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虚拟仿真技术在财会类专业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虚拟仿真技术在财会类专业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虚拟仿真技术在财会类专业中应用

摘要: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学科建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随着财会行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面对前沿实习岗位供给少、项目周期与实习周期不匹配等问题,财会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财会类专业虚仿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

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是关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自20世纪末,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如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每个应用型高校面临的困境。随着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以其高效、仿真等特点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各学科逐渐开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背景下,高校不断变革的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为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

1研究背景

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专题重点阐述,强调“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随后,在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系列文件的出台,推进了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很多学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但由于教学环境的束缚,仅仅依赖学校条件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对于一些风险高、成本高、综合性高的学习内容,传统实验课程、现有实习单位均无法满足,比如飞机制造、灾难事件报道等。在此背景下,伴随VR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逐步推进,实现了信息技术与高校实践教学的融合,推动了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解决实践项目成本高、危险系数大、无法重复性操作等难题,2017年起,教育部以理工类学科为主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进一步落实前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成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9年,教育部增加经济管理类等人文社会学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较理工类学科,财会类专业(属于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相关实验项目的建设起步较晚,且建设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各学校开始探讨虚拟仿真技术有效嵌入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现状

虚拟仿真实验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主要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系统等技术,构建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使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效果。2017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建成10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着力打造精品项目。自此,以理工科为主要对象,各高校开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与完善。同年,教育部认定了187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均面向理工类学科。2018年5月,《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8〕5号)》文件发布,意味着教育部正式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工作,同年教育部认定了298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理工类学科占273项,心理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三个人文社会学25项,人文社会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但尚处于摸索阶段。2019年,教育部为历史学类、经济管理类、教育学类等人文社会学科规划了10%左右的认定比例,数量虽少,但已呈现较大增幅。国内的部分高校根据自身需求相继开展了虚拟仿真实验以及教学应用的研究。机械类、建筑类等理工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与应用较为普及,通过运用计算机创造虚拟环境来模拟各种真实环境,提高了技能实践的质量和安全,有效缓解了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受限等问题。相关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学者的一致认可,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除了能辅助高校的科研工作,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具有易维护,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是目前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理工类学科,对于财会类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应用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对财会类专业的虚拟仿真项目建设与应用的探索存在必要性。

3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3.1前沿性岗位实习机会少

财税政策的不断变革,行业对财会岗位能力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市场为学生提供的相关岗位不充足,以及项目开始时间与教学安排时间的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接触前沿性的实习岗位,对于数字时代财务共享服务、业财融合等知识的认识仅停留在了解层面,无法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2传统实验课程内容亟待创新

传统实验课程教学“重软件操作,轻流程设计”,学生以财务软件的操作为主要学习目标,较少涉及软件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原理,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推动不足。而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普及,企业对单纯的软件操作者的需求日渐减少,对平台建设者(财务架构师)的需求日渐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在充分调研客户现状的基础之上,结合信息化建设需求和财务规则要求,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并提供流程和表单用于系统开发和建设。技术的进步、行业的发展对财会类专业实验课程产生了挑战,财会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3忽略调研能力的培养

行业对学生的沟通、调研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常规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质性参与调研难度大,无法重复且纠偏纠错困难。财会岗位的工作,需要基于对企业的充分了解开展,所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基础调研能力。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学生工作经验不足,实际沟通能力弱;实际参与调研耗时过长、机会少;传统课程忽略调研能力的培养。以上矛盾或情况导致学生参与实质调研与项目实习的难度较大。

3.4学生设计成果的检验难度较大

学生通过调研,结合专业学习完成的设计是否可以用于企业平台建设,是否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在目前教学实践中均无法进行检验。并且,由于设计结果无法在系统中进行检验,学生也就无从了解不足,更不能有效改进。在目前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掌握,只停留在“学”的层面,无法达到“用”的要求。实验课程与企业的现实需求对接不紧密,易演变成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在非问题导向前提下,学生仍然以被动学习为主,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均有不足。

4几点思考

针对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以实践教学课程为基础、第二课堂活动为补充、自我教育为辅助的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其中,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以数字技术支持为核心,以满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需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予以支撑,具体建议如下方面。

4.1聚焦行业前沿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攻克普通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等问题。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影响,财会行业不断变革,财务共享服务、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行业对传统模式下从事记账等低附加值工作的人员需求逐渐减少,高校成熟的软件模拟实验课程也基本能够满足该类人才需求。基于此,财会类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重点不应局限于软件记账,而应侧重于行业前沿的岗位能力培养,便于解决学生接触前沿岗位概率小、了解行业热点不深刻等问题。

4.2加强校企合作

针对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应进一步完善“高校+企业”的模式,教学内容、学生能力培养应聚焦行业人才需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应充分联动企业,一方面,项目成员应充分了解财会行业发展趋势,了解高校学生实践环节的困境,进而探讨虚仿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及路径;另一方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应保证企业人员的全程参与,保证项目实验场景、实验步骤的完整度与准确性;此外,教师应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保证项目建设与教学内容的衔接。

4.3遵循“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基本原则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应围绕真实教学实验或者实践难以开展的环节展开,形成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不同于理工类学科,财会类专业的实践课程基本不存在危险性高、成本极高的内容,其难点主要集中于行业的飞速变化、实习场地不足、企业项目周期与学习时间冲突等方面,故项目建设的出发点略有不同。财会类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可以以企业真实案例为背景,结合行业热点,通过数据脱敏等系列操作,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创设内容场景,增强学习者的场景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完成行业前沿知识学习的同时,完成自身知识的构建以及能力的培养。2019年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基于业财融合的共享流程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以真实案例为背景,以实体企业的调研提纲、流程和表单为原型进行建设。实验聚焦行业热点,以IT企业的采购业务为背景,学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调研访谈、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流程与表单设计训练,有效解决了学生对行业发展认识不足、调研实习开展困难、重软件操作、轻流程设计、成果检验难度大等传统教学的局限。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实现举一反三,能够采用学习的调研方法获取信息,并根据企业需求设计流程与表单,满足财务架构师岗位能力需求。

4.4科研成果延伸

行业、岗位调研与访谈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接触行业前沿知识,高校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前期科研,转化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借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可以进一步拉近科研成果与课程教学之间的距离,通过项目间的共享,实现高水平教学工作的开展。

5结语

在财会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学生“懂业务逻辑、晓系统运行、熟财务规则”,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对财务共享等前沿事物的感知不再是一纸空谈,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能够高效地进行知识传递。目前,财会类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将行业工作场景与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实现高端财会类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琛,于嘉浩,陆红红,等.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中国古典家具模型制作工艺[J].家具,2018,39(06):40-44.

[2]郁舒兰,施佳露,于娜,等.交互式老年人手指握力康复产品设计[J].家具,2019,40(02):84-88+102.

[3]王晓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八项关系的理解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31):9-11.

[4]陈红.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192-193.

[5]杨春燕.BIM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6):150.

作者:安菲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