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土地经济管理问题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提要]本文主要探究农村土地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过程中,以农村土地经济管理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加强土地经济管理可推动农业实现规模化与现代化管理,增强农民土地观念,提高经济效益;以此为研究基础,结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农村土地;经济管理;土地流转;对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土地则是人类生存之本。农业生产中土地作为其中基本生产要素,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需合理利用土地,将每寸土地作用充分发挥,使得有限土地资源产出更高经济效益。但是,在当前农村土地经济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破坏了耕地面积,荒废农村土地,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应当加强农村土地经济管理,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农村土地经济管理重要性
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与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土地作为发展基石与民生根本,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自然资源部的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中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为20.23亿亩。建设用地量迅速增加,耕地资源利用与城镇化产生矛盾,耕地逐渐减少,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在此种情况下,应当不断加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充分找准摸清农村土地经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不断推动农业规模化与现代化管理。通过不断增强农民对土地经济属性的理解和高效经营土地的观念,让农村土地经济属性充分发挥,达到农民增收、土地合理集约利用的目的。
二、农村土地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节约用地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耕地数量在逐渐减少,且质量优度不足,人均耕地1.45亩,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均耕地0.8亩警戒线要求相比较低。在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过程中,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同时,适用于农田耕作的土地被破坏占用,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用于非农生产、随意开采矿产资源等造成耕地破坏。并且,城镇化建设中土地浪费闲置现象也较为突出,由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人口增长不成比例盲目扩展,农村建设布局也较为分散缺少统一规划,导致农村出现一户多宅或空心村等现象。因用地规划不足,建设用地为先的理念,缺乏节约用地意识,造成农业经济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二)土地产权划分模糊。从所有权角度看,我国土地采取二元所有制: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不彻底,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很多地区经常根据农民人口的变化重新分配土地,有的村、乡两级集体组织以各种理由剥夺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地方政府也会征用或征收农民的集体土地,在此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群众诉求也较大,究其原因是有关集体土地征收征用的条款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地方政府在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过程中,农民及其集体组织的意愿没有得到充分表达。农村土地产权得不到相应的法律保障。
(三)土地流转无序。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流转无序的情况,一是由于土地分散,难以连片流转。土地零碎化已经成为流转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自实施家庭承包制后,为保证公平,分地根据土地等级、距离及肥沃程度平均划分,导致每个家庭地块较多,存在布局分散、面积小的问题,对于农地经营流转造成了制约。二是政府引导不足。土地流转需要有政府进行引导,应根据国家制定政策方针,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规范的实现土地流转。但当前农民思想流转比例较高,仍处于自发性阶段。三是土地流转后用途监管不到位,原有耕地流转造成的耕地非粮化、农用地流转后成的非农化问题,已成为流转过程无序的最终表现形式。
(四)土地征用难度高。在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中,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所属权为国家,但经营管理全为个人,缺乏集体与国家意识。如,部分基层政府在征用土地过程中,由于公益性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征收土地,部分农民认为补偿不合理,土地失去后则没有生活保障,且土地征收手续较为复杂,办理手续费用多、手续不全。并且土地征收没有统一的征收标准,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各级文件中禁止使用强制力,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经常与周边的地区进行对比,对补偿期望值较大,造成征收过程中出现各种困难。
三、农村土地经济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保护农村耕地。在农村土地经济管理中,土地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应当加强耕地保护,严格管理制度,加强执法检查,有效落实该措施。首先,完善考评制度。政府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当从减少干预与政府行为方面改革官员评价制度,设置耕地保护责任审查,将实际情况反映出来,构建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地方政府减少干预行为,提高干部决策效率性与合理性,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应当将土地经济管理指标添加至官员评价中,使各级领导均能认识到土地违法危害。其次,建立追究责任制。监管违法用地不利建立责任追究制,严肃纪律,整改不利免职处理,明确责任主体,强调政府责任,对违法用地加以遏制。明确规定重大土地管理与村务公开制度,在基层农村建设完整的监管制度,包含租赁、共同经营、承包、转让等均作为公开内容,使得民众与部门共同监督,加强日常工作、账簿及干部任期管理。最后,加强执法监察。在土地经济管理中,执法检查作为其中重要环节,对于维持管理秩序,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应当细化执法标准,加强与纪委、检察院与法院的协调沟通,对于基层土地报告、发现、查处、制止、移送等环节规范化要求,明确责任分工,不可随意执法,树立公正的执法人员形象。
(二)完善产权制度。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拥有调节分配的作用,不仅可分配调节社会财富,避免集中于少数人受众,还能避免私有制土地造成两极分化,降低国有化效率等。并且,土地作为特殊资源,不可完全私有化,一旦私有化则可能产生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甚至会造成两极分化土地资源。因此,在我国国情下,应当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通过产权分割,得到土地使用权、处置权与收益权,允许农民根据市场原则交易,健全法律法规。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土地所有制,推动土地确权、认证与登记,明确农民合法权益,在产权交易上鼓励农民流转农地经营权,针对剩余农村人口,则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其转移至城市,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落实农民实际权益,改革和完善实现集体所有权的形式,利用法律规定所有权主体,以解决多重产权主体不清问题。并且,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法律上纠正部分区域频繁调整承包期情况,细化承包经营权法律,明确双方义务权利,组织或个人承包土地行为加强监管,保证其根据土地市场规定用地,杜绝违法用地情况。另外,农村由于社会保障不足,农民就业、生活及养老主要来源于土地,但传统经营较为分散,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可引进大规模企业或大项目,以提高大规模土地利用效率,进而创造更多价值,将农地保障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规范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作为农村土地经济管理的重点,为保证土地流转规范性。第一,提高农民意识。对于不参与土地流转农民,通过宣传方式使其了解土地流转的优势,从基层干部开始进行广泛宣传,干部需提升自我修养,学习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能够为群众指导和宣传政策,实现有法可依。并且,采取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应用广播、电视、报纸和自媒体手段,宣传典型流转致富等内容,营造良好土地流转氛围。第二,完善土地流转程序。土地流转中存在不规范行为,缺乏签订合同意识,在流转中多为友情、亲情等熟人进行原始流转,此种缺乏正规操作流程,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应当细化土地流转政策,根据要求签订合同,以实现现代化发展,确保土地流转信息完整性,如价格、承包期限、承包双方、土地情况等,提交合同复印件至政府登记备份,以此作为双方纠纷的证据。第三,建立市场机制。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流转重视,建设土地流转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流转信息共享,各基层政府也应当建立服务平台,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同时,建设交易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土地流转价格信息透明公开,使得双方信息对等,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服务指导、信息咨询、法律援助、问题解答等内容,提高信息量化、筛查水平。此过程中,需做好土地价值评估工作,对其价格进行规范,通过市场对工序进行平衡,聘请专业人才或评估机构,评估土地流转价格,定期对基准地价进行公布,以明确土地价格变动。
(四)完善征地补偿。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要素,征用土地与农民未来生活息息相关,应当完善征地补偿,以解决征地难的问题。政府应当进行公共利益认定,举办听证会,以此了解农民意见。通过讨论的方式确定大部分人所认定的公共利益,尝试利用自由交易方式,使农民能够自愿交出土地,保证双方意见一致。如若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可引入第三方机构认定价格,寻求替代方案。并且,在征收过程中,严格执行费用补偿倍数计算模式,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补助费分配。但是,在实际中一年销售额无法确定,倍数标准幅度较大,法律规定土地补偿费差异较大,在实际操作中为避免农民追求最大化利益盲目投资抢种抢建,应规定在征用中附着物补偿参考前一年农业、建筑、林业标准,明确种植密度与建筑面积。对于农民人为的补偿不公平,可在参考建筑施工定额情况下,对补偿标准一年调整一次,结合实际情况提高补偿标准的合理性,以获得农民的支持。另外,在支付土地征收补偿中,强化补偿费监管,从财政部门直接将资金发放至银行卡,直接补偿给农民,且定期进行公告,避免产生不合理分配情况。农民被征收土地后,为保证其权益,可由国土资源部和劳动保障局承担,通过社会保障系统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失地农民基金账户,结合当地情况,将保障金落实到农民身上。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农村土地经济管理中,对于存在的缺乏节约用地意识、土地产权划分模糊、土地流转无序、土地征用难度高等问题,则应当通过保护农村耕地、完善产权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完善征地补偿的方式,加大对土地经济管理的投入,以此提高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化起,朱娅.农业科技、土地确权与农业补贴———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发生条件的再验证[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09).
[2]姚长林.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2).
[3]杭佳琪,杨卫忠,汪政.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户风险及防控对策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9.31(01).
[4]金绍荣,尹凯,龙思橼.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三益协同”推进目标及实现路径[J].农村经济,2018(06).
[5]杨艳凤.浅析农村土地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7(03).
作者:张旺 钱世祥 倪广亚 单位:泗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