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及社会稳定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及社会稳定的关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及社会稳定的关系

摘要:南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关系着全疆稳定的大局,关系着我国国家安全。南疆地区人口比较多,家庭、社会状况比较复杂。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的社会稳定功能,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促成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本文通过分析家庭教育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主张挖掘维吾尔家庭教育中的精华,及时摈弃和纠正维吾尔家庭教育的不良因素,加强新疆社会稳定原动力。

关键词: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社会稳定

一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家庭及家庭教育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特征是“三山夹两盆”。新疆最北部是阿尔泰山,中部是天山,最南部是昆仑山系。南疆地区位于天山以南及昆仑山系以北。较于北疆,南疆地区在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相对落后。但是,南疆地区维吾尔族人口远大于北疆地区,其家庭、社会状况也比较复杂。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南疆地区人口占全疆人口的48%。全疆家庭户人口为20844283人,家庭总数为6393952,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6人。家庭是社会成员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是家庭中长辈对晚辈实施的,遵循一定社会规范和要求的社会行为。同一个社会中的家庭,其家庭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个体差异性。它的共性在于,处于同一个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状态、共同行为规范(既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家庭,长辈实施的教育基本上也遵循该社会共同承认和确定的规则与要求,与共同行为方式与价值观保持基本一致。但是,孩子并不是社会批量生产的产品,而是每一个家庭个别生产的独一无二的“孤品”。家庭教育的个体差异性在于,每一个家庭中,由于长辈的文化程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所差异,因此他们对晚辈实施的教育也受其个别状况的影响,进而与社会基本状态产生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孩子本身的个性与特点,“因材施教”的家庭教育,增加了家庭教育个别差异性。就像俗话说的,“龙生九子,种种不同”。南疆维吾尔人向来都注重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他们深信家庭教育及家庭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该家庭的繁荣或毁灭。因此,每一个维吾尔家庭成员都遵循本家族或本家庭内部共同遵循的优良作风和习惯。高度重视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和继承家族优良传统,注重培养晚辈的实际能力,是维吾尔家庭教育的两大方面。南疆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包括饮食、服饰、行为规范(既道德和法律)、健康、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饮食方面的教育与维吾尔医学密不可分,它不仅让孩子掌握基本生存本领、本民族饮食习惯、健康饮食等方面的知识,还教育他们珍惜粮食、自力更生,有劳而获的价值观;服饰方面的教育深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服饰、头发、每一个年龄段的修饰教养等内容;维吾尔族家庭道德和法律教育主要通过引导、鼓励、禁止、批评等方式,灌输具有民族文化的行为观念和行为方式,让孩子养成准确、得体的行为习惯,指导他们遵循一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维吾尔族文化中,各类禁忌性的谚语和俗语主要针对的是孩子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比如,不能从长辈面前横穿过去,不能直称呼别人的名字,不能背后议论别人和嫉妒他人等等。另外,维吾尔族非常重视各类家庭及社会仪式。维吾尔族小孩参加各类仪式,慢慢培养自己的民族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家庭教育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千千万万个家庭构成一个社会。家庭对个体的思想状态和行为方式,对社会秩序的确定与维持,对社会规范的传承与遵守以及社会价值观的确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在核心地位,起到最基础的作用。正如所说的“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华民族“齐家、治国、平天”的伦理境界,恰好也能印证这一点。家庭关系并不是温情脉脉的私人关系,家庭教育也不是长辈教育晚辈的家庭内部事务。由于家庭承担了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存、教育、养老等问题,因此和谐家庭促成和谐社会,家庭稳定造就社会稳定。家庭的发展牵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反作用于家庭的发展。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程度。换句话说,家庭教育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家庭是联结个体与社会的纽带,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家庭教育从个体出生就开始,一直延续到他成家立业。它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的发展和走向,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基本状况。家庭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系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了文明世界的重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与社会稳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维吾尔族本身而言,家庭教育具有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功能;对社会整体而言,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1]。一般而言,家庭教育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家庭成员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家庭成员提供最初的基本教育,促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家长主要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将把自己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和自己遵循的道德规范灌输给其他家庭成员。模仿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家庭成员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家长道德、文化、科学、情感等方面的个人素养的影响。优秀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也受父母正面的影响,会变成跟他父母一样高素质的人。社会成员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越高,越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第二、教育家庭成员拥有健康、文明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助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基本生活方式的主要阵地。家长是培养和监督孩子生活习惯的第一负责人。孩子们不良的生活习惯能够在优秀家长的监督和纠正之下遏止在萌芽状态。家长的关注和鼓励,能够帮助孩子们发现和发展对自己和对社会有益的兴趣爱好。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也直接影响该社会的氛围和健康程度。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也一定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第三、帮助家庭成员培养自力更生,有劳而获的思想观念。一个家庭中,一般情况下就是家长工作赚钱为家庭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一个家庭的延续和发展,都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付出。爱岗敬业、勤劳工作的家长,能够在无意中培养孩子靠劳动致富,依靠自己争取幸福生活的观念。大家都独立自主,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幸福也是是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最根本的途径。第四、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各类人际关系,帮助他们理性地看待和评价各社会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最初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情感交流、精神与物质的分享、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包容,相互支持和鼓励当中形成自己的人格、与他人相处的基本模式,进而慢慢学会与如何其他非家庭成员和平相处,共同合作与发展。第五、提高家庭成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家长是孩子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家长在平时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安全常识和防范措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个社会成员不仅要学会有意识的保护自己,而且要学会有效防御来自社会的种种侵害。家庭成员的社会化从家庭开始,青少年在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中获取有关社会的第一印象和基本的认识。

三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也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和特点。某一民族的家庭教育观念深本族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该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等的影响,甚至是由这些因素综合而形成。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维吾尔族家庭教育观念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接受并信仰伊斯兰教是从十世纪开始的。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伊斯兰教早已渗透到维吾尔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此产生了深远的印象。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也不例外。近现代以来,虽然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已经被社会主义道德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所取代,但是伊斯兰教的印象依然没有被完全抹去。不管是维吾尔族饮食、服饰还是仪式文化,都具有比较浓厚的宗教气息,深受宗教的影响。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注重家长的榜样和模范作用。维吾尔族人遇到不礼貌、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和人,首先指责的不是做出行为的那个人,而是他们的父母。维吾尔俗语“轮子无罪棍子歪,女儿无罪母亲坏”恰好能印证这一点。“儿子跟随父辈的脚印”,“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等等谚语也是强调父母亲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第三、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注重民族风俗习惯。家庭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地位,是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家庭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家长通过讲述民间童话故事、歌谣、神话等,传授民俗活动中基本礼仪的言行举止与文化要素,能使孩子们学会相关的待人接物和家庭伦理道德。当然,每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具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教育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或者完全可取。它有其需要发扬和继承的精华、也有其需要抛弃和更新的糟粕。第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不足。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精神的迷失。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家长都把精力集中在物质上的富裕,而忽视精神世界的匮乏,甚至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孩子。家庭教育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过度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培养道德、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甚至有一部二分家长认为,道德、法律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跟家长没有关系。第二、过于浓厚的家庭宗教氛围对少儿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持久的,甚至是永远的。浓厚的家庭宗教氛围里,孩子们在入校之前就通过父母的行为和言论接触宗教思想和行为,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传统的、保守的观念,但是这种观念与科学知识发生冲突,让孩子陷入一种混乱的思想状态。南疆地区有些家庭甚至把宗教与迷信混为一谈,让家庭成员也参与到迷信活动当中。当这种混乱的思想状态和迷信思想持续一段时间,就会演变成宗教极端思想,严重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第三、南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导致家庭教育的滞后和不足。南疆地区的大部分家庭,都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边远山区,家长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物质生产和基本生存问题上。尤其是农村山区与城镇地区相比,家长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部分家长虽然希望望子成龙,而且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没能力教育孩子,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南疆很多家庭的中青年人纷纷到城市打工,每年有大批农民到内地或者到北疆地区务工务农,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父母一方。一年当中,父母双方都在家里的时间非常有限,除了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根本谈不上教育和知道。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了,孩子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第四、南疆地区离婚率较高,单亲家庭数量较多。离婚意味着家庭的破裂。虽然离婚有诸多原因,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也比较多,但是离婚,尤其是家有儿女的夫妻离婚,将直接导致儿童失去接受家庭教育的稳定的环境和稳定的主体。南疆地区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家庭数量比较多是影响南疆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以和田地区墨玉县为例,在2005年至2008年的三年期间,墨玉县离婚率均在35%以上。不稳定的家庭关系,导致儿童形成比较叛逆、孤僻和冷漠的性格,促使他们产生仇视大人和社会的心理。他们就像定时炸弹,变成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

四加强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稳定新疆

美国人类学家林顿认为,要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要改变他们的儿童教育方式,尤其是5岁之前的儿童教育方式,就可以相应改变这个民族的“基本人格”,从而改变这个民族的整个文化。因此,加强家庭教育,优化家庭教育观念,完善家庭教育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必然促使南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第一、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制教育。新时期、新形势下,把全疆的法制教育工作和经济建设、维稳建设共同推进,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宗教观引导维吾尔族家庭。价值观的树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步。价值观好比我们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才能保证后面的纽扣不出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社会最重要,也是最主流的价值观,它能够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督促人们爱岗、敬业和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庭教育,前者是宏观设计,后者是具体现实,二者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新疆的民族、宗教及社会问题也能得到妥善处理。第三、加强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维吾尔族家庭经济收入。经济稳定是家庭稳定的先决条件。因此,稳定的家庭经济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每一个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儿童的物质需求都能得到满足,那么就可以大大减少青少年因为家庭贫困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概率。第四、提高维吾尔族婚姻质量,构建健全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健全的家庭,稳定的家庭关系就是构建稳定社会的前提。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形势下,维吾尔族年轻人必须以正确的婚姻观为引导,全社会应该强调婚姻的严肃性,每一对夫妻应该遵循社会主义家庭美德,以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相互依靠的姿态,维持家庭成员之间比较亲密的感情,进而建造稳定而和谐的家庭。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感情,促进家庭和谐和睦,不仅关系到家庭成员的个人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家庭不仅仅是一对男女结合的合法形式,而且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培养归属感、道德感、责任感的摇篮,是人类掌握知识与智慧、学习生活和交际的第一所学校,是一个民族浓缩的模板。优良的家庭教育成就一个优秀的家庭,锻造一个优秀的民族。

五结语

强调,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黄国庆.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J].时代教育,2012,(21):83.

[2]王世枚.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自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0,(3):37-40.

作者:马合木提·木沙 单位:西南大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