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轨道交通工程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轨道交通工程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轨道交通工程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技术

【摘要】高速铁路建设进程持续加快,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作用下,有助于提高高速铁路的建设水平。纵观现阶段的铁路建设技术体系,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技术占据重要的地位,为加强对该项施工技术的认识,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展开有针对性的分析,阐述施工期间的关键技术要点,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砟轨道底座板;技术分析;质量控制

在无砟轨道结构组成中,底座板为关键部位,其维持稳定是无砟轨道得以正常使用的关键前提。通过底座板的精确设置,能够在该基础上精准安装轨道板,再于两者间浇筑混凝土,随着该材料的流动与凝结,有效填充两者的空隙,进而组成统一的结构体。

1工程概况

某工程起讫里程DK141+251~DK153+003.13,全长11.752km。沿线建设中,无砟道床共9.22km,底座板宽度为3100mm,厚度视实际建设条件而定,直线段为300mm,曲线段以建设区段的弯度为准灵活调整,合理设置超高,均采用的是C40钢筋混凝土结构。

2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技术

2.1施工工艺流程

关于无砟轨道底座板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2施工准备

无砟道床需具有稳定性,但现场地基条件特殊,易破坏其稳定状态,因此在施工前需由设计、监理等相关参与主体携手,分析地基沉降变形数据,生成客观的评估报告,待地基沉降得到有效的控制后,方可进入无砟轨道施工环节。并且,还需在施工前针对现场各类构件做全面的勘察与协调,例如预埋件、过路管线等,既要保证各自可正常使用,又要避免其对无砟轨道正常施工带来不良影响。

2.3测量放样

全面清理轨道基础的基层面,适度凿毛并采取平整处理措施,此后用全站仪测放底座边线,再进一步测放单元板的长度。为保证测量放样结果的准确性,辅以水准仪,利用该装置测定各点位的标高。对于区段衔接的部位,重点关注的是相邻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不可超过±3mm。

2.4钢筋网片的制作与安装

以现场施工要求为准,提前在指定钢筋加工厂制作钢筋网片,通过质量检验后,转运至现场。在基层面弹出钢筋网片的具体安装位置,以此为基准,将钢筋网片安装到位,在确保位置无误后,绑扎处理,再设置垫块。综合考虑轨道板型号、尺寸,以此为参照基准,在底座板下层钢筋上标示扣押装置的预埋套管安装位置,通过扎丝绑扎的方法稳固,经此举后,可以确保轨道板压紧装置的正常使用。钢筋网片加工具体如图2所示。

2.5支立底座板模板

2.5.1纵向模板的安装测放点位和模板边线,据此将纵向模板安装到位;根据要求,在现场拼装纵横向模板,适度调整以保证其具有顺直的特点;随后,组织凸台处模板的安装作业。在完成纵向模板的安装后,采集混凝土标高的实测数据,取适量双面胶,以便在纵向模板上设置标记,进而安装排水坡模板,彼此间用螺栓连接,随后按1m的间距依次设置支架,用于固定纵向模板。在底座端模处设置伸缩缝,于该处设钢板,该材料厚度按4mm控制,再于钢板上粘贴聚氨酯泡沫板,使两者稳定结合。经过底座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后,密切观察混凝土的成型状态,待其初凝后,方可缓慢抽出钢板,以便在后续可以拆除设置于两侧的钢板。

2.5.2限位凹槽模板的安装各轨道板底座处分别有2个限位凹槽,深度100mm,上口、下口两处的长宽尺寸分别为1020mm×720mm、1000mm×700mm。在对侧模采取固定措施后,组织凹槽模板的安装作业,取4根螺杆,将其稳定设置在纵向模板顶部的横梁底部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节螺杆,从而实现对凹槽模板顶面标高的精细化控制,经过前述的调整后,若满足要求则拧紧螺栓螺母,使其维持稳定的状态。对于凹槽模板的安装,首先需确定其平面位置,在此基础上根据要求调节高程,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凹槽横梁与侧模的凹槽预留孔需稳固连接,利用横梁的长孔实现对凹槽纵向位置的高精度调节,待满足要求后及时锁紧;随后,进一步调节设置在凹槽中部位置的垂向连接螺栓,此举的目的在于调整凹槽的横向位置,达标后予以锁紧;此外,还需做好对侧模高程的标记工作,拉线调节凹槽模板标高,均无误后即可锁紧螺栓。在整个过程中,调节螺栓为关键的装置,其除了可以调整凹槽的高程外,还能够有效地规避凹槽模板上浮的问题。

2.6底座伸缩缝的设置

各轨道板的底座均有横向伸缩缝,宽度为20mm,在设置伸缩缝时位置和尺寸的控制为重点内容,位置允许偏差5mm,宽度允许偏差±2mm。在实际施工中,要求伸缩缝所处位置为前后两块轨道板之间,并且其应当完全横贯道床横断面;在现场适配切割机,利用该装置切割聚乙烯泡沫板的顶部和侧面,从而形成深度为2cm的缝,考虑到切缝施工中杂物产生量较多的特点,宜利用风机将其清理干净,以免对后续的嵌缝施工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在嵌缝前,于缝的两侧分别稳定粘贴黄胶带,其具有双重优势,一方面可以避免嵌缝料污染底座面,另一方面则可以维持嵌缝胶面线形的合理性,使其保持顺直的状态。在注入嵌缝胶时需遵循连续性原则,保证嵌缝胶粘结具有足够的饱满性。

2.7底座板混凝土施工

2.7.1材料质量控制水泥、砂、石等均是关键的原材料,加强对各类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其可以满足要求;以设计配比为准,精准称量原材料,在拌和站集中生产,遵循随拌随用的原则,即产出的混凝土在通过质量检验后随即运输至现场用于施工。

2.7.2混凝土布料放料口距模板面约30cm,放料需均匀,不可出现堆载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否则易影响模板的稳定性,例如导致模板上浮。从一端开始,逐槽向另一端布料,密切关注凹槽模板下部等较为隐蔽以及作业难度较大的区域,确保在该处填充足量的混凝土。对于伸缩缝处的布料,则不可对聚乙烯泡沫板造成影响,即不可出现偏位、受损等问题。

2.7.3混凝土振捣施工现场共有4台振捣棒,各类设备协同运行,高效完成各区的振捣作业。其中,50振捣棒跟随布料,以保证混凝土有较为良好的流动性,以免在短时间内出现混凝土大范围堆积的情况;30振捣棒的重点处理区域为模板四周、凹槽下部以及四周,在振捣过程中适当提浆。振捣紧跟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间以25~40s为宜,全程做到快插慢拔,要求经过振捣后的混凝土表面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无下沉)、无气泡并有适量的泛浆现象。对于插入式振动器,较为关键的是控制其上下移动距离,该值以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较为合适;且振动器运行期间的振捣力较强,为避免模板失稳、受损等异常状况,要求其与侧模的距离达到5~10cm,在该安全距离下有效振捣。

2.7.4混凝土表面处理经浇筑与振捣作业后,随即修整收面,整个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依次为:粗平、精平、压光、排水坡压光、收光(此项操作的前提在于混凝土达到初凝的状态),经过各道工序后,切实提高混凝土表层的平整性与稳定性。

2.7.5养护经前述工作后,进入养护环节,采取覆盖措施和保温保湿措施,营造良好的温湿度环境,使混凝土可以有效成型。养护用水应具有洁净性,不可受到污染;根据气温以及混凝土成型情况合理控制养护用水量,要求混凝土表面始终可维持湿润的状态。通过合理的养护,可以减小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差,从源头上避免裂缝或是其他质量问题。

3质量检验

待底座板的各项主体工作均完成后,进入质量检验环节,例如中线和高程的测量检验则为重点内容。经全方位的检验后,对底座板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若误差达到5mm以上,则要针对该部位采取切削处理措施,例如可以利用切削机加以处理(此外也可使用打磨机,但此时必须做好表面刷毛工作),从而提高底座板结构的平整性,进一步保证底座板的成型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中,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及对各环节施工质量的有效把控,可以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全程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施工质量可满足要求,施工效率较高。可见,该工程的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技术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后续类似施工的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田维杰.双块式无砟轨道整体道床施工工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4):151-152.

[2]朱赟.特殊季节下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0):83-84.

作者:黄峰 单位:济南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