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中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2.0时代,“互联网+教育”不断推进。“互联网+”时代的智能环境影响和改变着教育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本身就面临着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互联网+”时代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意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给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提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应不断加强、重点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留守儿童是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产生的特殊群体,在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3]。留守儿童普遍面临家庭教育缺乏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希望通过对“互联网+”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探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提供合理对策,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互联网+”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一)父母缺位,隔着屏幕的关爱

“互联网+”时代,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从传统的电话交流变为了可视化的视频交流,或者随时随地的语音交流,这样的交流方式可以减轻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的疏离造成的心理孤单,增强内心的幸福感。留守儿童虽然不能时时刻刻的拥抱父母,但是通过视频聊天可以感受父母关切的眼神,温暖的声音,感受父母屏幕那端的关爱。

(二)隔代监护比例大,家校合作效果不佳

据调查统计,农村留守儿童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比例为89.3%[3],同时隔代监护的监护人通常文化水平不高,教育观念淡薄。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不断增强,很多农村学校逐渐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智慧校园,很多农村学校普遍实现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合作,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人(外)祖父母对于家校通、微信、QQ的功能使用不能完全适应,家校合作依然依赖传统的家访、家长会的形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于家校合作的新要求。

(三)电子保姆——手机伴成长

现在的留守儿童几乎都是00后,他们在网络化、信息化的环境下长大,被称为网络原住民[4]。尽管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家庭,儿童使用手机的比例依然比较大。手机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在没有父母直接监管的情况下,监护人在没有办法一直陪伴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玩手机。很多孩子过早的接触了这些电子产品,产生了手机依赖。同时,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留守儿童年龄段为6—16岁,没有合理引导和指导的情况下,不会分辨信息,一些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游戏成瘾”的情况[5],导致成绩和身心健康均受到影响。

三互联网+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父母提高家庭教育的理念,多与留守儿童联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是70后、80后,接触到“互联网+”时代信息比较多。在“互联网+”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应当提高家庭教育的理念,自觉通过网络学习等渠道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留守儿童父母,特别是母亲要多与孩子联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引导,避免留守儿童因为寻求情感慰藉而沉迷网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调整家庭外出打工的结构,考虑回乡务工、回乡创业。只有父母真正的回归家庭才能使留守儿童摆脱留守的现状,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

(二)留守儿童父母关爱留守老人,积极寻求家校合作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隔代监护的老人,他们一方面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也要干农活,加上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和小学。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多关心关爱留守老人,并努力的与他们达成一致的家庭教育理念,共同约定留守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避免手机使用时间过长造成的手机依赖。同时,如果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家长或者监护人要及时的向学校反馈,共同寻找解决办法[6]。对于部分住宿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应当多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为留守儿童安装亲情电话,安装视频聊天设备,满足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的情感需要。

(三)引导留守儿童合理使用手机和网络

与城市儿童相比,农村儿童认知网络的时间较晚,机会较少,并且接触网络以后多用于打游戏等,容易染上网瘾,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留守儿童父母与监护人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留守儿童合理的使用手机。如果留守儿童需要使用手机进行网络学习或者查找资料,也要和留守儿童约定使用时间。同时,在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中、在家长会中,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介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或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合理使用手机、使用网络,避免出现沉迷网络的不良习惯。从学校层面,可利用计算机教室,教授留守儿童熟练的网络搜索技能,并重点针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查找一些知名的学习网站和社交软件。还可以利用竞赛活动来引导留守儿童学生上网的正确导向,比如举办一些益智类小制作比赛,让学生自主上网搜索,使他们学会在众多的学习视频中认知、筛选,学习别人的技巧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既让其学会上网技能,又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动脑、动手能力。学校也可以“校园网”为网络平台,设置“网络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家长交流、父子交流、师生问答”等板块。通过网上教学、社交软件互动、定期沟通等多种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等的教育、指导,不断改进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方式和方法,提高关爱意识、知识和能力。

(四)搭建校、家、村的三维管理模式

以家庭为核心,村委会为监督,学校为纽带,利用村里办公电脑和信息资源、学校的关爱意识和能力,与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引导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共同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让所有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四结论

“互联网+”时代提供的智能环境深刻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其重点提倡开放共享、平等的教育环境,所以将其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相关联对实现“互联网+”教育价值具有现实意义。因父母缺位、隔代监护比例大和网络束缚等原因,造成严重的家庭教育问题。基于此,应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通过家校合作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引导留守儿童合理使用手机等通信网络设备,并搭建校、家、村的三维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芒.互联网+教育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2017.

[2]乔爱玲.浅谈“互联网+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1-2.

[3]王文静,李兴洲.中国教育扶贫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4]谢师平.网络上“00后”培育和践行友善价值观的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174-196.

作者:闫向华 单位: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