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在情感与生活上缺乏父母的指导,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更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极易影响自身价值观和思维的形成。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情感、教育、心理三大方面,只有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入手,增强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并提供帮助,才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关键词: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应对策略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表现

(一)情感投入不足。小学和中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中,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主要有:自卑心理与自尊心里的交替、依赖性与独立性共存、自我封闭与开放性共存等几个方面[1](P7)。家庭在关爱服务体系中应该起到核心的作用,父母长期在外导致家庭教育的滞后并且缺乏灵活性;与孩子常年相隔两地,其核心角色功能丧失导致家庭功能弱化,并且会进一步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监护人或者抚养人只能保证留守儿童生活中衣食无忧,忽视了儿童内心对父母亲情的渴望。由于长期缺乏温暖与照顾,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因此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第一,在学习方面存在焦虑、畏难的心理问题。第二,在自我意识方面出现自卑、沉默寡言、抑郁、孤独等弱势心理。第三,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根据曹建平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对其的影响探新中得知,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家庭环境恶化,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降低,并进一步导致留守儿童不良的人格因素,如抑郁情绪、心理承受能力差、安全感缺乏、沉默寡言、自卑不安等[2](P7),所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教育质量和未来的发展水平。(二)教育投入不足。首先,在时间投入方面,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很少过问,给孩子打电话也只是叮嘱他们要听话、不要贪玩、好好读书等,却对子女的学习期望过高,希望他们品学兼优。学业负担过重、压力大等因素,都是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情绪紊乱、学习易疲劳、学习压力大、考前焦虑、自我评价较低等问题的主要原因[3](P7)。其次,在人力方面,2018年留守儿童摸底排查中显示,96%的农村孩子都是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隔代监护,由于受到监护人能力、精力、意愿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留守儿童所受到的监护与关爱远远少于来自正常家庭的儿童;隔代教育中的老人,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很难有效地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因此只有少数的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成绩优异,大多数的成绩还是令人担忧的[4](P7)。第三,在经济条件方面,根据调查显示,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建档立卡家庭20余万,纳入低保的人数有80000多人,纳入特困人员供养的有5000多人。由此可知,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还是占很大的比例,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受到了种种因素的限制,不能跟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享有同样教育环境。(三)心理关怀缺失。父母长期的缺位使得留守儿童不能顺利地实现社会规范化,从而表现出更多的失范现象。一是对于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的儿童,父母想管管不了,临时监护人能管不敢管,长期的情感缺位使得以父母为中心的人际关系转向以同伴为中心,同伴关系逐渐成为青少年社会性交往的主要方面,所以早恋的留守儿童较多。二是父母的引导缺乏、监护人监管不力,使得他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识。部分留守儿童挑战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常发生。根据有关研究显示,有些地区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中,留守儿童的犯罪率在41%以上[5](P7)。三是家长常用经济补偿的方式来弥补内心对留守孩子的愧疚,“需要人陪”的愿望容易落空。比起经济的补偿,留守孩子更需要心理上的补偿。

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在家庭层面。1.转变父母的教育理念。想要解决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强化家长对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经济条件和时间允许下,将孩子带到身边,在自己工作的地方接受教育,或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如果出现不良的行为或者心理问题,也可以及时的疏导和矫正[6](P7)。其次,定期回家探望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或者等到放寒假、暑假把他们接到务工所在地生活,尽可能地去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孩子接触,拉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让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稍稍得到慰藉,使子女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与重视。第三,父母对留守儿童要全方位的关注,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方面,而忽视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与情况,要去教会孩子如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怎么协调与同学的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学习与生活的矛盾,如何与老师沟通交流,如何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2.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辅导。父母把孩子留给监护人监管后,由于长期不能回家,孩子很容易有亲情缺失和行为失范的现象。而监护人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他们的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所以要加强培训辅导,以提高监护意识。在选择监护人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生活问题也要考虑孩子的教育环境,不同的监护类型对孩子有着不同的影响。一是单亲家庭型,如若父亲外出,孩子与正常家庭的儿童相比会胆怯自卑,如若母亲外出,孩子可能没有良好的学习成绩,缺乏爱心、同情心[7](P7);二是隔代抚养,农村老人观念陈旧、文化程度低,只能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三是亲友代管型,如果亲戚朋友家中也有孩子,平时又要忙于工作可能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所以家长应该尽可能地选择有能力并且有心力去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和教育学习的人[8](P7)。给监护人普及一些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引导监护人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二)学校层面。1.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首先,成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老师,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去了解学生内心的情感活动和学习成绩的波动,及时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帮助他们释放焦虑不安、抑郁的情绪,并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困难与挫折。其次,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活动,一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来组织艺术团、各种兴趣小组等。二是由由学生自己组织联谊、主题班会、读书沙龙等活动。三是学校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受挫力,使他们敢于直面困难。最后,可以通过开展“我为家庭做些什么的专题”假期结束后,我该怎么办的专题“父母外出务工的目的是什么”等个性化专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9](P7),对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要高度重视,严重情况要及时报告学校并联系家长。2.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家校联系。第一,学校应为留守儿童建立专门心理发展档案,以便及时发现并诊治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发展档案中的记录要详细,包括他们的家庭情况、家庭住址、父母的联系方式以及学习、品行、生活情况等,以方便心理教师及时进行疏导。第二,建立专门机构和人员,承担与留守儿童家庭联系的工作,规范留守儿童管理,协调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认识自己,健康生活。第三,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的力度,开通“家庭热线”,使外出务工的父母定期与他们的孩子保持联系,以弥补孩子的情感缺失;开通“教师热线”,使在外工作的家长随时与班主任沟通联系,并在第一时间了解他们孩子的情况[10](P7)。(三)社会层面。1.地方政府加大帮扶力度。首先,政府要意识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动各个乡镇的相关负责人全面关注各村各户的实际情况,将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一是建立村级图书馆、村青少年关爱基地、活动中心等,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在关注留守儿童公益事业的同时可以有偿购买教育服务,以第三方运行机制为代表,去推动留守儿童服务平台的发展[11](P7)。二是向留守儿童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发挥法律的作用,进一步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对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提高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三是政府提高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条件,提升住宿环境,配备生活老师等[12](P7)。2.从根本结束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应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并从根本上结束他们的留守生活。首先,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大力开展第三产业,增加当地民工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如在农村投资建厂、开展科学耕种养殖技术、开发旅游业等。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整合政府、社区或相关企业的力量,给青年和农民工开展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项目,让村民走上发家致富之路,这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9](P7)。另一方面,加快户籍改革、消除差距,保障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享有和城市人口平等的权益[13](P7)。其次,大规模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存在与中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实行的户籍制度成为了限制人口流动的障碍,扩大了差距,限制了资源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在城市工作的农民难以真正融入到都市生活之中[14](P7),导致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忙于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分散了对子女家庭教育投入的精力。综上,要想彻底结束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现实困境,需要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

[2]曹建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探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3]周坚宇.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J].图书与情报,2014(3).

[4]雷芳.不同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

作者:王金凤 赵小云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