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课程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教学为例,阐述构建专业群的核心课程,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模式,建立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
引言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提出“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反映了高职教育从封闭式、学科导向到开放型、能力本位的转变。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期间弄清楚“组群逻辑”后对现有的教学组织和课程进行整合和重组[1-5],才能保证专业群内部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共建、共享。专业群内各专业在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上相互依赖,以课程体系为专业群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优化共享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课程角度分析,专业群内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基础课程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共享;专业核心课程由于各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基本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的拓展课程也可以实现群内共享互选。因此,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途径。
1现状与问题
(1)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要求对接深度不够。根据职业岗位(群)筛选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典型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归类梳理确定开设课程,完善课程内容配置才能构建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凸显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然而,在实际课程体系构建中却存在对岗位核心技能定位不准确、未能根据所定位的核心技能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的现状,究其原因是,主要是未对行业企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全面、深入掌握行业企业中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典型工作任务,未能据此分析岗位核心技能要求,从而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2)专业课程资源整合没有得到很好突破。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必须打破专业界限,按照整体性原则整合课程。但在实际当中,受长期单一专业建设思维影响,构建课程体系时未能深度分析群内各专业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导致整个专业群共享课程偏少或设置不合理,造成课程资源、师资的浪费,使得群内各专业缺少协作与交流,专业群建设未能形神兼备。(3)专业拓展课设置重视度不够。专业拓展课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及未来拓展提升的需求,培养全方位的人才。但现实中,课程体系构建时对专业拓展(选修)课意义认识不足,课程设置未能瞄准产业高端及行业发展新趋势,脱离学生实际需求,根据以往经验未经调研便确定了开设哪些专业选修课。
2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课程体系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电力行业“发-输-变-配-用”环节为主线,将产业链划分为发电生产、调控运行、运维检修、营销计量4个岗位群,根据产业链分工细化出集控值班员、电力调度员等典型岗位。依据典型岗位、技术要求、核心课程的映射关系,构建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核心,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供用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以专业群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按照对专业能力的梳理结果,根据知识逻辑结构和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构建“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互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1所示。底层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实现群内共享,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基本能力,为后续专业知识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基础技能;中层技术技能提升课程模块与电力行业典型职业活动匹配度高,学生依托企业工程实际项目进行强化学习,使之方向明确;高层专业群拓展模块的行业模块、技术模块、职业成长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则瞄准产业高端及行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流程、新规范,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发展及未来拓展提升的需求;复合模块通过智慧电力工程中心综合项目实践,深度培养学生精通一个专门领域的工程技术,培养学生掌握交叉领域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课程体系构建时,(1)劳动教育。大一新生开设劳动基础课,包括劳动教育通识课和基础劳动锻炼课;大二学生的劳动进阶课程,包括“劳动+专业”融合课和公益劳动实践课,融合课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程中设置“劳动+专业”模块,各专业根据课程设置以实训课为载体每学期增设不低于4学时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素养养成环节,通过项目化、活动式的课程模块实施,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大三学生结合顶岗实习开设企业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自我兴趣并确定专业爱好,为未来职业选择做好准备。(2)书证融通。在专业群内试点实施“10kV不停电作业”“垃圾焚烧发电运行与维护”“工业互联实施与运维”证书,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结合区域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将证书培训内容适度融入课程体系中,增设输配电线路检修、垃圾发电技术、工业互联网等支撑课程,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于获取证书所需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内容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能完成或现有教学条件无法保证时,应以集中培训、在线学习培训或企业实践等形式借助社会评价组织完成。
3结语
专业群建作为基于产业链条上相互关联的职业岗位群而建构的人才培养新载体,对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新要求,各院校需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的构建以培养具有专业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既有专业群知识、技能的共性,又有不同专业的职业特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推动专业群相关专业不断改革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解大,贾玉健,刘东,王西田.“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218-221.
[2]夏明超,高沁翔.《电力系统自动化》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35-36.
[3]谢锡锋.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群为例[J].高教论坛,2017(01):112-114.
[4]汤雨.“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02):57-58.
[5]任明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改革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02):135-136.
作者:赵双双 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