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家庭教育对学生规则意识行为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家庭教育对学生规则意识行为的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家庭教育对学生规则意识行为的培养

一、家庭培养中小学生规则意识与行为的重心

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一般要经历无律、他律到自律几个阶段,同理,中小学生规则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庭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最好场所,家庭教育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与规律来培养其规则意识与行为,要让孩子知规则、懂规则、行规则。

(一)知规则

知规则是进行规则教育的开始。知规则即家长引导孩子知道生活中规则的存在,引发他们对规则的感知和重视。有一些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就是在扼制孩子个性自由的发展。他们觉得要给予孩子一个轻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就不应对孩子做任何要求和限制,也不要讲究什么规矩,任由孩子个性的发展,情绪的释放,导致孩子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无规矩可言,有的人斥责为“没有家教”。实际上,讲规则与个性自由发展是不矛盾的,规则的存在能解决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与矛盾,规则在限制个体的同时即是在保护个体免受来自四面八方、困扰个体的不道德和非道德势力的影响,为个体个性自由良好的发展提供保障。正如涂尔干所说,“自由自在与无法无天”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是相互冲突的,因为自由是规定的结果。通过道德规范的实践,我们养成了一种能够支配和规定我们自身的能力,这才是自由的全部实在”。

(二)懂规则

在知规则的基础上,家长还要教育孩子懂规则。懂规则就是让中小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懂得为什么守规则。如果说知规则只是让孩子形成一种对规则的粗浅认识,而懂规则就可以激发孩子内心对规则敬畏的情感与坚守的意志,有利于规则的内化,使孩子从遵从他律到自觉自愿地去践行规则。对于规则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效果。家长要遵循中小学生规则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是利他又利己的行为,并非是对个体的束缚和控制。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的规则意识,对于孩子个人来说,对规则理解越清晰,就好比将把握规则的“权杖”交到了他们手中,让他们都有权利把握自己,并能明确地判断自我行为的底线,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受他人的支配。也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规则就由他律变成了自律,也就实现了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

(三)行规则

行规则即让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守规则,不做违背规则、突破规则的行为,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行规则是培养中小学生规则意识与行为的目的,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规则意识如何,也能由此检验家庭规则教育的效果。守规则、行规则是个人生活的基本道德标准,遵守规则的生活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会使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在心理、精神甚至体态上有尊严的人。行规则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道德品质从他律向自律转变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孩子在家长的教育监督之下,仅仅因为家长的权威而有遵守规则的外在行为表现是不够的,要让孩子做到把日常规则行为内化为自身心中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可规则,自愿养成规则意识与行为的习惯,做到“心中有规则”,做到“慎独”,才能称之为真正实现了对孩子规则意识与行为培养的目标。一般来说,只知规则、懂规则而不行规则,那是知行脱节,是无效的规则教育;只有明了规则、深入理解规则之后才能真正自觉并自愿地行规则,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的规则教育。当然,在家庭的规则教育中,一般是从知开始,以行结束,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与当时的实际,从遵守规则的行为训练开始,再进行知规则、懂规则的教育。

二、家庭培养中小学生规则意识与行为的策略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依照孩子的特点和社会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家庭实际,实施规则教育。

(一)树立重视规则教育的观念

教育观念是进行规则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树立重视规则教育的观念,全体家庭成员形成了正确统一的认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地实施规则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为自觉讲秩序、守规则的人。首先,家长要澄清错误的教育观念。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轻德的普遍现象。其次,要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能和家长作为教育者的角色,不能在孩子上学以后把所有的教育任务都推给学校和老师。只有家庭重视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时,才能发挥家庭教育在培养中小学生规则意识与行为方面的关键作用。

(二)把规则教育渗透在家庭日常生活之中

中小学生能否按规则行事不是凭空“养成”的,而是在家庭生活中日积月累培养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意识地与孩子一起立规则,使家庭成员置身其中,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切记家庭的规则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上或口头上,也不能仅仅只在原则性的大事上,必须通过实践使规则落到实处,体现在日常小事中。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父母的规矩应该尽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好习惯来源于智慧勤勉的家长立下规矩并花功夫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执行;而坏习惯来源于愚蠢懒惰的家长或放任自流、或朝三暮四地对待生活中出现的不当、错误的言行举止。有的孩子之所以会越来越难管,是因为家长立规矩却不执行,空头支票开多了孩子也知道是假的。此外,家庭规则不能只由家长单方面地制定,应该由家庭成员共同商议,只有共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则,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才能有利于孩子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养成。

(三)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家庭的规则教育要富有成效,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与个性去进行教育。首先是对孩子规则教育的目标建立要符合孩子当前的年龄特征,规则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能提过高过大不切实际的要求。其次在进行规则教育时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其理解规则,说服其遵守规则。但家长在进行认知、说理教育、指导时候,要选择有效的方式,用孩子可以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或场合去表达,讲究技巧,抓住时机,不能故意刁难孩子,用训斥、打骂的方式强迫孩子接受或行规则。再次在对孩子的规则行为进行监督评价的时候要公平客观,主要以鼓励为主的方式,强化规则行为。苛刻、专制的规则以及暴力强制实行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容易使孩子出现逆反情绪,伤及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也难以实现真正的规则教育。

(四)家长以身作则

对中小学生进行规则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榜样示范、家长以身作则。通过身边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孩子学习怎么去行规则。家长可以利用一些孩子爱看的书籍、影视中出现的正面人物对其进行教育,也可以通过孩子身边的同龄玩伴、同学,指出别人在遵守规则方面可以学习的长处。然而,家长是与中小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家长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榜样教育中最重要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不如行,当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规则的时候,孩子势必会受到良好的感染,遵从家长的规则教导。家长要坚持做到立规则,不破规则。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都是缺乏“身教”,或者是“言传”和“身教”不统一甚至相反。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懂,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和觉察到周围事物的运行和变化,并试图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构建一个合理的解释。当家长能正确认识规则,认可规则,遵守规则,并严格要求自己时,就已无形中为孩子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提供了效仿的榜样,这是家庭中最好、最有效的规则教育。

作者:郭娅玲 唐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