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说阅读教学方法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说阅读教学方法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说阅读教学方法探析

一、情境教学法

小说是作者创造的、存在于现实之外的“心灵世界”,是学生感受平时无法直接体验的事物的重要文学体裁。当下高中教材选编的小说题材与学生生活阅历相去较远,要么故事年代久远,语言晦涩,不能引发学生阅读兴趣;要么文中展现的异域风俗和作者思维方式与学生大不一样,语言逻辑理解难度较大;要么故事时间跨度大,历史背景复杂,不易把握文本主题。故在新课讲授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迅速与已有知识系统或类似生活、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建立起已有知识和经验储备与新知识的链接,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创设小说阅读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境,形成“仿真”的互动阅读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自然顺畅地投入到课堂阅读学习中。如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成情景剧进行表演,在角色演绎中体会小说语言对话的生动和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这种直观的体验可以有效激发思考意识和想象空间,增加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深入、完整了解。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阅读契诃夫1892年完成的小说《恐惧》。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精髓。建构情境教学,要综合利用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创设虚拟但具有现实生活要素的情境,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可选择电视剧《红楼梦》1987年旧版和2010年新版两个版本的视频片段进行比较欣赏,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小说的影像环境,提高学生对小说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品读语言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选入的六篇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既有我国传统小说、现代小说,也有外国小说,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小说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鉴赏汉语言丰富的内涵,而对于外国小说,可同时体会其文字的翻译之美。如教授鲁迅《祝福》一文时,引导学生思考人们对“祥林嫂”称呼的言外之意。初到鲁镇时“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表面来看是无人关心祥林嫂的真实姓名,之所以称其为祥林嫂,是因其丈夫名为“祥林”,但这一称谓更深层次表达的是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女性只是男性社会的附属品。当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后再次回到鲁镇时,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表达了人们对寡妇再嫁的不能容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个简单的称谓再次深刻揭露封建社会保守僵化、提倡妇女守节的腐朽观念。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看到林黛玉的容貌,立刻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简单一句话,既赞美了黛玉的风姿,又安慰了三春,还迎合了贾母,起到一石三鸟的效果,精准地表现出王熙凤机变逢迎、做作狡黠的性格。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或平白如话,或含蓄隽永,或幽默讽刺。小说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所处年代的历史背景、作者创作时的思想状态和文中的人物特点,充分发挥想象,读懂潜台词。作者的言外之意,小说意味深长的留白,正是每篇作品的魅力所在,因此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尽其所能地去丰富创设每个作品所描绘展现的意境,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学想象扩展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欣赏素养,在阅读中获得更多审美体验。

三、探寻人性法

小说人物尤其是主人公多具有典型性,往往不是单一个体,而是一类人的代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每篇小说的主题深处都彰显人性的善恶美丑,反映生活的千姿百态。因此在小说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在静心阅读中去吸收文章思想的精华,沿着字里行间所跃动的作者的思维脉络,去感受和体味作者意欲表达的心声和夙愿。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小说教学中要注意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对人物进行细致、全面的剖析,启发学生在感受小说人物性格和命运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文学手法。在教授“小说人物形象鉴赏”时,可以把《马兰花》《天职》《善人》三篇文章放在一起研读。通过对三个人物复杂多侧面人性的探求挖掘,学生可以感悟到马兰花的淳朴善良、海尔曼医生的崇高大义和穆女士的伪善丑陋。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善良、高尚、伪善,又以此为镜,照见自身的现实生活,体味世间万象。小说阅读所构建的艺术明镜,照亮了学生文学素养积累之路,也使其心灵得到净化,思想获得升华。文学的本质是“人”学,小说主角都有其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主角人性的复杂多面性反映了文化的多元性。小说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以正确态度面对和理解人性的深刻复杂,学会通过揭开人物形象的面纱,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动态,进而体验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在学习《边城》一文时,有学生有感于两个人虽悲但美的纠葛,有学生体会到当地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也有学生困惑于两兄弟你谦我让、自我牺牲和牺牲翠翠的做法。但如果学生明白忍让、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是小说描绘的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风气和人性美德,学生就会有一种欣然自得的感悟。因此,小说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全面、辩证看待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价值倾向,既能理解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能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并吸收其精髓,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渐丰富完善健康人格。

四、解读主题法

小说是以人物具体形象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内心世界的,其主题天然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越是影响深远的小说,其主题越具有丰富性,后世读者可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生活阅历、性格爱好不同,对小说主题理解也是仁智各见。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源于作者。教学时要尊重学生对复杂的文本内容和含混的作者自我价值判断的个人理解,从学生个体感悟出发,引导他们逐渐领会小说主题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丰富鉴赏小说的思路。对小说主题的解读,是学生对文本理解认识和思想再创造的过程。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写作《安娜•卡列尼娜》时,最初意图是想写一个背弃宗教原则的妇女,背弃了忠实可靠的丈夫与别人通奸,最后遭到惩罚的故事。但在小说里我们看到列夫•托尔斯泰不由自主地将女主人公从一个“恶妇”变成了举止高雅、感情真挚的“贵妇”,逐渐偏离了小说预定构思,小说主题则变得犹疑和游离起来。作者对安娜的同情为小说注入了不安和怀疑的因素,而小说主题的矛盾性又为作品增加了迷人魅力。由于受到自身年龄、阅历和知识储备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编入的小说的理解鉴赏尚有一定难度,还需要教师必要的课堂指导。适当的小说阅读教学方法运用,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容量中发挥学生无限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要鼓励学生发散式和创造性思维,在小说文本所创造出的情景意境中,深刻领悟作者的语言内涵和韵味,从人性本身的角度去领悟和感受小说主人公不同的思想境界,体会文本背后作者的文化修养和价值取向,在小说鉴赏的快乐中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李萍 单位:天津市海河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