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提升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入手,通过分析传统“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知识的心理规律,探寻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效果不显著的原因是:知识的获得、输出和运用不能有效衔接。运用具身认知理论和身心合一的概念提出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的策略,以改善传统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
关键词:具身认知;幼师生;“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课程教学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古籍文献,但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以及《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才出现家庭教育指导的萌芽,比如“家长代表会”“幼儿园要注意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家长学校”等。1989年印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对家园关系的详细要求推动了家园共育的发展。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到“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学校和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任务”。国家政策的引领使焦点从注重家庭教育,转移到家园共育、家庭教育指导。如果家庭教育指导实践工作做好了,家园共育将达到协同水平,党和政府倡导的“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不再是愿景。家庭教育指导的重任落到了幼儿教师这一参与者、实施者群体中。为解决真实场域中幼儿教师家园共育意识差,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弱的情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对于提升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具身学习,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往往注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基础知识的传授,轻视了学生技能性知识的运用及身体的感受,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还有待加强,因而,运用具身认知理论重新认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就显得十分必要。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开展情况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职业道德优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达标、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除了要把手工制作、简笔画、书写、舞蹈创编、边弹边唱、模拟教学、讲儿童故事、儿童行为观察等项技能做为幼师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幼师专业学生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包括家园共育能力、家园沟通与协调能力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职业延展课程,属于选修课。黄娟娟的研究发现,在幼师、中师或高等师范读书时接受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学习的教师,与家长进行个别沟通时水平较高。①因此大三上学期开设“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与活动指导,使学生习得家庭教育指导能力。1.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知识输入抽象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在高校的授课模式是教师站在讲台,按照课程进度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相关知识讲授给学生,但其实,“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也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知识,学生不论是学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影响因素、家园共育方法、特殊家庭的儿童教育等理论知识,还是学习亲子沟通训练、家园沟通策略等技能性知识,都是坐在在座位上听。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习惯于被动地记笔记,有“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习惯,教师讲授的知识变成了一个个字、词、句,使得认知抽象,所以学生只是听没有“做”,没有“做”就没有思考,因此能力便没有有效的提高。能力指的是完成目标或任务时人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单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性知识都不足以发展人的能力,能力更需要和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离开了具体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将“具身认知”的理念融入教学中,突出高职学生课堂中身体的体验(实践)对于能力习得的重要作用,也能观察学生在课堂实践的活动效率以辨别学生该能力的具体情况。1.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技能性知识缺乏。技能性知识是人们在认知实践中知道如何去做并能对具体情况作出不假思索的灵活回应的知识。②现实场域下的家庭教育指导,就是幼儿教师能够为有问题、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不论是指导幼儿的问题,还是指导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这些应用于实践的技能性知识,目前依然是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早已习惯传统填鸭式教学,但当他们进入一线幼儿园遇到家园沟通困难时,常常会回想在职前接受的相应教育,即使他们拿着教材再去翻看,也难以灵活运用知识,这符合李洪曾的研究结果“自学家庭教育指导知识的教师在专业自觉发展水平上,差于通过实践获得的教师”。技能性知识的缺乏导致的后果可能是在实践中与家长沟通时屡屡受挫,职业认同、职业理想随之受到影响。1.3实践环境构建欠缺。虽然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或者视频教学能激发幼师生学习兴趣,并获得了理论知识和技能性知识,但仍然需要经历在真实场域中提取输出、实践验证和重新获取或加固加深的过程。如今学前教育专业都增加了见习实习的教学内容,往往针对某一方面的学习,比如安排一周保育实践,了解保育员的工作;安排一周教学法实习,学习真实教学并试教;安排一周行为观察见习,针对几项活动进行观察记录等等。但往往忽略了让学生在实习中观摩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从学生的实习观察记录中能发现他们很希望通过家长了解并分析一个幼儿的情况,却苦于缺少和家长交流的机会。
2具身认知论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的关系
2.1具身认知论的理论基础。具身认知论是与身心二元相对立的理论,它作为课堂教学革命的最新方式,最重要依据之一,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值得借鉴。具身认知论认为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生理体验激活个体心理的感觉,比如当初次见面的人递了一杯热咖啡或冷咖啡后,你的心中似乎已对他/她就有了一定的判断。其次个体学习获得的认知信息不是抽象封闭的,而是身体通过感知体验获得的具体生动的信息,是身体所提供的;认知的过程也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就像个体受到刺激重新使用该信息时,身体的感觉通道仍然在模拟获得信息的过程,比如当我们看到别人在削铅笔的时候,大脑内激活的神经运动线路跟自己在做这些事情时激活的区域一样,观察动作就能引起相应的运动思维意象③。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被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塑造出来的。④所以这种认知是具身的,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就像蒙台梭利说的:“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2.2具身认知论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的关联。具身认知论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技能性知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获得有很大关联。首先体现在技能性知识应该是通过身心融合获得的。传统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运用讲授法讲述课本知识,期末通过一张试卷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虽然每个学生都有家庭,都接受过父母的教育,但并不能完全体会、运用书本的技能性知识。具身认知理论反对将头脑和身体分离,身体不只是承载学生听课器官的容器,它认为教学必须将身体融入对知识的吸纳。所以运用具身认知论,结合课程目标将课本内容分为理论知识、技能性知识和实践活动三部分,每部分并不能完全分开,比如特殊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既要掌握儿童年龄特点,还需要在认知实践中知道如何去做并能对具体情况作出不假思索的灵活回应。其次,技能性知识的学习需要生于实践长于实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的技能性知识需要个体通过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从而生成自身经验。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预设的课程传授,课堂氛围沉闷,师生和生生互动极少。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心理体验源于身体体验,所以课堂中安排符合教学的实践活动,比如“理解教师与家长的亲职关系”,学生和教师可以交换角色,平等地讨论,注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健康关系的培养,鼓励学生产生的想法,与学生探索想法。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体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知识的获得同样需要真实的场景、语境,仅仅局限于课堂实践活动环境的设计是不够的,还必须依赖教学见习实习的真实情景中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与家长沟通、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对家长进行分类指导等技能性知识需要在真实情景中,通过真实的互动习得。
3具身认知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的启示
3.1给学生身体“自由”,构建具身认知的动力环境。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解放自我,不再是端坐静听的学生,要通过身心融合来获取书本中的知识。研究表明,手势在个体认知过程中通过激活、操作、包装、探索等方式促进了语义加工过程,对个体的语言理解与学习产生较大影响。⑤学生习惯性的手部动作或许更容易使他感到舒适,为了发挥身体对认知产生的重要作用,可以允许学生回答问题时伴有手势、肢体动作的配合,来完成他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身体对学生认知产生的影响,比如教师授课时身体的倾向、肢体语言,比如教师的鼓励,鼓励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学生身体感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会促进学生的认知加工。3.2在体验中认知,构建具身认知的模拟环境。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多样,比如模拟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问题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观看录像资料唤起学生记忆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都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同学对话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技能性知识。比如家长要求让孩子午睡时要摸着老师的耳朵的时候怎么回复?比如家长求助:自己家小朋友不愿意交往,没有同伴时怎么指导?比如小朋友之间的小碰撞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后教师怎么处理?比如家长不能科学育儿时怎样及时指导;家长想获得儿童情绪管理方面的帮助时,可以根据所学理论指导家长规划育儿方案,在模拟情境中不但实现了师生主体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将技能性知识纳入了学生的认知图式中。3.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身感受与领悟。传统教学把学生看作“脑部人”,而具身认知论认为个体的认知、身体和环境是互动交流的,且学习应在有形的物理环境和无形的社会支持环境中。⑥对于幼师生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如在幼儿园、有幼儿的亲戚朋友家、网络求助等情境,都是无形的社会支持环境。大部分幼师生表示,实习中通过对实训基地教师的观察学习沟通技巧记忆更深刻。所以教师可以安排实习任务,即使是保育、教育的实习也能帮助学生观察学习,例如在大二上学期的教育实习“儿童行为观察”项目中的“我的小采访”,支持学生访谈教师和家长,据此分析儿童在幼儿园中的行为,收集儿童的家园信息。实习结束在课堂与全班同学分享信息,反思已有认知图式从而掌握正确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知识与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4结语
学前时期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最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所以指导父母进行科学正确的教养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职前对幼师生家庭教育指导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具身认知是从身体和环境的交互视角研究对学生认知活动产生的影响,所以通过对具身认知理论结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的分析,为提高课堂实效性开辟新的教学方式,也为幼师生投身岗位,掌握技能性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奠定基础。
作者:申涵子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