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典吉他合奏在高校教学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吉他合奏在高校教学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典吉他合奏在高校教学中应用

摘要:吉他合奏团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能力,在非专业院校中初步构建吉他合奏团,以吉他合奏团筹备工作、合奏前的基础工作、建立学习社群为核心,分层教学,快速有效地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积极的学习环境中,通过由不同声部“分工合作”的方式,将独奏中相对困难的技巧进行简单化拆分,从某种程度上较快地通过这项乐器进行音乐表达,使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学生在合奏团以团队的形式训练和演出,能够有效地培养合作意识,并通过相对轻松的舞台表演获取愉悦感和成就感,最终使学生通过表演获取一定的自信。

关键词:古典吉他合奏;非专业院校;分层教学;群组模式

近年来,古典吉他在国内外发展迅猛,古典吉他的音乐表现形式多样,既可通俗又可高雅,在大学生群体中深受欢迎。但古典吉他学习周期较长,演奏技巧训练体系严谨,对于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来说,训练的过程过于漫长枯燥,很难坚持。古典吉他合奏,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演奏者的演奏难度,使初学者能够较快地通过这项乐器进行音乐表达。目前,吉他合奏团在我国多数音乐院校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但在非专业院校尚未普及,主要原因是针对非专业院校吉他合奏团的组建方法及训练经验较欠缺。

一、古典吉他合奏的发展现状

古典吉他是吉他类别中艺术表现力最高的一种,其音乐表现形式十分多样,既可演奏音色多变的旋律,又可演奏丰富的和声,这使得它既可作为独奏乐器,又可作为伴奏乐器。吉他便于携带,应用场景广泛,同时,不同琴弦上音色不同的等音,使得吉他形成了独特的音响,这是同类及其他乐器所无法替代的[1]。古典吉他合奏一般由3—5个声部组成,每个声部由一件或多件乐器演奏,合奏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到音量及音色的均衡和统一,在起奏、分句肢体语言等方面达到一致,学生之间需要保持高度的默契和相互配合。古典吉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教师队伍的构成及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多数古典吉他从业者只关注古典吉他独奏的推广,却忽略了重奏、合奏等吉他艺术形式的推广与教学,合奏在古典吉他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训练意义[2]。由于古典吉他拥有大量复调作品,采用合奏形式,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和声听觉、旋律感知等诸多能力。同时,声部间的配合能够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古典吉他合奏相较于独奏而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乐曲表现时的演奏技巧[3],作为长期在非专业院校中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奏的教学形式努力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并喜爱上古典吉他这门乐器,使学生通过古典吉他的学习逐步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古典吉他合奏教学的重要作用

非专业院校的音乐教育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让所有学生都具有高超的琴技,而在于使学生能够体验到音乐的乐趣,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为其今后的生活增添一个排解压力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非专业院校的音乐教学,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关注的教学重点之一。古典吉他合奏教学的课堂特点,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性。这种互动能有效提升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效果。利用合奏课形式将学生个人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巧妙设计成集体性的互动练习,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促进。通过合奏,不断检验并提升自身的演奏能力,进而在日常练习中纠正触弦、发力等基础动作,并加强对节奏的准确性、力度、速度感等的培养。同时给多名学生布置合奏任务,引入竞争因素,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动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信心,通过合奏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

(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古典吉他合奏课以相互配合的训练方式反复构建学生的内在听觉,让学生学会倾听,激发学生把握乐曲情绪的可能。培养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应用与实践,可促进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使学生获取更多的音乐感受。对于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吉他合奏教学的乐曲训练过程,需要反复聆听声部间的织体变化,并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准确表达乐曲的情感。这个过程使学生通过对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与倾听,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准确把握各种音乐风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当前,全人教育模式下的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越来越重视。吉他合奏教学过程中,学生除练好自己声部之外,还需要对其余声部进行熟悉,以确保合奏时各声部间准确的配合。在合练时,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讨论,完成乐曲要求的各项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各声部间的层次,从而达到完美的声场效果。在力度上要求学生分清各声部的层次,遵照音乐整体效果的需要。吉他合奏过程要有足够的默契,否则会出现“气口”不一致的情况。演奏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专注于自己声部,更要注意其余声部的内容,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声部间的层次。在长期反复练习中,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提高合作能力,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4]。而在非专业院校中,培养学生团队与合作意识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帮助其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快速地融入工作环境。

三、古典吉他合奏在非专业院校教学中的探索

(一)吉他合奏团的筹备工作是其前提

1.吉他合奏团的乐器种类及替换方案。高音吉他,其定弦高于普通吉他纯五度,即:一弦为B,二弦为#F,三弦为D,四弦为A,五弦为E,六弦为B。在合奏团中相当于交响乐团的小提琴声部或管乐器的高声部。高音吉他的音色相比普通吉他来说更加明亮,因此,大量的旋律及和声会出现在这个声部,在合奏团中分第一与第二高音吉他声部。中音吉他,即普通古典吉他,音色柔美,表现力丰富,既是独奏乐器,也能在吉他乐团中担任伴奏声部,相当于交响乐团中的中提琴。中音吉他是多数人弹奏的吉他,深受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喜爱。低音吉他,调音比中音吉他低四度音,比高音吉他低八度音,即:1-B,2-#F,3-D,4-A,5-E,6-B。体积比普通吉他大,音色比中音吉他低沉,相当于交响乐团中的大提琴。在吉他乐团中,通常演奏低音区的伴奏和旋律,根据乐曲需要也可以担任独奏部分。倍低音吉他,以中音吉他低八度音定弦,比低音吉他更大,指板更长,拥有更长的弦长。音色低沉,相当于交响乐团的低音提琴。吉他隆,比倍低音吉他低八度,有着更粗的琴弦和更大的琴体,指板没有品格。吉他隆的音色雄厚低沉,通常负责节奏音,在吉他合奏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乐团吉他的替换方案。由于非专业院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有限,要组建一个正规编制的吉他乐团比较困难,使用普通吉他进行替代,是比较可行的替代方案。高音吉他的替换方法是使用变调夹,夹在普通吉他的第七品,就可以达到高音吉他的音区,但缺点是如果遇到高把位的乐曲,演奏困难会加大,对团员的演奏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低音吉他和倍低音吉他的替换方案,是在普通吉他上安装低音吉他或倍低音吉他的琴弦,这样便能得到相应的音区,但由于吉他构造的差异,此方法转换之后的音量和音色相较于合奏乐团的专用吉他会差一些。3.吉他合奏团的人员编制合奏中各声部音量的平衡至关重要,其音响效果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正三角型,倒三角型和菱型,主要通过声部乐器数量和演奏层次来区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非专业院校能达到菱型音响类型的乐器配比,人员编制分配比例见表1[5]。

(二)合奏前的基础工作是其必备条件

非专业院校的学生往往基础薄弱,甚至零基础。必要的基本功训练是不可缺少的,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吉他基本演奏技能和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两大内容。如基本持琴姿势,左手按弦的基本规范,右手拨弦的手型和发力点,右手指甲的修剪打磨等,简单的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各种节奏组合的训练,五线谱读谱能力的训练等。基本持琴姿势的讲解和训练是所有基础训练的第一步[6],正确的持琴姿势能够更好地给乐器提供稳固支撑,有利于演奏过程中左右手的发力和放松,提升演奏准确度和速度。同时,统一的持琴姿势亦可以提高演出的观赏性。乐团中除吉他隆外,其余各声部乐器与古典吉他形制一致,因此,在持琴姿势和基本演奏方式上也与古典吉他保持一致。乐团各声部音色的整齐统一,是体现乐团“和谐之美”的必要条件。音色主要由右手的指甲形状和手指触弦点来决定,这一部分内容的训练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修剪出适合自己的指甲形状,如何找到合适的触弦点及如何掌握手指正确的发力。在指甲修剪过程中,使用标号为800或1200的砂纸进行打磨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必要的打磨可以使指甲达到一定的光滑度,演奏时更容易发出“干净饱满”的音色。乐团在演奏过程中,不同声部会出现大量的旋律性或和声性的内容。因此,在进行基本持琴姿势及基本演奏方式训练之后,引入带有换把的音阶练习和右手琶音练习也非常必要。通常可以选取两个八度以上的塞戈维亚音阶和阿瓜多的琶音练习曲进行训练,亦可以选择部分流行乐曲进行辅助训练。上述各项内容通常需要一个学期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同步加入五线谱视奏、节拍训练、唱谱训练、简单的重奏乐曲训练等。

(三)建立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学习社群是合奏团的核心

1.学习社群的建立。以乐团为单位组建学习社群,在社群里只要有“带领”作用的成员在规定之内带头勤奋练习,其余成员自然会被学习的热情所感染,在互相鼓舞中不断进步。成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下,都专注于训练,不被外物干扰,那么排练时的全神贯注就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倘若没有这一积极因素的相互影响,排练时不专注,排练时间又不到位,排练的成效一定是极低的,这与排练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具有“带领”作用成员的培养和选定,是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们必须对所学内容具有极大的热情,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来完成学习过程,并且具有一定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通常这一成员由团长和声部长担任。在群组模式中引领式成员的带动下,学习的主动性会彼此带动、互相影响。此种状态下,学生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以仰恩大学吉他合奏团为例,乐团素有早训的习惯,团员之间会相互监督、相互影响,努力上进、积极坚持。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自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处于这种环境下,乐团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进步。在团长的带领下,团员随着吉他演奏水平的提升,会增强他们学好吉他的信心,一点一滴积累对吉他、对音乐的热爱。在累积的过程中团员对于乐团的归属感也会越来越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2.群组目标的确立。无论做任何事情,一个坚定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乐团的团员们来说,登上舞台时的成果展示无非是支撑他们日复一日重复练习的最大动力。而且,笔者还发现舞台的大小、权威性和专业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员们排练的积极度。对于自主性较强的学生,可适当考虑通过“以演促教”的方式,安排超出其实际演奏能力的乐曲。在强烈的舞台表现欲驱使下,能够激起他们的斗志,这种通过演出适当“拔高”的做法,提升了学生的训练主动性。有压力才有动力,学习工作都是如此,在适当的压力下人能发挥出较好的水平甚至爆发出个人潜能,在教学中也应适当给学生一些压力,通过演出或考核进行阶段性的成果展示是一个极好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式,也能更好地发现学生此阶段的不足,便于及时指出、修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进步。在准备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更有目标、有指向性地练习,对于薄弱的地方会更加注意练习,相比日常较为自由的练习,这种有目的的练习效率更明显,更有成效。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有固定的大型演出4—5场,以及若干小型活动。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舞台表演机会。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想要获取演出机会而努力提升自我的现象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并且越是大型活动,学生进步的速度越快。

(四)通过作品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由于非专业院校学生的音乐能力良莠不齐,因此,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7]是体现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以笔者所在的仰恩大学为例,分层教学可以减少大班教学中程度较差的学生因为跟不上进度而产生的挫败感,亦可以避免出现程度较高的学生因为进度太慢而“吃不饱”的现象。具体实施方法为:第一,科学全面地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手指条件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考核,充分了解学生的吉他演奏和学习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组。第二,针对不同组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授课和训练。第三,对经过一定周期训练的学生进行重新考核,目的在于验证第一次分组教学的效果,同时依据新的考核情况进行第二次分组。第四,根据不同组别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级别的乐曲进行训练。在合奏训练的各个阶段,尽量选择一些改编自流行乐曲的合奏曲,这些乐曲的旋律往往通俗易懂、传唱度高,学生能够较快掌握其旋律,可以更好地把握乐曲的情绪、呼吸、句法、层次等,更容易增强学习的信心。作品的选择可通过问卷等方式进行,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偏好,再根据学生喜好选择乐曲。亦可直接提供几首乐曲供学生选择。总之,乐曲的选择需尽量贴近学生兴趣,兴趣是提升学生内驱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才能使其积极地投入训练。1.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非专业院校的学生学习乐器大都是由于兴趣爱好,并非专业学习,因此,能用在乐器学习和练习上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学生无论在演奏技能,还是音乐知识方面,大都基础薄弱,这导致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比较容易退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品的选择尤其重要,难度稍大且传唱程度不高的乐曲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进行声部分配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例如,四声部合奏《寂静之声》,由于一二声部是旋律声部,就必须由节奏把控能力较强和乐感较好的同学来演奏,不然,难免会造成旋律主题不够流畅,影响乐曲的整体表现力;三声部则均为和弦,就要由右手琶音快速清晰的同学演奏,否则,会失去乐曲和声的推动性;第四声部是低音声部,应该由对节奏掌控能力更好的同学来演奏,不然,整首乐曲很容易越弹越快[8]。在众多团员中,时常会出现个别充满热情但又不适合演奏这项乐器的学生。他们的演奏能力偏弱,但他们又极其向往舞台表演。乐团强调的是集体意识,不应放弃任何一位有热情的团员,应为他们“量身定制”演奏内容,是提高他们乐团参与度的有效方式。例如,可为他们编写打击乐声部的内容,使他们可以和其他团员一样获得演出机会,增强集体荣誉感。最终,通过排练和演出获取的“成就感”,激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学习音乐。但是这对改编者的要求较高,能够编写出乐器之外的能够“锦上添花”的声部是一个挑战。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奏训练的初期,应找一些较简单的合奏乐曲进行训练,例如,《Jinglebells》《Alwayswithme》等一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旋律简洁明朗,速度适中,易于掌握。乐曲的技巧也相对容易,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能很快把握整首乐曲的基调,有益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在没有弄清楚学生程度的前提下,就贸然安排具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将会增强学生的挫败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简单乐曲训练之后,再进行旋律较为复杂的乐曲的练习。例如,《寂静之声》《郊游》等。建立曲目库是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进行训练的有力保障。以级数为难度划分标记,对乐曲进行整理并建立曲目库,其目的在于能够快速便捷地根据团员的水平,选择符合他们演奏能力的乐曲进行训练或演出。因此,在建立曲目库时,应充分考虑乐曲各声部的节奏、技巧等方面的难度,合理定级,避免产生太大的难度跨度。

四、结语

合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处在不同演奏水平的同学都能够在合奏训练中获得较好的音乐体验。目前,古典吉他合奏的作品偏少,大部分作品靠指导老师改编。由于作曲专业能力受限,导致改编作品的艺术价值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这是制约吉他合奏推广的一个突出问题。通过吉他这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乐器,使学生了解音乐,为他们埋下一颗“音乐的种子”,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同时,通过合奏形式的训练和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作者:卜繁波 单位:仰恩大学文艺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