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区院外救治道路交通患者特征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区院外救治道路交通患者特征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区院外救治道路交通患者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江门市中心城区院外救治道路交通患者的特征。方法:于2019年0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1000例道路交通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收集其基础资料,分析其损伤特征。结果:包括626例男性和374例女性;年龄6-91(43.5±15.4)岁;道路交通伤多集中在7月份,占比23.30%;发生时间多为早上8-10点,占比21.40%;四肢伤、头部伤最多,占比31.50%、40.70%;损伤部位≥2处者占比12.70%;因为交通伤所致的危重患者占比23.60%。结论:江门市中心城区院外救治的道路交通伤患者以男性居多,常见四肢损伤、头部损伤,多数为轻微创伤。

关键词:江门市中心城区;院外救治;道路交通伤;特征分析

交通伤是各类伤害中的首位致死原因,而且每年有上升趋势[1]。国内已有部分城市完成当地的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调查,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由于各地区的道路建设、机动车拥有量和种类等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暂未有研究报道分析江门本地区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及伤情特点。江门市作为摩托车生产及人均拥有量大市,大部分致死的交通伤可能与摩托车驾驶相关,我市道路交通伤的流行病学及伤情特点应有自身的特征。本研究通过分析本市区道路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伤情特点,以期找出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和伤情特征,探讨相对应的防治策略,同时对本地区道路交通伤的伤情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相对应的防治方案,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伤的发生以及降低致残和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全国的道路交通伤数据库提供本地区数据,为减少交通伤的发生和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提出本地区的防治方案。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9年01月-2019年12月纳入的道路交通伤患者1000例作为此次研究之中的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损伤特征。纳入的患者均因为道路交通伤而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院外救援;临床资料齐全、完整。排除资料缺失、不完整以及非道路交通伤的院外救援者。

1.2方法

收集每位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交通伤发生时间、交通伤发生日期、受伤位置等等。采用CRAM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表,评估道路交通伤患者创伤程度,3分及以下视为危重伤,4-6分视为中度创伤,7分及以上视为轻微创伤。

1.3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ˉ±s)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例数或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并用卡方检验。当P值低于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道路交通伤患者性别、年龄分析

本文总共纳入1000例道路交通伤患者,其中包括626例男性(62.60%)和374例女性(37.40%),192例少年(年龄<18岁)、505例中青年(18-64岁)、303例老年(年龄>64岁),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比例无差异(χ2=0.640,P>0.05)。患者年龄最小6岁,最大91岁,均龄(43.5±15.4)岁,其中男性均龄(43.6±15.7)岁、女性均龄(43.1±15.5)岁,结果无差异(t=0.125,P>0.05)。详情见表1。

2.2道路交通伤救援日期分析

经过本次调查发现,道路交通伤多集中在7月份,有233例,占比23.30%;发生率最低的是2月份,只有32例,占比3.20%。详情见表2。

2.3道路交通伤发生时间分析

分析道路交通伤发生时间,多集中在早上8-10点,有214例,占比21.40%;然后是下午18-20点,有169例,占比16.90%。详情见表3。效果也很好,肠屏障的功能和结构都有所改善,进而完善肠道功能,预防感染,降低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机械通气当天,实验组的血清蛋白、前清蛋白以及转铁蛋白的变化在机械通气第七天后都要低于常规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院ICU时间和住院时间都要低于常规组;实验组的VAP发生率为14.8%,常规组为61.7%,实验组低于常规组,这一结果与郭焱,程静,李永江等人在《肠内营养启动时机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3],说明早期肠内营养启动时机具有优越性。综上所述,肠内营养启动时机越早,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有效性越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降低营养指标变化和VAP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焱,程静,李永江.肠内营养启动时机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6):573-577.

[2]钟春苗,嵇朝晖,戴竹泉,等.早期肠内营养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血糖变化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18(12):1137.

[5]于晓钧.营养支持疗法对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12(6):1148.

作者:蔡俊伟 陈发球 陈绮婷 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重症医学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