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园林技术专业农博园研学旅行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拓宽视野,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研学旅行越来越受到师生关注,文章以江苏农博园为研学基地,通过实地调研参观,让中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能够感受园林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通过实地教学对理论知识理解更加透彻,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改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
关键词:研学旅行;中职;园林技术专业;江苏农博园
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达到教育的目的,我国倡导以多元化形式为载体,组织学生知识学习,研学旅行应运而生。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时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传授知识不能只存在于室内,要更新教学观念,利用研学旅行等校外实践课程,将知识拓展、能力培养、情操陶冶、思维开阔等与具体情境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迁移水平和园林技能实践力。中职园林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对该专业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让知识联结生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保持主观能动性;同时研学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学过程中于体验中感悟,达到知、行、情、意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培养目标。
1研学旅行的目的及意义
研学旅行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集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同时也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亲身体验、参观调查、社会问卷、集体活动、资料收集、研学总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中学生脱离教室,走进社会和自然,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互帮互助、集体观念、文明礼貌,便于养成自理自立、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提高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同时也能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研学旅行不管是对国家、学校还是旅行基地都有重要意义,不仅使学生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更能让素质教育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不是单一的旅行,而是一种多层次,丰富的教育形式,当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后更加深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明确社会进步方向,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还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方向,了解国情,培养正确的国情意识,激发学生对国家、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全面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大多都在学校进行,实践手段单一,内容枯燥,尤其是植物种类划分理论课堂,学生只能通过图片来区分不同植物或者不同病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学校植物有限,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能与相关园林基地相结合,则教学效果会得到较大提高。
2江苏农博园简介
江苏农博园隶属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境内。园区占地面积近2550亩,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全国职教实训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文明乡村旅游点。园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在永续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极力追求“自然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目前园区森林覆盖率达83.6%,有各类野生动物33种,植物1037种。园区是集量质齐驱的科技园区、草木并茂的产业园区、美不胜收的生态园区、目不暇接的休闲园区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通过有针对性的研学旅行,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园林知识的平台,帮助学生理解课内知识,利于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园林文化艺术修养,提高职业综合素养,为将来从事园林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研学旅行内容
江苏农博园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面向不同游客开展科普游、农业游、生态游。本次研学课程时间以1天为主。农博园中的科技园区内有园艺工程技术中心、草业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等8个农林畜牧业科技公共平台,为全国职教实训基地,学院有关系部、教师、学生可利用这8个科技公共平台开展农业、畜牧业、草业、林业、生物技术方面的教学、科研、实训。此园区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参观过程中,学生首先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做事要有大胆创新精神,并且能深刻体会到研发过程中需要扎实丰富的理论功底。园区内建有无土草坪、优质牧草种子繁殖基地,时令蔬菜、室内无根净化空气植物、彩叶苗木等生产栽培示范基地。其中无土草坪和彩叶苗木被江苏省政府列为宁镇扬丘陵地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参观此区,能够将园林技术专业的草坪养护、蔬菜生产技术及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和理论中相互渗透,将知识得以深化。尤其是对于无根净化空气植物的栽培,调动学生思维,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查阅资料以及养护人员讲解来充分了解其中的奥秘。园区中的生态林区分为深水、浅水和浅滩三部分,分别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苦草、一叶莲、香蒲等各类植物千姿百态,湿地增加了山林灵气和湿度。潺潺流动的溪水与湿地形成了动水与静水结合。此区更加强化了园林技术专业学生造园四要素,在此区应用较多造景手法,如借景、对景、点景等,使学生理解“景”形成过程、条件,以及以什么方式来感受造景。植物科技馆占地面积4000m2,追寻“绿色、科技、创新、高效”的理念,植物种类繁多,设计出立体栽培、旋转式栽培、廊架式栽培等设施设备或系统,结合各类植物。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巧妙地掌握园林空间的类型,如大小空间的划分、封闭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转换、横竖向空间等。学生将书本中的植物结合实物对其特征能更加清楚辨识,除了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植物栽培方式也多种多样,不同的栽培方式需要不同管理,尤其是当植物遭受病虫害后,如何有效地处理,在研学过程中都可以得到解决。本次研学,我们除了有效地识别植物,掌握造景手法,辨认山石,还通过农耕文化馆了解到农业发展路程。农耕文化,是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积淀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农耕文化馆展示区通过牛车、磨盘等农具实物展示,结合图片、资料,追溯农耕文化起源,展现从刀耕火种年代最原始的农具演变为现代化耕作技术的历程及江南农耕文化,让人大开眼界。对比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对传统农耕文化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认识。
4研学旅行的收获
4.1学生方面
4.1.1提高园林知识探究、交流及写作能力。研学之前,布置相关任务,发放研学报告,其中包括研学准备、研学内容及研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次研学建立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组内及小组间在植物种类、园林规划、造景手法等在认知、理解与创造方面存在差异性,通过交流、分享、资料查阅,能够达到共识。因此,研学旅行有利于情境和经验转化,改变学生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达到知识的有效整合与统一。实践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另外,通过拓展学习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终生学习所需的经验、技能;促进广度和深度学习,在交流探索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高阶思维;有助于园林技术实践性的培育,通过小组合作,认真完成研学报告。学生通过研学能够适当撰写研学报告、论文,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4.1.2提高社会责任感。在研学旅行中,研学内容、研学路线与方案由师生共同设定。通过探究文化底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隐含的园林因素,促使学生关注环境、关注生活状态及成因探究,习得综合性的园林知识与技能;同时在体验中认识自我与他人,并形成良好的旅行习惯,在文明中学习,提高人文素养,促进文化传承,强化认知层面与情感态度层面的相互结合。此外,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思维、道德意识及公共精神。
4.2教师方面
4.2.1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教学多数都在教室,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感觉乏味,甚至对进入课堂毫无兴趣,每天象征性地完成课后作业,而实际教学内容根本没有掌握,更无法做到前后融会贯通。但研学旅行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是停留在苦口婆心的教授上,而是通过合理优化教学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实施报告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研学中带着任务学习,避免将研学旅行变为懒散旅游活动。4.2.2锻炼组织能力。教师在研学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然后在此前提下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所以教师无论是在研学前的方案设计还是研学中的安全预案都要参与其中,在研学过程中组织协调教育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处理紧急事件,外出归来后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总结与评价。课外教学,无形中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由师生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能力。
5完善研学旅行建议
5.1研学场地
本次研学选择江苏农博园,考虑到此基地有丰富的园林知识,包括树木、花草种类繁多,风景优美,植物造景独特等,路途近,行车方便。但该基地毕竟不是拙政园、留园等代表性园林。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尤其是造园方面,古典园林在造景方面要考虑得全面周到,包括各种造景、四要素的相互协调。所以有条件可以带领学生到古典园林研学,这样能够更好地传承园林文化,让学生感受到园林的魅力。
5.2研学旅行参与者
研学旅行涉及到院校教师、旅游社工作人员,研学基地相关工作人员等主要参与人员。旅行社人员具有专业旅游服务知识,而对于园林专业知识的欠缺可以与专业教师起到互补作用。基地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单纯、专业性更强,所以从资格上讲,他们在园林专业知识及各项技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旅游服务、课程化服务方面比较薄弱。从学校层面来说,研学旅行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方可以建立研学导师资格认证制度及人才评估体系,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研学导师队伍。采取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研学导师相关技能。
5.3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无小事。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要根据研学旅行路线从出行、饮食、活动等方面制定详尽的安全保障方案,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学校要投保相关保险,并与研学基地、家长等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并向上级教育部门备案,接受其审核、监督。
5.4完善研学旅行评价体系
研学旅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转化研学成果,填写评价量表,主要体现在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综合表现,通过三个维度形成立体评价。要建立学生自评、互评与他评并重的立体评价体系。学生自评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研学活动中的表现。互评可以促进其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研学导师与学生、学生之间也相互评价各自在活动中的表现。他评主要有研学教师、工作人员共同评价学生在研学中的表现。通过研学旅行评价总体提升研学旅行活动科学化水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农博园研学旅行带领学生走进了生活中的园林,既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将课堂中所学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融会贯通,在研学中感悟人生,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协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尹玉芬 单位: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