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家庭教育协同育人品牌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国家振兴,民族强盛,根基在发展教育。乡村人口最多,其教育规模与需求也最大。我国教育要现代化,首先离不开乡村教育现代化。“家庭学校”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乡村教育一直以来是教育的贫瘠地带,乡村小学教育得不到家长这一重要教育力量的协助与配合。大韩完小通过建立乡村家庭教育学校,完善规章制度,让家长走进学校,走上讲台,传播技能知识,融洽了家校关系,使学校和家庭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
[关键词]乡村;家庭教育学校;育人
一、研究缘起
古人云“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认为:“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要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乡村学生的不良性格、不良习惯,是在家长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乡村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担负起教育家长的责任,从改变家长的教育习惯、教育行为,提高家长的素质做起,大韩完小以此为契机,建立乡村家庭教育学校。
乡村家庭教育学校协同育人品牌化建设是指在乡村教育中,把家校当作合作的主体,把协同当成工作重心,同频共振,最终达成育人目标。其着力点就是让家长教师投身到课堂教学中,补充乡村学校师资不足的短板,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校园生活,深入了解乡村文化,同时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了解和认同学校教育理念。
三、乡村家庭教育学校协同育人品牌化建设路径
乡村家庭教育学校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机构,也是一个独立于学校之外的组织机构,但它却依托于学校平台进行独立的校本教学,机构独立运转,协同学校共同培养家长与学生。
(一)建立乡村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体制家庭学校下设家庭学校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家庭教师等,家庭学校人员均有适当分工。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家庭学校教研制度、考试制度、结业双证发放制度),使家庭学校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二)开发和编排家校课程学校根据乡村教育实际,编排符合现代乡村小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即“5+1”课程(熟识动物、植物,掌握良好的习惯、技能,了解乡村习俗,会一项文体专长),对不同年龄学生分年级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土生土长的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行为习惯也在发生变化:主动在家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主动秀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在家的表现也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三)成立乡村家庭教育学校委员会充分发挥家校德育基地的作用,聘请有社会威望,并有一定影响和号召力的家长为委员会委员,按班级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各班选三名学校委员会成员特招聘为家庭教育学校教师,走上学校的讲台;同时不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凝聚并正确引导农村家长支持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完善乡村家庭教育学校教学常规乡村家庭教育学校教研组长负责制定本年级家庭教育学校授课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骨干家庭教师备课、授课,写教案及课后反思,及时汇总活动意见反馈情况,并建立档案。发挥乡村小学资源优势,择优选取家庭教育教师到各个班级讲课,围绕开发的“5+1”校本课程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家长走进学校,让老师、学生、家长和谐地共处于一个共同体中,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局面。
(五)定期开展优秀家庭教师评比为了激发家长教师的积极性,保证家庭教育课堂活动的时效性,学校制定“优秀家庭教师”“学习型家庭”评选制度,根据家庭教师的到校出勤率、教学态度、测试成绩评选,每学期及时表彰。对于家庭教育学校中涌现出的部分优秀家庭教师,进行个案追踪与访谈,并邀请他们结合自身真实案例,在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召开家长会的时候进行优秀经验推广。(六)完善家校互通机制通过举办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亲子朗诵等各种各样的家校亲子活动,家长进课堂、家长委员会以点带面等方面,学校向优秀家庭颁发“最美书香家庭”“我是朗读者”等奖项,让各种陪伴给学生们带来安全感、自豪感的同时,不断向多数农村家长们传授家庭教育的经验与方法,激发家校互通机制的活力。
四、初步成效
(一)创新了乡村家庭教育学校育人模式第一,教育途径创新。我校创办家庭教育学校,让家长走进学校,走上讲台,由旁听者转变为授课教师,由参与者变成学校的主体。备课,上课,写反思,参与教研活动,让家长真正转变角色,从家长转变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了解教师职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加深家校共育活动的落实。第二,教学模式创新。对不同需求与不同层次的学生,校本课程开设了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课程。家庭教师的技能传授大大扩展了教育的外延,拓展了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把与人交往,观察了解身边的植物、动物,传统工艺剪纸、面塑,民间文化等课本中没有却与学生们息息相关的知识都囊括在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教育方式创新。不仅仅是学校教师教授劳动知识,也聘请有职业特长的家长教师给学生上课。劳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也可以是户外田野、家中厨房,拓展家庭教育平台。第四,评价方式创新。家庭教育学校以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习惯为出发点,在学生小学毕业时,根据家庭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和平时习惯的养成情况颁发“5+1”课程毕业证。在我校毕业的学生会得到小学毕业证和“5+1”毕业证双证的丰收。创新评价方法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们学习地方课程的热情,真正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二)提升了家校协同育人效果一是改善了农村家庭教育环境。乡村家庭教育学校的成立让家长中的积极分子投入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以点带面,把学校教育理念传播给周围的家长,不断吸引更多优秀的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员。任何理念都离不开行动的落实。只有真正参与才会真正了解,从而提升家长教育理念,改善乡村教育大环境。二是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技能。乡村家庭除了教育意识薄弱以外,广大家长还缺乏科学有效的育人方法与技巧。为了解决家长的教育困境,大韩完小创设乡村家庭教育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建立家庭教育网络交流平台,让家长随时随地交流家庭教育方法,分享家庭教育心得,为家庭教育助一臂之力。三是拓展了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教师和学校教师一起教研,共同研究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家庭教师为学生们传授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5+1”课程体系,即熟识一种植物、一种动物,了解一种民俗,掌握一种技能,养成一种习惯,会一项文体专长。这个课程体系中除文体专长由学校专业老师开设外,其他课程都由家长讲授。共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习惯养成。让有技能的家庭教师传授各种课本之外的实践知识,拓展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传播乡村文化。
五、反思及展望
乡村家庭教育学校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具有反复性,任重而道远。家庭教育学校运行最大的问题就是实施困难,家长愿意积极响应学校政策却不愿意真正来上课,首先是没有专业的培训不会上课,其次耽误太多的精力、时间不充足。家长愿意积极响应的更深层目的是让老师更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家庭学校校长没有真正的实权,家长分散在各个村庄,不好统领思想。安排好的授课时间,家长却爽约,造成课程实施难以进行。开展家庭学校教育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念,本着一切为学生、为家长的思想,利用家长的业余时间,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使家长对学校产生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学生的喜爱。家庭学校工作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根据内容采用多种指导形式。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是学校无法代替的。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对乡村教育的大力支持下,家庭教育学校会形成家校学习型的共同体,为乡村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作者:姜振国 单位:德州经济开发区抬头寺镇大韩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