学研合作、师资培养、专业建设、毕业生生产实习、就业创业等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促进校外省级高水平实践基地建设。

2.6技术技能平台

政校企共建“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建筑节能工程检测中心”。开展城乡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农业建筑绿色建造、绿色施工技术研发、绿色建材产品开发等新型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服务新时代美丽城乡建设,打造集“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业化建筑智能建造协同创新中心”,服务“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与全国装配式建筑知名企业共建共享“工业化建筑智能建造协同创新中心”,打造集“技术开发推广+教育培训+创新创业”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校企深度融合体系,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教学实训考核、社会服务培训、学生创新就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为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建筑工程信息化领域领军企业共建“BIM技术技能应用平台”,开展技术研发、教育培训、产业服务与应用推广,培养建设类项目全过程BIM技术应用人才,促进建筑信息化BIM技术产业发展。

2.7社会服务

以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成立1+X证书四平地区考点,面向区域内建筑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员、质检员、造价员、测量员、安全员、制图员、BIM建模师等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建筑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能力水平,为区域建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立足服务三农,以建筑产业工人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为重点,专业群与四平市劳动技术培训中心和区域内建筑企业合作,面向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建立建筑工人培训基地,开展建筑工人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打通建筑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扩大职业培训覆盖面,促进四平地区建筑工人向技术工人转型,实现建筑工人技能素质大幅提升,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助力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本专业群优势,为农村提供危房改造技术指导,并在区域内大力推广寒冷地区农村住房及农业建筑绿色建造技术。开展新型建筑农民工培训,地区城乡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试验检测及维修改造,加快推进区域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2.8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入上海同济大学中德职教联盟,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引进德国人才培养标准,组建国际化教学团队,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引入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DGNB管理体系,开发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类课程,实现专业群与国际接轨。加强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实现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坚持国际标准引领,输出本校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

3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3.1建立专业群适应产业需求的动态设置机制

密切跟踪和对接建筑产业的技术升级、业态调整、岗位变化,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专业群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实施专业群预警调控,以调整专业群内专业布局、专业方向、专业规模、师资结构,配置教学资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以适应建筑产业发展趋势,培育急需的新兴专业,同时改造优化现有专业。

3.2优化专业群建设标准,建立内部质量与改进机制

打造专业群建设目标链和标准链,制(修)订专业群建设方案,优化专业群建设标准,以及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毕业生质量标准等,完善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运用大数据分析与诊改平台,持续收集专业群建设及教育教学数据,建立专业内部质量与改进机制。

3.3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保证行业、企业、专业“三业”联动,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其在专业群发展规划、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业绩评定、教学成果培育等事项的职权,以推动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3.4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

健全本专业群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依据学院质量管理平台数据,从专业结构布局、教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生发展、毕业生质量、学生满意度、雇主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持续监测,对人才培养质量作出定量和定性研判,及时预警,实时自我诊断与反馈,持续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菲."双高计划"下的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8).

作者:齐亚丽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