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立可持续交通运输体系意义及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2016年联合国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召开了首届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会议了《促进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报告》。这是全球第一份可持续交通展望报告,提出可持续交通发展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空气污染和改善道路安全等方面至关重要,呼吁采取行动,共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本世纪世界各国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变量。建立可持续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可持续交通运输的要义
可持续交通运输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运输活动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不断降低。2.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交通运输对土地和能源的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3.供需平衡的可持续性。运输供给能够满足不断增加的运输需求,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
4.经济与财务的可持续性。运输资产能够良好地运行,运输产业能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5.社会和人文的可持续性。交通运输能够惠及所有地区,实现不同区域和成员间公平对待。
二、影响交通运输可持续性的因素及表现
交通运输是一个有明显负外部性特征的行业,外部性是指一方的经济活动在给另一方带来损失或收益的同时,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获得相应的报酬。交通运输的负外部性是负外部性问题在运输活动中的具体化,其核心是运输经营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如污染、噪声、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衡量交通运输的负外部性可以用外部成本这一概念。交通运输外部成本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运输系统与非再生资源(如环境系统)作用所产生的外部性,如环境污染等。交通运输与环境之间产生的外部性是由于交通运输行业在从事运输服务时,没有考虑它应当对环境的影响(如尾气排放)进行相应的补偿。第二层次是运输系统内各部相互作用产生的外部性,如交通拥堵。除此之外,交通运输对土地资源、能源的占用和利用效率等也是影响其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汽车(特别是私人小汽车)的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越来越严重。人们在享受交通运输发展所带来利益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它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全世界每年有350万人因环境污染而过早死亡,其中就包括来自交通运输导致的空气污染,23%与能源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交通部门。美国CO2排放来源主要有三:工业生产,加热、冷却、建筑电力和交通运输。在英国,大约85%的CO2排放来自交通运输。在北京,45%的PM2.5排放来自移动源,这也就意味着,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北京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事故。交通运输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伴随着交通运输活动的进行,也会产生大量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损失非常高,在发达国家仅公路运输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一般达到其GDP的1.5%-2.5%,全球每年超过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据统计,2018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6.3万余人,伤25.8万余人,直接财产损失超过13.8亿元。
3.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是交通运输外部性的重要表现,它所造成的外部成本也很高。澳大利亚奥尔本市对公路外部性的统计表明,在交通运输外部总成本中,由噪音和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外部成本约为4%,由交通事故引起的外部成本大约为30%,而交通拥堵引起的外部成本则高达66%。由于交通拥堵产生的经济损失占美国GDP的0.7%,欧洲GDP的2%,亚洲GDP的2%-5%,在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城市甚至占到GDP的10%。根据《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北京居民平均每天通勤拥堵44.98分钟,按每人年拥堵时长达174小时计算,折合经济损失约8400多元。交通拥堵所产生的成本中,时间损失是主要的,另外还有多次制动和启动造成排污量增加及由于拥堵造成的交通事故损失等。
4.交通噪声。运输活动对居民生活的另一重大影响是噪声污染,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噪声,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噪声不只是扰民而已,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公开的《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报告曾经指出,噪声不仅会让人烦躁、睡眠质量变差、头晕,更会引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如今,噪音危害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危及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个杀手。根据2018年全国“12369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统计数据,涉及噪声的举报占比为35.3%,仅次于大气污染,排第2位。特别是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噪声尤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三、建立可持续交通运输体系的路径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命题。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性是影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关键要素。党的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同时,也指出要推进交通发展,实现交通强国。建立可持续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强国建设的主旨所在,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可持续交通运输体系,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交通运输领域,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核心,整合运输资源,优化运输结构,优先发展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资源节约型运输方式和交通工具,加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和衔接,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布局合理、数量适宜、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不断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1.基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科学规划交通运输发展。2019年9月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是交通行业共同的行动纲领,强调以集约利用资源、提高综合交通网效率为目标。因此,要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科学规划交通运输发展,努力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体系。要加强交通与资源、环境的统筹规划,突出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以及不同运输方式间彼此协调发展的问题。把握交通运输在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对资源使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并遵循交通运输在客流、物流方面的规律,加强统筹规划,打破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壁垒,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合理配置交通运输资源,强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配合;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2.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节约型交通运输工具。要把技术创新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发展节约资源(土地和能源)、环境影响小(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技术先进的交通工具。加快发展高速、重载技术和集装箱多式联运技术及现代物流技术,推广运输技术与装备的标准化与国际化。积极采用先进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充分利用交通基础设施能力,提高运输工具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损耗。
3.优化运输结构,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工。不同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在土地占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空气、噪音)等方面明显不同,同时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营组织和成本支出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如:有的适合短距离运输,有的适合中长距离运输,有的适合大宗货物运输,有的则适合小批散货运输。优化运输结构,就是要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运输结构转变;同时,发挥价格等手段的作用,促进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协作,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
4.建立发达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随着机动车特别是小汽车的不断增加,尾气排放、交通拥堵等成为越来越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城市交通已经成为影响甚至是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建立可持续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必须强力改进现有城市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包括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车等在内高效发达的交通体系。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政策,采用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在内的各项措施,抑制小汽车的过度使用,减少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通过规划、政策等各种途径,打造全新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交通体系。
作者:欧国立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